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国策 >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九十五章 陡增变数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九十五章 陡增变数(2 / 2)

因为定性为战略机动部队,所以第十战斗单位的组建方式就与其他战斗单位不一样。

成立指挥部的时候,第十战斗单位的参谋数量比其他战斗单位多了20%,其中大部分都是负责战略空运与空中支援的参谋。也就是说,从最高层的指挥机构开始,第十战斗单位就标新立异,与其他战斗单位截然不同。

战斗旅方面,第十战斗单位是唯一采用“减量配制”的作战部队,不但编制规模比其他战斗单位的战斗旅小得多,而且所有主战装备都是按照最低防护标准配制的,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在前线提高防护等级。这么安排也是有道理的,毕竟dz-31c在标准防护下的战斗全重超过了30吨、最大防护下的战斗全重更是接近40吨,y-16最多只能运载1辆,而在最低防护下,dz-31c的战斗全重只有27吨,y-16能够同时空运2辆。db-30d的情况也相差不大,最低防护下,y-16能够同时空运2辆外加2个步兵班的全部人员与物资,而标准防护与最大防护下,只能运送1辆加1个步兵班。作为战略机动部队,肯定得优先确保部队的空运效率,减配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炮兵旅方面,第十战斗单位率先采用了能用y-16空运的新式供电系统,以及y-16能够一次运送2辆的紧凑型电磁炮,还将每个营的电磁炮数量由24门减少到了18门。这么做一是为了降低空运压力,二是新式供电系统的输出功率有所降低,只能支持18门电磁炮。更重要的是,陆军对印度战争中的炮火支援做了总结,得出的结论是,配备18门电磁炮的炮兵营的作战效率比拥有24门炮的炮兵营高得多,不但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还能在战斗中合理减少弹药消耗量。说直接一点,就是炮兵的配制过于强大,导致战斗浪费大,从而增大了战争开支。

相对而言,变化最大的是支援旅。

仅从兵力上讲,第十战斗单位的支援旅就是10个支援旅中常备规模最大的一个。即便在和平时期,第十战斗单位支援旅的常备兵力也在12000人左右,甚至超过了很多国家一个步兵师的人数。导致支援旅规模巨大的原因很简单,作为战略机动部队,第十战斗单位必须做好在没有空军支援的情况下进行大范围转移的准备,因此必须编有一支规模庞大的战术空运部队。事实上,第十战斗单位也是唯一拥有战术空运力量的战斗单位。

和平时期,支援旅下设的战术空运指挥中心可以调动60多架dz-25e与20多架y-14f战术运输机。战时情况下,该指挥部可以指挥一个航空支援旅的200多架dz-25e与100多架dw-26d。换句话说,在必要的情况下,第十战斗单位能够拥有一支旅级规模的陆军航空作战部队。

可以说,这就是第十战斗单位的最大特色。

因为dz-31c与db-30d都采用了模块化设计,防护等级可以根据作战需要调整,所以其他战斗单位也可以在减配的情况下,达到与第十战斗单位相当的战略机动能力。在中东战争爆发之前,所有战斗单位都进行过跨度在5000千米以上的战略机动训练。要想体现第十战斗单位的独特能力,就得在战术空运上做文章。不管怎么说,战略运输机只能将部队运送到相对安全的大型机场,不可能像垂直起降运输机那样,把部队投送到战线后方,甚至直接把部队送上战线。可以说,“最后100千米”{按照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标准,交火线附近100千米是战区的最小范围}往往成为了限制部队战斗力的最大障碍。印度战争已经证明,部队的战场突击能力非常关键。

第十战斗单位成军之后,一直在共和国西南地区的大山里训练,就是要让部队尽快掌握战术级别空中机动的方式与战术。

虽然扎格罗斯山区的植被覆盖率远比不上共和国西南地区的横断山脉,但是两地的地形多非常崎岖,不太适合装甲部队大兵团作战,是小股精锐突击部队的天堂。空降兵本来就擅长单独作战,拥有了装甲力量的空降兵,更加擅长小规模战斗。

不管怎么说,杜奇威没有理由不重视这支已经到达伊拉克北部地区的部队。

虽然按照cia与nsa提供的情报,第十战斗单位的战术空运力量还在伊朗境内,大概会被派去为第一战斗单位运送作战物资,因此第十战斗单位不大可能以空中突击的方式发动进攻,要想打地面战,就得花上点时间,为那些只按照最低防护配备的坦克与战车装上更加厚重的装甲,但是cia与nsa在情报中均提到,如果北面的战事吃紧,或者对方的指挥官有更大的企图,就不会让第十战斗单位耽搁太多的时间。进入7月3日凌晨,已经集结完毕的第十战斗单位随时有可能进入土耳其境内。

对杜奇威来说,这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布吕歇尔已经把主力放在了哈卡里省的北面,准备应付从两个方向上发起进攻的伊朗军队。就算南面还有2个土军步兵师,杜奇威也不敢抱任何希望。之前的战斗已经证明,在共和国陆军的钢铁洪流面前,土军连个屁都算不上。

关键就是,裴承毅会让第十战斗单位去围剿布吕歇尔吗?

杜奇威觉得没有这样的可能性。如果裴承毅把布吕歇尔看成威胁,早就让第一战斗单位南下了,而不会等到布吕歇尔部署好防线,再让第十战斗单位从地势相对较低的南面杀过来。以该地区的地形,从北往南攻比从南往北攻容易得多,不然伊朗陆军也不会把3个最有战斗力的师放在补给更加困难的北面,而在补给相对容易的南面投入4个战斗力差得多的师了。

第十战斗单位不会去对付布吕歇尔,会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必须好好考虑的问题。

事实上,这也是一个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一战斗单位的前锋已经到达凡城,后面还跟着几个伊朗步兵师。从积极动用第十战斗单位的情况来看,裴承毅不会让第一战斗单位强攻凡城,会用伊朗步兵师包围凡城,第一战斗单位继续向西突击。在此情况下,第十战斗单位的任务就很简单了,即迅速北上,攻占底格里斯河上游的某处战略要地,比如锡尔特省的首府。如果第一战斗单位能够迅速攻占凡湖西岸的塔特万,共和国陆军就打开了通往土耳其中部地区的大门,可以沿着两条铁路线与数条公路线推进。在此情况下,就算不考虑土军的战斗力,在尚未进行动员的情况下,土军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守住整条战线。

结果可想而知,共和国陆军的装甲部队杀到安卡拉城外,土耳其就将成为第二个印度。

事实上,土耳其能够成为第二个印度就算万幸的了。在杜奇威看来,作为唐帝国传人的裴承毅很有可能完成当年唐帝国大将苏定方没有完成的伟业,一举翦灭由突厥人后裔建立的土耳其。

不管怎么说,这是谁都承受不起的失败。

只不过,杜奇威考虑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是7月1日深夜了。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