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国策 > 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一百零八章 争夺焦点

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一百零八章 争夺焦点(2 / 2)

16点30分,第二轮空投开始。

36架y-16a向空降153旅的阵地投下了400多套便携式工程设备,以及为便携式工程设备提供电能的20套电力供应模块。

所谓的“电力供应模块”,并不是依靠聚变反应堆的发电设备,而是用复合蓄电池拼凑起来的高能蓄电池,适合在条件简陋,而且没有安全保障的前线阵地上使用。当然,如果有必要,电力供应模块还能为空降战车提供电能。

虽然城区内的战斗还未结束,但是李东石已经等不了了。

空降153旅只有1个独立工兵排,而且正在前线协助作战部队消灭印军,李东石只能把撤下来休息的部队动员起来,让战斗部队参加修建阵地的工作。

这不是什么难事,所有空降兵都知道该如何修建阵地。

空降兵忙着构筑防御阵地的时候,外围的阻击战达到了"gao chao"。

古吉拉德调整作战部署后,兰契周围的6个印军步兵师{只有1个是二线师,另外5个都是刚刚组建的预备师}立即动身杀向兰契。裴承毅非常及时的调整了空中力量,在李东石派出侦察兵的时候,已经有2个大队的j-17a战斗机转向飞往兰契,准备为空降153旅提供空中支援。

整个下午,空军出动了400多架次战术战斗机,向印军投掷了2000多吨炸弹。

空军都如此尽心尽力,与空降兵关系密切的陆航自然不甘落后。从14点到17点的3个小时内,陆航的dw-26b出动600余架次,投掷弹药近2000吨。虽然陆航攻击机群的弹药投掷量不如战术航空兵,但是dw-26b全是在超低空活动,以目视方式发起攻击,打击效率要比那些在数千米高度上投弹的战术战斗机高得多。某些时候,dw-26b甚至能够在侦察兵的配合下,消灭从山间小路渗透的印军小股部队。更重要的是,dw-26b提供的火力支援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能够对进攻的印军进行持久压制,而不是投下炸弹就返航,更有效的拖延了印军的进军速度。与战术航空兵相比,陆航低空攻击机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出色的战术部署能力。受空地理条件与地勤保障能力限制,战术航空兵基地集中在山南地区,仅在尼泊尔与孟加拉国有3处前线基地,平均作战半径在800千米左右。因为dw-26b具有垂直起降能力,对地勤保障要求很低,可以部署在野战机场。如果适当减少载弹量,还能进一步降低要求,只需要一块空地就能起降,所以陆军低空攻击机能够靠前部署,平均作战半径在400千米左右。缩短作战半径,降低地勤维护等级,等于提高作战效率,增强了作战部队的出动能力。

在支援空降153旅的作战行动中,陆航展现出了极为强大的战场支援能力。

傍晚前,海军舰载航空兵也加入了空中支援行列,担负起了阻击兰契南面印军的作战任务。

只是与最后参战的支援力量相比,不管是空军的战术航空兵、陆航的低空攻击机、还是海航的舰载航空兵,都显得相形见绌。

入夜,到达恒河河口西面海域的舰队投入战斗。

获得了弹药补给的12艘巡洋舰与36艘驱逐舰在75分钟内向兰契附近的印军集结地点投掷了15000吨炮弹,密集的弹幕对5处印军集结地点来回覆盖了3次。据战后从印军获得的资料,在这75分钟的持续炮击中,在5处地点集结、准备攻打兰契的近6万名印军官兵中,12000余人被炸死、20000余人负伤、还有大约7000名官兵失踪。也就是说,48艘战舰用60门电磁炮在75分钟之内消灭了三分之二的印军。要知道,在此之前持续数个小时的空中打击也只消灭不到20000名印军。

更令人生畏的是,持续炮击之后,舰队炮火还断断续续的持续了近4个小时,直到23点45分才因为弹药耗尽而终止。

对空降153旅来说,舰队提供的5个小时准备时间显得尤其关键。

在这5个小时内,负责进攻的部队不但利用陆航提供的空中支援{舰队担负起遮断任务之后,陆航就转为轰炸兰契}消灭了兰契城区内的残余印军,由李东石亲自指挥的3个营还在兰契北面建好了环形防御阵地。

最重要的是,运输机群在夜间为空降153旅送来了大约3000吨弹药。

为了减轻空降153旅的防御作战压力,陆航还从十分紧张的垂直空运力量中抽调了12架dz-25c,接走了100多名伤员。这些涂着医疗标志的dz-25c还为空降153旅的战地医院送去了大量急救药品与2套远程遥控外科手术设备。

