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国策 > 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一百八十二章 美国企业的滑铁卢

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一百八十二章 美国企业的滑铁卢(2 / 2)

如此一来,美孚公司为印度电网开出的价格由2500亿美元减少到了150亿美元。

在三坚集团提出的500亿美元总采购额中,另外350亿美元就是美孚公司在印度开办的14家电力设备与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的购买款项。

不得不承认,美孚公司是众多美国企业中比较幸运的一个。

因为印度的电子产业中心在海得巴拉与班加罗尔,也就是印度南部地区,所以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孚在印企业并不存在南迁的问题,即便被印度政府征收,也没有因为工业大转移而受到严重破坏。更重要的是,谈判开始的时候,印度南部地区基本上还在海得巴拉政权的控制之中,大部分工业没有遭到重点轰炸。

正是如此,三坚集团才开出了350亿美元的“天价”。

当然,这个天价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14家企业的基础设施与生产设备不能受到严重破坏。根据这一点,蔺慕勋才提出,三坚集团只能以海外矿业资产支付75%,也就是375亿美元的款项。只要前提条件不成立,三坚集团随时可以撕毁合同。

对这一要求,美孚公司完全无法接受。

在美孚看来,主要问题不在他们身上,毕竟战争是“不可抵抗因素”,既然三坚集团愿意购买美孚在印产业,就应该承担相关风险。

当然,美孚的这一说法并不成立,因为这不是纯正的商业谈判。

谈到最后,双方达成了一份基本协议,即因战争造成的破坏,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由谁承担责任。简单的说,如果是共和队炸掉了美孚在印工厂,三坚集团仍然得按照谈判价格支付购买款项。如果是印度军队破坏了美孚在印工厂,则由美孚公司承担。

可以说,这个款项非常公平。

确定了关键问题后,双方对“一揽子收购价格”进行了。

最终,三坚集团以175亿美元的现金、以及350亿美元的矿业资产收购美孚公司所有在印资产。

“让利”25亿美元,完全在三坚集团的预料范围之内。

事实上,谈判开始之前,蔺彦博只要求在750亿美元之内收购美孚在印资产。而按照蔺彦博的承诺,每少付1亿美元,蔺慕勋等谈判人员就将获得1000万美元的提成,其中蔺慕勋占50%。也就是说,在少付了225亿美元的情况下,蔺慕勋能够拿到11.25亿美元的高额“奖金”,参与谈判的18名三坚集团高层每人能够分到6250万美元。毋庸置疑,为了这么多的奖金,蔺慕勋与谈判人员肯定会拼命。

当然,美孚与三坚的谈判很有代表性。

作为最先签署的“双边合同”,美孚在谈判中大举让步之后,对其他美国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谁都不能否认美孚在美国的地位,更不能否认美孚与美国国会、美国、甚至与白宫的密切关系。在众多参与谈判的美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看来,美孚几乎以“跳楼价”的方式甩卖在印资产,不是说美孚的在印资产没有价值,而是有特别的含义。准确的说,就是美孚有内幕消息,知道拖下去没有好处。

连美孚这样的超级企业都让步了,其他美国企业还能怎么样?

当然,也有不怕死的。

紧随美孚之后,福特公司与吉庆公司签署了购买协议,将其在印的5家合资汽车生产厂、38家汽车零备件生产厂、22家汽车设备供应企业{主要从事汽车设备进口贸易}、以及由2378家连锁销售店组成的汽车产销网络以19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吉庆公司,并且与吉庆公司达成了相关协议,即印度政府造成的破坏由福特公司承担。

所谓兵败如山倒。

美孚与福特“投降”之后,之前还在积极争取的波音、英特尔、ibm、微软、沃尔马等美国大企业迅速转向,陆续与共和国企业签署了相似的合同。

大方向已定,美国中小企业就只能加快“逃亡”了。

到10月23日,除了与军火相关的谈判工作还没有完成之外,共和国企业已经与美国企业签署了1854份合同,以大约2128亿美元的总价收购了绝大部分美国企业在印资产,基本上完成了谈判工作。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足以记入史册的谈判。

虽然用美国新闻媒体的话来说,美国企业在印度遭遇了“滑铁卢”,不但赔掉了数十万亿美元的资产,还首次集体“战败”,但是结果远没有美国新闻媒体说得那么严重,从某种角度看,这甚至救了绝大部分美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别的不说,战争爆发后,那些主要业务在印度的美国中小企业就陷入了困境,不但导致数十万美国人失业,还产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如果没有共和国企业提供的数百亿美元的“援助”,上千家美国小企业将在年内破产,受债务危机影响,还会有数千家美国中小企业破产,并且导致上百万美国人失业。可以说,对绝大部分美国中小企业来说,不管谈下来的合同有多少钱,都是让他们能够维持经营的救命钱。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共和国企业也没有吃亏。如果没有收购美国企业在印资产,而由共和国企业从头做起的话,投入的肯定不是2128亿美元,就算投资额不会增加10倍,也会增加5倍以上。

可以说,这就是商业谈判的奥秘所在。

只要双方都有诚意,最终都能从中获得好处,差别只是谁的好处更多一些,而谈判也只是争取更多的好处。

毫无疑问,共和国企业获得的好处明显超过了美国企业。

经济上的利益不说,由此带来的心理影响,还有对两国政府政策的影响,就足够让王元庆心安理得的前往莫斯科了。

美国政府背后是哪些人?白痴都知道,美国政府就是美国企业的代言人。

因为三坚集团在与美孚集团的谈判中大获全胜,为后面的谈判提供了“范本”,所以所有合同中都明确规定,由印度政府{海得巴拉政权}导致的损坏,将由美国企业承担一切责任。为此,合同签署之后,共和国企业只支付了10%到50%的款项,等到战争结束后,再由损伤评估结果决定是否支付剩余款项,以及支付多少剩余款项。

仅此一点,就足以决定莫斯科谈判的“主旋律”。

布兰迪诺再牛、美国国会再牛,也不敢拿美国企业的利益儿戏吧!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