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十朝代 > 第六十三章道家~南华真人——庄周

第六十三章道家~南华真人——庄周(1 / 2)

 庄子,名周,字子休,号南华真人,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孟子、惠子等大体同时期,去世时享年83岁。庄子祖上系楚国贵族,后因楚国动乱,祖上迁至宋国。庄子在宋国与老乡惠子结识。庄子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本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相对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庄子的生活年代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前369年—前286年。庄子逝世的时候,宋国已经覆亡。《庄子》中有“旧国旧都,望之畅然”,显然宋亡以后才称呼“旧国旧都”。

庄子属于道家,从《庄子》中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余言,而今本《庄子》仅33篇6万5千多字,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可能是在晋代郭象注《庄子》删去了。以前一般认为《庄子》全部为庄子所著。从宋代起,竟成问题,认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著,而外篇和杂篇是后人托名。总的来说,《庄子》一书其思想还是统一的。庄子写书风格独特,自己称(《杂篇·寓言》)以不拘一格的寓言写作。

目无全牛、游刃有余,

相濡以沫、白驹过隙,

螳臂当车、井底之蛙,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朝三暮四、东施效颦……

这些成语我们都很熟悉,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全部出自庄子笔下。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人,是道家创始人之一,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

庄子的代表作是《庄子》。

《庄子》流传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内篇是庄子所作,

外篇是庄子与他的弟子合著而成,

杂篇现代学者认为是庄子学派所写。

白居易说:犹嫌庄子多词句,只读逍遥六七篇。

《庄子》是一部文言文写成、连专业学者都觉得晦涩难懂的人生哲学。

好文者资其辞,求道者意其妙。

作为普通人,闲时翻看三五页,可以给浮躁的心灵寻得一片慰藉、一番宣泄。

庄子生活穷困潦倒。

不但衣着简陋、面黄肌瘦,甚至平时连饭都吃不饱。

《山水》:庄子衣大布而补之。

有一次,庄子去见魏王。

身上穿着一件打补丁的粗布衣服,脚下踏着一双用麻绳绑起来的破布鞋。

魏王问,你为什么这么疲惫?

庄子说,我是穷,不是疲惫。

《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庄子经常向监河侯借粮食,但是监河侯也经常刁难庄子。

一次,监河侯挖苦庄子说:我马上要收租了,到时候我借给你三百两黄金吧。

庄子说面露不悦,给监河侯讲了个故事怼了回去。

庄子说,我昨天来这里的路上,遇见一条自称是东海水族仆臣的鲫鱼,不幸搁浅于路边的小水洼里,它求我找一斗水救命。

庄子告诉鲤鱼说:过两天我去吴越游学,到时候说服他们国王为你挖一条江引水救你。

鲫鱼说:我现在身遭不测,只需升斗之水即可,你在这废话半天,到时候去海鲜市场上见我吧。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庄子虽然穷,但从不为三斗米折腰。

尽管邀请庄子出仕为官的人络绎不绝,但是他还是一次次拒绝了聘请,终生不仕。

《秋水》:庄子曰,吾将曳尾于涂中。

一天庄子在濮河边钓鱼,楚王得知其贤能,派人请庄子去做官。

庄子说:我宁愿像乌龟一样拖着尾巴在泥里爬,也不愿困在盒子里受人供奉。

《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鰷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施在梁国做相国,担心庄子来了以后抢他的相位,就到处寻找庄子。

庄子主动找到惠施说,你的相位就像一只腐烂的死老鼠。

惠施和庄子一起游玩,见河里有条鱼。

庄子说,小鱼游来游去,真快乐呀。

惠施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答,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追求返璞归真,崇尚绝对自由,不受陈规旧习与虚伪名利的束缚。

《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方箕踞鼓盆而歌。

庄子老婆去世,惠施来吊唁,看见庄子盘着腿,敲鼓唱歌。

惠施埋怨庄子不讲夫妻情义。

庄子说:她刚死的时候,我感到很悲伤。

不过仔细想想,人本来没有生命、没有形体,甚至没有气息。

后来,从无到有,有了生命。

但现在又变成死亡,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一样,全是顺应天道,没什么值得伤心的。

《列御寇》: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

庄子活到70多岁,在弥留之际,学生们想厚葬他。

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日月星辰、天地万物都可以作为陪葬,这还不够吗?

学生们说,我们怕乌鸦、老鹰吃你呀。

庄子答,露天让乌鸦和老鹰啄,土埋让蚂蚁啃,用不公平的方式追求公平,还是不公平。

物无非彼,物无是非。

这也许就是庄子旷达洒脱的齐物论。

庄子的世界里,天下万物都是道的体现,喜怒哀乐、荣华富贵、高低贵贱、生老病死的界限,这一切最终都是一样,没有本质差别。

庄子主张顺道无为。

他身处乱世,不慕名利;他洞察人间虚伪狡诈、贪婪残暴,幻想精神自由、向往逍遥自在。

他在嬉笑怒骂中,流露了人生的悲凉与无奈。

《人间世》: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一个人去商丘游玩,见到一棵参天大树,以为是栋梁之材。

仔细一看,发现树枝弯弯曲曲,主干木质疏松,树叶苦涩、气味难闻,是没有一点用途的灌木。

庄子说,正是没有一点用途,才不会被人砍掉,以致于长得如此高大。

相反,那些有用的木材要么被用作木桩、要么做成房梁、要么打成棺椁,这就是有用之才的祸患。

庄子生逢乱世,官场上明争暗斗、尔虞我诈,随时危及生命。

庄子逐渐由愤世走向傲世,再走向顺世顺道。

庄子知其无可奈何而安然若命、乘物游心、无为无欲。

他宁愿做一个在泥里逍遥自在的乌龟,也不愿被杀死做成神龟之壳用于祭祀占卜。

他不羡慕那些被喂养的膘肥体健的牺牛,因为它们早晚难逃被宰杀成祭祀品的命运。

他羡慕那些不被砍伐的无用参天散木,羡慕那些肢体残缺不全却免征兵役得以保全性命的无用之人。

在庄子看来,这些无用之木、无用之人,往往能够顺应天道、遵循自然,他们形体入世随俗、精神超然世外,逍遥与天地之间。

庄子神往逍遥境界。

庄子是一个浪漫的诗人,看破名利、参悟生死。

他的文章纵横恣意、寓意深远,他笔下的鲲鹏鸟雀、一草一木,都蕴藏着人生的玄机。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