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风起云集话两宋 > 第00019章.笼络人心之举

第00019章.笼络人心之举(1 / 2)

 我在前面讲过,赵匡胤是古往今来最为成功的北漂。

想必这一点,应该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了。

作为一个成功的北漂,必定具有很多成功人士所具有的特点。

中国人心目中的成功,其实无非就是两点,一个就是升官,另外一个就是发财。

赵匡胤既升官又发财,他当了天下最大的官,也就是皇帝。

天下所有的金银财富都是他们赵家的,这就称之为发财。

话说赵匡胤黄袍加身成功之后,就立即更改了国号为大宋,并且改元建隆元年。

他完成这个过程尽管铺垫了很久,但是真正实现这伟大的转变,只仅用了三天时间。

这三天时间,是赵匡胤的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三天。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就结束了从唐朝末年以来分裂的局面,尽管在大宋王朝的周边还有一些分裂割据的政权,但是那些政权在分分合合之中,最终还是会走向统一的。

在历史上最为值得称道的,是赵匡胤当皇帝没有经过流血的兵变,并没有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局面造成严重的破坏。

而且,他对于小皇帝和太后还算得上是比较厚道的。

小皇帝把皇权移交给他之后就降为郡王,至于年轻的太后还是称之为太后,只不过居住的地方已经迁居到西宫去了。

有意思的是,这个垂帘听政的太后也是个西太后。

总而言之,在赵匡胤的允许之下,他们仍然可以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只不过没有掌握国家的权力了。

新皇帝的出现,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应该是个大好事。

赵匡胤自然也不例外,他一登基就立即大赦天下。

并且安排文武官员举行祭祀天地的仪式,表明他这个皇帝是代表天的旨意,意思就是说天授皇权,是老天爷的意思。

对于周边的那些节度使,赵匡胤并没有使用武力使他们屈服,而是分别给他们下诏书,让他们继续维持他们的权利,只要承认新的中央就可以了。

不过话得要说回来,这对于小皇帝后周恭帝柴宗训来说,也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挫折,可以说真的是像一场噩梦。

历史书上记载,仅仅过了十三年,这个小皇帝即后来的郡王就不明不白的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

至于是不是皇帝把他给弄死的,这个就很难说了,想来这也不是重点。

刚刚登基的赵匡胤,此时此刻却是始终保持着非常清醒的头脑,因为在他的周边,却不是和平安宁的。

接下来他要干的事情就是消除后周的弊政,并且改善民生。

那么,我们就按照正史的记载,跟着赵匡胤的步伐,看看他究竟干了些什么。

赵匡胤登基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处理好内政。

说白一点,就是对前朝的宗室和文武大臣进行妥善的安排。

其实小皇帝还有几个小兄弟,只不过有的刚刚出生,没有来得及封王封爵,就这样变成平头老百姓了。

赵匡胤对后周的皇室采取了宽厚照顾的政策,这对于他争取后周官僚的人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既然皇室贵族都能够得以保全荣华富贵,那么他们作为给皇室打工的官僚,更应该可以做到这一点。

实际上他们的确是希望能够得到新的朝廷,新的皇帝的信任和录用,心甘情愿的为新的皇朝效犬马之劳的。

他们所担心的,其实赵匡胤自然也考虑到了,而且也没有让这些文武大臣们失望。

大宋王朝刚刚一建立,赵匡胤首先考虑的是这些文武大臣的去留问题。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赵匡胤和历来的开国君主完全不同,对于这些文武大臣采取了非常大度的怀柔政策。

具体来讲,就是原有的班子成员全部录用,并且还给那些掌握重权的大臣们加了官职。

得到好处最多的就是后周小皇帝的顾命大臣,也就是范质等三人。

他们三个人在后周时期所担任的官职是平章事的职位,位列宰辅。

由此可见,他们是后周政权的核心决策人物,自然是效忠于原来的皇帝的。

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他们被迫转为效忠于赵匡胤。

因此赵匡胤对他们采取的政策就是明升暗降,让他们没有话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这三个人也就渐渐的对赵匡胤转变了看法。

照常理来讲,对于改朝换代之后,像他们这些前朝大臣,应该是掉脑袋的掉脑袋,被抄家的被抄家,哪里还像他们这样官照做,马照跑,舞照跳……

其实对他们三个人的安排,并不是赵匡胤最满意的。

赵匡胤感到最满意的人事安排就是对张永德的安排。

作为前朝皇帝的皇亲国戚,赵匡胤当了老板之后,张永德当然是成天提心吊胆的,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掉了脑袋。

然而,这一次他的担心恐怕是多余的,因为赵匡胤既然能够让那些顾命大臣官复原职。

那么肯定是不会亏待他的,况且他以前和赵匡胤的关系还算得上是不错,甚至可以称之为朋友。

赵匡胤之所以能够当皇帝,不管怎么说和张永德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因为张永德曾经做过赵匡胤的工具人(实际上就是被当枪使了),也就是那个木牌事件的主角。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