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定远侯班超 > 九、东汉初中原、西域建筑小议

九、东汉初中原、西域建筑小议(2 / 2)

院内以前堂为主建筑,一般建有豪华望楼。后院为女眷所居,一般建有多层闺楼或阁。</p>

留存后世的汉代建筑材料当数瓦当最多、最具特色,秦代瓦当已有各式动植物纹和吉祥文字,到汉代继续发展,图案更加丰富多彩,云纹瓦当最为流行,而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形象最有特色。汉朝尚火,汉砖在建筑上的作用主要是铺地和地下墓葬等建筑,连围墙都极少用,更不要说地上房屋建筑。</p>

汉代以世族豪强为社会基础,大户人家一般在田地中都建有豪华的庄苑。一座庄苑便是一座城堡,高高的围墙,院四角有箭楼,箭楼之间以空中廊道相通。庄苑中间的望楼,是最坚固的堡垒、箭楼。庄苑既是管理田地的场所,也是私兵的住所,更是贵族豪强享乐之所。大量徒附、奴隶一般也是在庄苑中,自成村落居住。</p>

汉代地广人稀,中下小地主以及庶民全部在广阔的田地中建有田舍。田舍其实就是一个大型功能性院落,田舍中有场院,有正房为农间歇息起居,有厢房为仓室库房,院中还要有马厩圈马牛,水井、厨房、茅厕一应俱全。</p>

游民、徒附、奴隶、罪民一般结茅庐而居,民皆有院墙,院墙内筑屋。方法是掘地半人深,再夯土为墙,以芦苇树枝覆顶,以茅草苫顶。</p>

城池一应均为夯土建筑,有谯楼、四角箭楼、箭楼、马面、瓮城、城垛和女墙。大城有护城河,河上有吊桥。重要要塞城、大城、兵城最多有三重城,外郭内垣,中间还有官城或皇城,也就是最坚固的内城。要塞、兵城旁边会有烟墩、障亭为配套设施。</p>

到东汉时,由于朝廷励农兴商,即鼓励农、桑和商业贩运,开放盐禁和铁禁,鼓励盐铁私营,致使举国商业繁盛,各郡国城池多成商埠。货贩业的发达,导致官办的驿置系统也承担接待功能,同时民间的客栈、酒肆业更为发达。在东汉,开客栈、酒肆的是一个重大的群体。</p>

由于前汉对西域的深入经营,到东汉初时代,西域与中原建筑规制大体相同。</p>

各居国的王城一般与中原小城类同,只是规模稍小。于阗国的西城,莎车国的莎车城,龟兹国的延城,焉耆国的南河城,都是三重城。两汉时代西域各绿洲树木遍地,红柳、沙枣、棘棘、白草等植物繁盛,房屋建筑一般夯土为基,以木质为基干,再夯土为墙,芦苇与茅草苫顶。</p>

东汉是中国丝绸之路最繁盛的时代之一,前汉时代行走在商道上的商队以官商为主(即使者),而东汉则以商人为主。栗特商队、汉人或其它各国商队络绎不绝,大小也不一。大的人数可达四五百人,镖师护卫二三百人,便是一支小型军队。很多大型商队会在要地筑小城居住,以为基地。今日在沙漠下不时会发现很多汉小城遗址,其实很多西域小城,便是商队建筑,殖民当地土著而自成一国。</p>

各城池中的房屋南北不同,北道的伊吾庐、金满城、交河城、务涂谷,城中民居一般是掘土半人深,再夯土为墙,房顶为坡顶苫茅草,十分狭小。城外各部族村落,一般以毡帐为居,大户人家会筑有马架子,与围栏相连。</p>

天山以南各国,如龟兹、焉耆、于阗、疏勒等,王城中的房屋一般为夯土房。贵族则以木质建筑为主,且贵族一般均在城外有庄苑。</p>

在塔里木盆地南北各小绿洲上,庶民、徒附、奴隶一般以大树(汉代胡杨树、黑杨树、柳树、榆树均有,以胡杨为多)为支撑,以荆棘、红柳编辑成墙、遮顶,顶再苫茅草以避雨雪。沙漠少雨,但讯期亦有,昆仑山下各绿洲国,偶尔会暴雨成灾夺命。</p>

这种民居冬暖夏凉,一般与牲畜围栏相连。</p>

冬季时,在红柳、荆棘墙上糊泥以避寒风暴雪,夏天则剥去覆泥以通风。沙漠居民日常生存状态十分简单,一日两食,一般屋中会有火塘,四季不熄。冬天可取暖。做栗粥时,只需将栗米放入罐中,加入水,放入火烬中,一会便好。</p>

火塘四周地上覆毡毯,即为睡眠之榻。一家老小,围塘而卧,声息相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p>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