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十朝代 > 第十二章赵武

第十二章赵武(1 / 2)

 赵武(前589—前541年),嬴姓赵氏,名武(春秋战国时期用氏不用姓,嬴只是部落名称和称号,所以不叫嬴武)。谥号一个“文”字,后人尊称他为“赵孟”,史书称他为赵文子,是赵盾的孙子,赵朔的儿子,晋文公的外曾孙。春秋中期晋国的六卿之一,赵氏的宗主,赵氏复兴的奠基人,后来提升担任晋国正卿,执掌晋国的国政,力主和睦诸侯,终于促成晋国和楚国的“弭兵之盟”。说起赵武大家可能有些陌生,其实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赵氏孤儿”案的主角。

说到“赵氏孤儿”这段历史,其实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赵氏从赵衰起受到晋国重用,在赵盾时达到顶峰。但是,朝中奸臣屠岸贾忌恨,与灵公几次刺杀赵盾。后晋灵公在赵盾逃亡至晋国边境时,被赵氏宗族子赵穿杀死,于是赵盾在返回都城后又拥立了晋成公。晋成公和赵盾死后,屠岸贾骗得晋景公的宠信,认定赵氏当年刺杀晋灵公是大罪,随后屠岸贾带兵攻入赵氏,灭了赵氏一族。但是赵朔的妻子赵庄姬是晋公的女儿,侥幸得以逃脱后藏入晋宫中。赵庄姬生下儿子赵武,屠岸贾收到消息立刻前去灭口,谁知赵庄姬把孩子藏在胯下,孩子竟然在士兵搜查的时候一声不出,躲过一劫。而后由赵朔门客程婴带出,交给另外一个门客公孙杵臼,将孩子藏到深山中。程婴则对外宣布:谁给我千金,我就可以告诉他赵氏孤儿的下落。

屠岸贾的手下们立刻把钱给程婴,程婴真的带领众人来到深山中找到了公孙杵臼和一个婴儿。公孙杵臼怒骂程婴忘恩负义,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公孙杵臼和婴儿被众人杀死,而仇视赵家的势力都认为赵氏已经斩草除根,毫无延续可能。而实际上,真正的赵氏孤儿被程婴带走,秘密喂养在深山他处,被杀死的婴儿只是二人为了掩人耳目。

15年后,晋景公生病,占卜是有遗孤在作祟。大臣韩厥说出实情。晋公怜惜,将孩子立为赵氏后人,恢复了他的封地和爵位。并杀死屠岸贾,灭其族,为赵氏报了血仇。功成名就后,程婴怀念公孙杵臼,自杀而亡。这个版本是最广为人知,“赵氏孤儿”的戏文也多由此而来。

然而这个故事,在《左传》中记录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赵氏孤儿事件。

最早,晋国大夫赵衰跟随重耳流亡国外。两人在翟国时,赵衰娶了叔隗为妻,还生了一个儿子叫做赵盾,因为流亡并不稳定,赵衰把妻儿都留在翟国。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即位,史称晋文公。晋文公为了感谢赵衰的帮助,把女儿嫁给赵衰,此女史称赵姬。

赵姬与赵衰育有三子,分别是赵同、赵括、赵婴齐。赵姬知道赵衰在翟国还有一对妻女,主动要求迎他们回来。

大儿子赵盾回晋国后逐渐受到重用,为了报答自己这个“二妈”,赵盾主动向当时的晋成公申请,同样重用了赵姬所生的三个儿子。

后来赵盾的儿子赵朔迎娶晋国宗族女子庄姬,继续与晋国公族结亲,也就是赵庄姬,但是赵朔娶亲不久后去世,留下赵庄姬孤身一人。

公元前597年,晋国与楚国发生战争。赵盾的同父异母弟弟、赵朔的叔叔赵婴齐私自留好退路,没有帮助赵同、赵括,引起两位亲兄弟非常不满。此时又曝出,赵婴齐与侄子赵朔的遗孀赵庄姬私通,赵同、赵括二人愤怒地把赵婴齐逐出晋国。

