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十朝代 > 第四十八章纵横家~鬼谷子——王诩

第四十八章纵横家~鬼谷子——王诩(1 / 2)

 据传说,鬼谷子能扬名天下下主要的原因是“天书”!相传鬼谷子的师傅死后留下了一卷无字天书的竹简,鬼谷子打开竹简后发现空无一字,他心中迷惑不已。半夜辗转反侧,心中一直想着那卷无字天书竹简,百思不得其解。最后索性爬将起来,点着火把借着火光一看,竟然发现竹简上闪现出道道金光,一行行文字闪闪发光。自从鬼谷子得到天书后才名声鹊起,才有了兵法、卜算等造诣。当然“天书”一说难免过于神乎其神了,可信度并不太高。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春秋战国时期卫国人。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兵家、同时还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他讲究持身养性,精于揣摩人性,辨析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鬼谷之名据说是因为王诩常年隐居在清溪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著作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关令尹喜内传》等,其中《鬼谷子》更气被不少人奉为读懂人心人性的经典!对于鬼谷子的主要成就大概有四种,第一神学:日星象纬,占卜八卦,预算世故;第二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排兵布阵,鬼神莫测;第三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口成章;第四出世学:修身养性,祛病延寿,学究精深。

但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鬼谷子》并不值得广泛的去倡导,虽然很多话说得有道理,但其实并不适用,例如能成大事者必要掌握别心理活动规律,识透人心;顺天下大事,顺者成,逆者亡;得其情,乃制其术!话没错,社会也确实需要这样的人,但如果人人都懂得顺势而为和擅长玩弄人心,细思极恐!

鬼谷子广授门徒之外,还倾力著述,他留给后人的著作颇丰,有《鬼谷子》《关令伊喜内传》《本经阴符七术》等等。其中《鬼谷子》一书,历来被人们称作“智慧禁果,旷世奇书”,是乱世之治学,治世之哲学,是谋略学巨著,成功学宝典。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知。在今天这个时代的政冶,商业,外交以及经营,管理,公关等方面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美国的基辛格,德国的史宾格勒,日本的大桥武夫等世界著名人物都曾研读过《鬼谷子》一书,给予鬼谷子先生崇高的赞誉。

这个收养鬼谷子的老人,现如今已无从考究是何等高人,但是据司马迁的史料记载,这位老人住在云阳的一个山洞中,现如今人们称这个山洞为祖师洞。这位老人不仅当起了鬼谷子的爹妈,而且还用心地将自己毕生的所学和自己满腹经纶都交授予鬼谷子。鬼谷子也不负老人的重望。12岁时就能讲文学知识倒背如流,天资聪明又好学的鬼谷子,鬼谷子的启蒙教育离不开老人的细心教导,更离不开鬼谷子自身的坚持和努力。

饱览群书的鬼谷子,深得老师的真传。在老人的教导下,鬼谷子也渐渐长大了。在乱世出英雄的年代里,鬼谷子作为一个有志青年,心怀宽广,希望为自己和天下造就一番伟业。

在鬼谷子十五六岁的时候,便满怀着一腔热血向抚养自己的老人告别。一心想要闯荡江湖的鬼谷子来到了当时的天子之都洛阳。虽然当时的周王朝已经渐渐落寞了,但是作为都城依然有着繁华的一面,鬼谷子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要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还是需要有一定门路的,但是长期在山中修养的鬼谷子。初来乍到,并没有摸清门路。于是碰了一鼻子灰的鬼谷子,并没有找到令自己相当合适的职位。于是乎鬼谷子就反倒回复,复来到了自己的祖国魏国,想要为自己的国家奉献自己一腔热血。

《鬼谷子》一书,从主要内容来看,是针对谈判游说活动而言的,但是由于其中涉及到大量的谋略问题,与军事问题触类旁通,也被称为兵书。书以功利主义思想,认为一切合理手段都可以运用。它讲述了作为弱者的一无所有的纵横家们,运用谋略口才如何进行游说,进而控制作为强者,握有一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的诸侯国君主。

《鬼谷子》一书,从主要内容来看,是针对谈判游说活动而言的,但是由于其中涉及到大量的谋略问题,与军事问题触类旁通,也被称为兵书。书以功利主义思想,认为一切合理手段都可以运用。它讲述了作为弱者的一无所有的纵横家们,运用谋略口才如何进行游说,进而控制作为强者,握有一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的诸侯国君主。

