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国策 > 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一百七十四章 民众眼里的战争

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一百七十四章 民众眼里的战争(2 / 2)

民众考虑的只是眼前利益,而国家领导人考虑的则是长远利益。

换个角度看,如果没有从2015年到2035年的战争,任由美国在共和国周边地区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就算共和国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辉煌的成就,共和国的民众又能得到什么,而且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吗?

不得不承认,印度战争确实对共和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

因为是正规战争,所以开战之后,共和国就进行了初级战争动员,招募在2030年初到2035年初之间退役、年纪在24岁到32岁之间退役军人。虽然按照制订的标准,申请再服役军人必须接受全面体检与体能测试,只有达到全部要求,才能再服役,而且总招募量不超过50万,招募对象也以陆军退役士兵与初级军官为主,但是一下招募50万人,而且是50万社会主要劳动力,仍然对社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要知道,2035年初,共和国总人口已经降到11亿以下,赡养比{18岁以下、65岁以上的非劳动人口与18岁到65岁之间的劳动人口的比例}超过50%{相当于每2个劳动人口养1个非劳动人口},社会主要劳动力{22岁到50岁的女性与22岁到55岁的男性}不到3亿,其中男性主要劳动力仅有1.54亿,而24岁到35岁的男性壮年劳动人口仅有6500万,由此可以算出,招募的50万军人占社会总劳动力的0.68‰、占主要劳动力的1.67‰、占男性主要劳动力的3.25‰、占男性壮年劳动力的7.69‰。虽然都是千分比,但是千万别小看这个比例,因为这意味着每550个家庭就有1个成员被征召、每1150个男性公民就有1个被征召、每300个适龄服役的男性就有1个被征召、每130个壮年男性就有1个被征召。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属于生产必需品的劳动力每减少1%,劳动力价格就将上涨10%。虽然这会让没有被征召的公民获得好处,但是必然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

事实上,共和国确实发生了通货膨胀。

战争爆发当天,共和国的基本生活物价就上涨了4%,其中主要依靠进口的基础工业产品的价格上涨了7%。

严重的通货膨胀,早就让共和国的民众感受到了战争压力。

更重要的是,对于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共和国来说,物价快速上涨,必然导致连锁反应。因为这是由战争导致的通货膨胀,所以无法用加息等正常手段进行调控。8月底,全体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启用战略储备的法案,通过向市场提供更多的物资,平抑因为战争导致物资紧缺产生的通货膨胀。

万幸的是,共和国早就建立起了完善的战略储备体系。

因为战略储备物资非常有限,所以只能在短期内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正是如此,在裴承毅提出加快战争进程,争取在2036年春节之前结束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时候,王元庆才会不遗余力的支持。实际情况是,在70多种必备战略物资中,只有最重要的30多种能够维持1年左右,另外40多种只能维持半年。虽然通过扩大进口、开辟新的资源产地、采取金融手段消化市场上过多的流通性等手段,能够对平抑物价产生帮助作用,但是这些都不是长期策略,只有尽快结束战争,才能使共和国的经济恢复正常。

从稳定国内经济来看,王元庆把颜靖宇调回中央,并且打破原来的惯例,让颜靖宇担任总理,看中的就是颜靖宇管理经济的能力。说实话,顾卫民是个很好的会计师,却不见得是个管经济的舵手。

因为政府的调控起到了作用,所以大部分民众并不认为共和国的经济遇到了麻烦。

事实上,绝大部分民众关心的还是这场战争的对外结果。

准确的说,就是有没有必要打这场战争,这场战争会对共和国今后的发展产生多大的影响,将对世界格局产生多大的影响。概括起来,就是能否通过这场战争,为共和国获得一个更加和平的周边环境。

民众对待战争的态度,准确的反映出了民意。

也就是说,民众不反对战争,表明大部分民众认为这场战争对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有积极贡献。民众开始反思战争,表明大部分民众对某些战争决策持不同意见。民众开始关注印度的战后政治制度,表明大部分民众更加关心如何将战争利益转变为经济利益,如何通过战争获得实质性的好处。

毫无疑问,大部分民众都希望共和国能够获得实质性的好处。

由此也就不难想像,绝大部分民众都认为共和国应该在印度发挥持续有效的影响力。

准确的说,就是控制印度的战后政治体制,用占领军的身份获取经济利益。

民众的想法没有错,毕竟民众能够看到的也就只有眼前利益。当然,在“全民式”的网络大讨论中,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不应该过分干预印度内政,不能在印度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应该让印度人决定印度的未来,给予印度民众自由、民主、平等的权利,以积极有效的手段引导印度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由此可见,学者的观点与民众的观点完全相反,对对于擅长研究政策的学者来说,他们看到的正是王元庆所想的。

在有才能的政治家面前,民意既不可违,又可以引导。

随着讨论全面展开,之前还在专心报道战争进程的共和国新闻媒体开始重点报道共和国民众讨论战争与印度战后问题的相关新闻。当然,在兵力部署调整完成之前,也没有多少战争新闻可以报道。随着主流媒体加入,“战争给共和国带来了什么好处”、“战争对世界产生了多大影响”、“应该如何处理战后的印度”、“共和国要不要在战后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等等问题成为了共和国民众在茶余饭后讨论的主要话题。虽然绝大部分普通人没有上电视的机会,但是网络媒体为每个人提供了发表言论的平台。短短数日之内,共和国几家主要网络媒体上与“战争”、“战后问题”有关的帖子就超过了10万条,跟帖更是上亿条。在记者进行的随机采访中,就连一些住在偏远地区的农民都开始关注战争问题,并且对战争有着不一有的见解。比如一名四川的农民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道:希望战争早点结束,国家把粮食出口政策放宽一点,他家的粮食就能卖个好价钱了。

战争到底能够给共和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11亿个人,就有11亿种不同的看法。

对指挥这场战争的裴承毅来说,他还没有什么看法,因为战争还没有结束,甚至还没有到谈结束的时候。

战争还没有结束,讨论战后问题又有什么意义呢?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