但是,此事也引起赵婴齐的相好赵庄姬怀恨在心,因为是晋国宗族,她带领遗孤进宫说服晋景公,污蔑赵氏叛变作乱。

此时朝中与赵家有仇怨的纷纷出手,推波助澜下,赵氏家族被晋景公所灭,族人无人生还。

不久后,受过赵盾恩情的韩厥劝说晋景公。赵衰、赵盾父子对晋国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现在他们连一个祭祀的人都没有了,不能让功臣无后,晋国会让天下人才寒心的。晋景公思量后觉得有道理,将赵庄姬之子,孤儿赵武立为赵氏后人,恢复了爵位封地。

虽然《左传》和《史记》记载不同,但是两段历史都记载了赵武作为赵氏孤儿,没有辜负整个家族最后的希望。他逐渐掌权,成为晋国掌握国政的卿大夫,为赵氏兴起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基础。从赵武开始,经过赵家连续四代的潜心经营,到赵武曾孙赵襄子时,实力已是不容小觑,晋室宗族势微。六卿之间勾心斗角、相互开战,最终韩赵魏三家联手瓜分了偌大的晋国。

赵武的祖父赵盾是晋灵公、晋成公时期大权在握的元帅,父亲赵朔是晋景公时期的中军将。赵武出生时,赵家的势力如日中天。然而随着赵朔的英年早逝,一场浩劫即将来临。

公元前583年,晋景公为壮公族势力,时任元帅的敌对卿族栾氏族长栾书也借机“下宫之难”落井下石。然后晋景公下令讨伐赵家,号召平日遭赵氏欺压的贵族揭竿而起,向赵氏杀去。诛杀赵同、赵括及其子嗣,没收赵家土地和财产。

幸亏有韩厥的劝谏,晋景公才命令年幼的赵武继承赵家的家产。遭受如此重大的打击,赵家的地位在晋国可谓一落千丈,而复兴赵家的重任,则落在“孤儿”赵武的身上。

韩厥是赵武的祖父赵盾一手提拔起来的,同时还是让赵武得以继承家业的大恩人。

晋景公树立国君权威,收拾侈卿的目的已达到,遂复立赵武。公元前576年,年仅十五岁的赵武提前举行冠礼。景公暴毙后,厉公希望借用赵武来打压侈卿的嚣张气焰。可见,赵武及赵氏家族,甚至于各大卿族,对于晋国执政者来讲,他们只是稳固权威和地位的棋子,平衡国内侈卿的工具。

冠礼,即举行加冠仪式,标志着男性成年,按照周制,男性二十岁举行冠礼,然而也有不少提前加冠的例子。

当时晋国的卿大夫家族都在扩大自家势力,在这种情况下,赵武是不可能拖到二十岁再加冠的。如果不趁早举行成人仪式跻身大夫行列,赵家就可能永远告别晋国的政坛。

冠礼结束后,赵武正式成为大夫,按照当时的习俗,赵武需要去拜见晋国各大卿族的领袖人物。赵武首先去拜见的是元帅栾书,不过当年那场浩劫让赵武记忆犹新,面对这样个睚眦必报、手段阴刻的元帅,年少的赵武不免感到芒刺在背。但在之后赵武掌权晋国时,也并未去打压栾氏、杀害栾书。

没过几年,晋国的政坛就发生了动荡:公元前572年(晋厉公九年)初栾书、中行偃杀晋厉公。二月迎公子周悼公继位。

晋悼公继位为抑制栾书的势力,决定重新扶植赵家。晋悼公可谓一代英主,实行新政,提拔大量被埋没的人才(赵武便在其中),削减卿族的势力。降伏郑国、挫败楚国、讨伐秦国、打击齐国,为维护晋国霸业立下汗马功劳。

官运亨通,突飞猛进,辛苦耕耘“晋地”

经过晋悼公的长期考验与观察,赵武在悼公心中已呈现出治世贤臣的形象,毫不掩盖对赵武的欣赏。自此赵武始为卿,尽管居八卿之末,但却跨越了从大夫到卿的质变。

当年的“赵氏孤儿”终于成为晋国的军政一把手,与专横跋扈的范匄不同,赵武是位谦和的贤臣。虽然出身卿族,但赵武执政期间并不为赵家谋取私利,他先后举荐的四十六个人皆成为国之栋梁,没有一个人成为赵氏家臣,其大公无私,堪称千古之楷模。

此外,赵武一上台就立即推行“客大夫制”,积极吸纳各国人才。《左传》记载: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