从整个战局来看,为了支援空降153旅,其他方面的作战行动都受到了影响。

空军的战术支援能力本来就很吃紧,开战前还抽了3个战术航空兵大队去执行寻歼印军导弹发射车的作战任务,结果提供给空降153旅的支援力量增加了2倍,自然会对其他方向上的作战行动造成影响。别的不说,54军就不得不在下午的时候放慢推进速度,用自身的炮火解决空中支援减少带来的问题。

调整陆航作战安排带来的影响更严重。如果不是77军的先头部队攻占了阿拉里亚,解除了焦格伯尼受到的威胁,24军提前4个小时在瑟赫尔萨强渡阿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恒河支流},由侦察营组成的先头部队在赶到达尔彭加,不然被抽走了陆航支援力量的空突161旅就得在夜间向前线指挥部求援。而担任预备队的空突152旅与空突172旅的陆航支援力量也被派往兰契方向,能够提供给空突161旅的支援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在缺乏陆航支援的情况下,攻占巴哈兰布尔的空突162旅与攻占帕德巴拉的空突151旅、空突171旅不得不在当天下午由攻转守,等待地面增援部队。如果不是印军第三集团军全线向加尔各答撤退,裴承毅很有可能在当天下午让39军越过边境线,前去支援独守敌后军事要塞的空中突击部队。

舰队调整行动,最大的影响就是没能阻止印军第三集团军向加尔各答撤退。按照裴承毅最初制订的计划,将由舰载航空兵与舰队打击加尔各答,迫使印军放弃加尔各答,然后让占领帕德巴拉的空中突击部队攻打加尔各答,最终占领坎宁港,获得最直接、也是最便利的补给通道。以舰队的打击能力,完成任务并不难。结果在必须支援空降153旅的情况下,舰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印军第三集团军的作战部队陆续到达加尔各答,随后又陆续开出加尔各答,踏上前往兰契的道路。

集中力量支援空降153旅,成为东线总攻开始后第一个引起争议的战术决策。

在总共开始的第一天,出动25%的战术航空兵、50%的陆军航空兵与100%的舰队打击力量支援1个战斗旅,在很多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事情。在某些西方军事评论员眼里,不管兰契的战斗多么重要,都不应该动用近三分之一的远程支援力量。

该不该动用这么多支援力量,不由裴承毅决定,而是由兰契的重要性决定。

随着战局发展,印军第三集团军开始突围,那些指责裴承毅的人渐渐闭上了嘴,事实最终证明裴承毅的战术决策正确无误。

在李东石眼里,支援力量不是过多,而是过少。

进入13日凌晨,各路支援力量逐渐减少,执行外围侦察任务的侦察兵发来消息,刚刚被击溃的印军再次开始集结。

毫无疑问,印军是铁了心要打下兰契。

打到这个份上,李东石也不好意思再要支援了。

让负责构筑防御阵地的3个营进入战斗状态之后,李东石把负责扫荡兰契城区的3个营放在了阵地后方,充当战术预备队。为了巩固后方、也就是南面防线,李东石把警卫连与工程排动员起来,将剩余的炸药全都埋在了兰契城区。上校旅长的想法很简单,首先顶住北面的强敌,如果印军绕过空降153旅的防御阵地,从南面发起进攻,利用“地雷阵”拖住印军的前进步伐,尽量杀伤印军的有生力量,在城区打阻击战。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收缩防线,固守待援。

能够守多久,不由正面战斗决定,而由侧翼与后方防线决定。

李东石参加过两次阵地防御战,而且在五老阻击战中还担任战地军官。虽然他并不认为空降兵天生就是打防御战的高手,但是他的防御作战经验证明,空降兵确实是打防御战的行家里手。

部署好防线后,李东石按照惯例,到每支战斗部队的阵地上逛了一趟。

官兵的斗志很高昂,士气也很旺盛,食物饮水都不是问题,轻伤员还额外分到了一份营养晚餐。最大的问题是,几乎所有官兵都疲惫不堪,阵地上到处都能看到烟头,各营炊事班准备得最多的不是夜宵,而是黑咖啡与浓茶。从11日夜间开始战斗准备算起,全旅官兵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合眼了。经历了白天的激烈战斗,再强壮的人也会累爬下。

这个问题,李东石也无能为力,他能做的,只是默许官兵在战位上小酣一阵。

事实上,李东石也很疲惫,只是他没有表现出来。在官兵的心目中,旅长就是最强悍的,而且永远不会叫苦喊累的战士。

回到指挥部,李东石在坑道外抽了根烟。

听到从坑道里传来的笑声,李东石的眉头跳了几下。不用多说,又是那两个女军医在逗参谋开心。

吸了几口冰凉的夜风,李东石才钻进了坑道。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