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十朝代 > 第二十五章卞和

第二十五章卞和(1 / 2)

 卞和,春秋时楚国人。荆(今襄樊南漳)人。一作和氏。和氏璧的发现者。因献玉而闻名古今。《韩非子》载,卞和在荆山得一玉璞(南漳县巡检山区,现有玉印岩,传为卞和得玉处),献给厉王,厉王使人鉴别,说是石头,有欺君之罪,断其左足。到武王(约公元前740年)即位,卞和再次献玉,武王使人鉴别,仍说是石头,又断其右足。后来文王即位,卞和抱玉恸哭于荆山下,文王派人去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宝玉而名之曰石,贞士戮之而漫(欺骗),此臣之所以悲也。”文王令人剖璞,果得宝玉。因此称“和氏璧”。卞和以功封为零阳侯。《史记。卷八十一》所说的“完璧归赵”故事中的“璧”,即是卞和所献之宝玉。

战国末期,也就是距今二千二百年前,楚人卞和在楚(荆)山得到一块玉石,是世间奇宝。卞和便将宝玉献给楚厉王。厉王找人识别,那人说是块石头,厉王十分生气,命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足。后来武王即位,卞和又献宝玉给武王。武王也听信为石头,又将卞和的右足砍去。等文王继位后,卞和抱着宝玉在楚山脚下痛哭三天三夜,以至眼泪变成鲜血。好痛心啊!

文王听到这件事后,就派人去问卞和,卞和说:“我不是因砍去双足而悲痛,而是痛心先王不识宝玉,硬说宝玉是石头,还说我狂。”文王听后,让人拿来宝玉。文王认定是玉,并命名为“和氏璧”。后传说楚国丢失了“和氏璧”,几经周折,“和氏璧”到了赵国,这才引出了“完璧归赵”的故事。

后遂用“楚王、荆玉、卞玉、卞宝”等,泛指美玉或玉,用以称誉人的才德之美,形容物的质地纯真;用“卞肆、和氏场”等指鉴别、治理或陈列宝玉的地方;用“抱荆山、卞和泣血、和氏泪”等表示怀才不遇,备受冤枉;用“献玉、卞和三献、美玉三献”等表示奉献才艺或杰作。

先后献于楚厉王、楚武王,却遭楚厉王、楚武王分别砍去左右脚,后“泣玉”于荆山之下,始得楚文王识宝,琢成举世闻名的“和氏璧”。留有“卞和献璧”“卞和泣玉”等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拥有自己的镇国之宝,《战国策》中便有“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的记载,其中“和璞”指的便是“和氏璧”。根据《韩非子·和氏》的记载,“和氏璧”最早由春秋时期楚国琢玉能手所发现,被楚国作为镇国之宝保存,然而最终却又在战国中后期先后流落赵国、秦国。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