鬼谷子是一部纵横家书,尽讲些捭阖、反应、内楗、抵峨、飞钳之术。共十三篇。

第一篇大意是说:与人辩论,要先抑制一下对方的势头,诱使对手反驳,以试探对方实力。有时也可以信口开河,以让对方放松警惕,倾吐衷肠;有时专听对方陈说,以考察其诚意。要反驳别人就要抓牢证据,要不让人抓到证据,就要滴水不漏。对付对手有时要开放,有时要封锁,能把放开与封锁灵活运用就可以滔滔不绝,变化多端。只有这样才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第二篇大意是说:与人辩论,要运用反复的手法。反过去可以知其过去,复回来可知其现今。如果反反复复地试探,没有摸不到的底细。有时可以运用反辞来试探对手,要想听到声音就先沉默,要想张开,就先关闭;要想升高,就先下降;要想夺取,就先给予。

第三篇大意是说:要掌握进退的诀窍,这诀窍就是抓住君主的爱好,只要抓住了就可以随心所欲,独往独来。如能顺着君主的情绪去引导或提出建议,就能随机应变,说服君主。

第四篇大意说:凡事都不是铁板一块,都是有裂痕的。在辩论中要能利用别人的裂痕,同时,还要防止自己一方的裂痕。秋毫一样的裂痕,可以发展为泰山那样大。所以当裂痕小时要补住,大点时要切断裂缝,当大到不可收拾时就干脆将其打破,裂痕也就消灭了。

第五篇大意说:与人雄辩要设法钩出对方的意图,用飞扬之法套出对方的真话,再用钳子钳住,使其不得缩回,只好被牵着走。这样就可纵可横,可南可北,可东可西,可反可复。

第六篇大意说:主教练要修身,单独修道、修行。

第七篇大意说:要游说天下人君,必须会揣测诸侯真情,当人极度兴奋时,就无法隐瞒真情,当人极度恐惧时也无法隐瞒真情。在这时才能有效地游说和说服人。

第八篇大意说:善于摩意的人就象钓鱼一样不动声色,让鱼自动上钩,“摩”的目的就是刺激对方,让他不由自主地上你的钩。把事情办成功,使人不知不觉。

第九篇大意说:要游说入主,就要量天下之权,要比较各诸侯国的地形、谋略、财货、宾客、天时、安危,然后才能去游说。

第十篇大意说:要做大事,就要有一个向导,就像指南针一样,游说的向导是谋略,要先策划好,再按着策划的目的去游说。

第十一篇大意说:游说要先解疑,解疑的好办法是让对方道出实情。

第十二篇大意说:耳朵要善于听,眼睛要善于看,用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以天下之目看,则无不明;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只有对事情了如指掌,才能言无不验,言无不听。

第十三篇大意是:游说要靠巧辞,要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说什么话就要采用什么办法和说辞。不要简单直言,要研究讲话的对象,讲究讲话的技巧。

鬼谷子,名为王诩,对于他的籍贯千年以来都饱受争议,其中有这样的一则关于鬼谷子身世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有这样的两家人,赵家和周家分别是世代交好的邻居,赵家常年经商,而周家则世代务农,两家因为邻居的关系因此联系紧密,使得两家的关系也愈来愈好。

但天有不测风云,经商的赵家因为经营不善的缘故导致家中因此破产,而在那个重农轻商的年代里,周家不仅没有因此歧视,远离赵家,还对赵家慷慨解囊,对赵家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这让赵家十分感动,但因为早已破产的赵家根本无力回报周家,因此赵家为了能够报答周家,便将自己家中的爱女许配给了周家。

而周家也欣然接受了赵家的提议,并且在两家的约定中定下了婚约。此后不久,周家的父母因为疾病而相继去世,此后周家家境便一落千丈。而赵家便因此过河拆桥,单方面的悔婚,并且解除婚约。但周家公子与赵家小姐自小便是青梅竹马之情,面对赵家的毁约,竟心急攻心,一病不起,不久之后便离开了人世。

当赵家小姐听到自己的未婚夫因为自己家族的毁约而命丧黄泉后,便来到了周家公子的坟前嚎啕不止,并且在极度的悲伤中竟晕倒了过去,在梦中,赵家小姐隐约间见到了自己的未婚夫周家公子,并且周家公子赠与赵家小姐一株稻谷,要求她带回家中。

恍惚中的赵家小姐便遵照周家公子的话,将那一株稻谷带回到了家中,当赵家小姐醒来时竟然奇迹般地躺在了家中的床上,手中竟然真的握着周家公子赠与的稻谷。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