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国策 > 卷八 百年积怨 第一百四十一章 积重难返

卷八 百年积怨 第一百四十一章 积重难返(2 / 2)

当时共和国国内矛盾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也许几组数字更容易说明问题。2026年,中央与地方税收总计226478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9.4%。表面上赋税率并不高,但是算上94782亿元的行政收费、127457亿元的土地出让金{全归地方政府}、47567亿元的“其他收入”等“非税收收入”,实际赋税率为42.5%。这个赋税率高不高呢?发达国家中,达到同样赋税率的只有法国与推行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完善的北欧四国。与这些国家相比,共和国的社会福利低得完全可以“忽略不及”,在2026年的政府开支中,用于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种社会福利的总支出仅占“税收”的22%,远低于美国的60%、法国的65%与北欧四国的80%。由此可见,共和国的实际赋税率非常惊人,几乎到了民众无法承担的地步。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绝大部分税收没有用在民生建设上,仅行政开支就占了“税收”的一半以上。

实际情况,肯定比这些数字更加严峻。

除了高额税收之外,共和国的最大问题就是“结构性浪费”。在军情局重点调查的东部与南部发达地区,每年的“结构性浪费”就占到了行政总支出的三成左右。以上海、广州两地来说,仅在2026年就以“公共基础建设”与“公共设施维护”为名,支出了近20000亿元的费用,而这其中,至少有15000亿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比如对建成不到5年的道路桥梁进行重建、花费大量的资金维护还在“保质期”内的基础设施。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不用人说,老百姓的心里最清楚。

以公共基础建设来说,因为从监管到拨款,大权均掌握在政府手中,最终导致监管不到位、随意拨款的现象屡禁不止,大量资金被用在了与民生无关的工程上,而且工程质量丝毫得不到保证。军情局在重庆调查的时候,听到很多老百姓反应,在20世纪建成的石板坡长江大桥用了快半个世纪了,仍然结构坚固、还能使用至少50年,而在21世纪修建的数座大桥,几乎年年翻新、年年维护,能否使用20年都是个问题。

用西方国家的话来说,共和国政府最爱搞的就是“基础工程”。

改革近50年,基础建设搞了50年,仍然年年在搞,年年扩大。原因是什么?不是说基础工程不重要,任何国家要想腾飞,都需要坚实基础。20世纪30年代,美国也轰轰烈烈的大搞基础建设,修建了数条贯穿全美的高速公路与铁路,不但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还为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打下了基础。关键是,基础建设肯定有个限度,不可能一直搞下去。从2025年开始,共和国的人口就逐渐减少,正式进入“人口衰退期”,即便共和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在加快,可是按照各个机构给出的评估,共和国的基础设施已能保证城市化顺利完成,不再需要大兴土木,而应该集中力量解决城市化带来的民生问题。

政府乐于搞基础建设,因为这是看得见的东西!

相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纪佑国通过立法对“公车”做出了严厉限制,却没有办法限制政府以“工作需要”的名义向行政人员发放高额“出行补贴”。换句话说,政府不再为行政人员配公车,却以现金的方式帮行政人员买私车,为行政人员补贴油费。

归根结底,都是政府的权力过大,大到无法监督,也没人可以监督。

巨大的“结构性浪费”,导致了严重的社会贫富差距,也导致了严重的社会矛盾。

如果不是“产业结构调整”使共和国建立起了足以与西方国家匹敌的高端制造业,创造了新的出口增长点,共和国的政治问题早就转变成了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仅电动汽车一项,每年就为共和国创造了数千万个就业岗位与数以千亿计的出口收入。可是出口总有个限制,随着欧美在复合蓄电池领域取得的成功,即便共和国一再提高提供给民用市场的复合蓄电池的标准,也不可能长期霸占高端市场。激烈的竞争,最终必然使出口受阻,从而使出口问题转变为国内社会问题。

共和国要想继续前进,必须摆脱对出口的严重依赖,提高国内消费。

增强消费,就得提高民众收入,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毫无疑问,要想解决贫富差距,就得推行政治改革。

从根本上讲,王元庆推行政治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共和国建立一套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保证国家长治久安。落实到现实中,政治改革必然、也必须使民众从中获益,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军情局的秘密调查,最终促成王元庆下定发起政治改革的决心。

把目光放得更开阔一点,就能发现,王元庆搞政治改革,不仅为了解决国内问题,还为了改善共和国的国际处境。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