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国策 > 卷十三 道义之争 第五十六章 领头羊

卷十三 道义之争 第五十六章 领头羊(2 / 2)

可以说,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当时各大军火商主要考虑的就是王元庆之后的国家领导人会不会坚持军火产业以民营为主的经营发展模式,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那么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这些军火界的超级大鳄就将受害。当时,蔺慕华在联合其他几位军火企业董事长的时候就说过,就算新政府不会改变市场化经营的发展模式,也有可能以垄断等名义肢解几大军火商。事实上,早在印度战争之后,中重集团就遇到了“垄断危机”,当年至少有100多名代表分3次提出了根据反垄断法拆分中重集团的提案。

与政府对抗显然不明知,要想生存下去,各大军火商只能力求做得更好。

对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这样的超级军火企业来说,所谓的“做得更好”,那就是缩小规模,给别的企业留下生存空间,不要占尽好处。对整个军火业来说,“做得更好”则是要尽量避免犯低级错误,不要给政府留下把柄。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技术保密。

要知道,在2037年之前,通过数场大规模战争,众多民营军火企业已经与共和国的情报机构,特别是军情局建立起了非常亲密的关系,而且在众多领域展开了合作。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只要军情局不反水,在短期之内、至少在上任的前5年间,顾卫民不可能拿民营军火企业开刀。当然,这得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各大军火企业不能违背法律。如果给政府足够的理由,比如民营军火企业涉嫌倒卖技术,或者对技术管理不严,那么军情局也不可能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帮着军火商说话。

总而言之,当时共和国的军火商没有选择的余地。

问题是,10多年来,严格的技术保密措施已经让各大军火商尝到了甜头。

拿共和国头号航空武器制造商中航集团来说,得益于严格的技术保密措施,到2045年的时候,仍然能够把已经问世近30年的j-14战斗机卖给海外用户,并且接到了数百架的改进订单。虽然这么做,让同样为该集团的j-16战斗机的销售工作受到了影响,但是对中航集团来说,j-14肯定是卖得越多越好,也是改得越多越好。

作为战斗机,即便电子设备可以升级换代,随着机体老化,迟早都得退出现役。按照中航集团做的调查,即便是几个海湾富裕国家采购的j-14,也最多只能服役到2055年,到时候就得花更多的钱购买更加先进的战斗机。几个海湾富国的空军几乎都是摆设,大批先进战斗机长期停在机库里面,飞行强度算得上是全球最低。如此一来,其他国家的j-14战斗机能够服役到2050年就非常不错了。即便做了改进,对机体结构做了强化也只能服役到2055年。到时候,这些国家都得花钱买新的战斗机。

按照中航集团的估计,随着共和国空军与天军的合并工作提速,空天战机从试验基地走向部队,共和国当局不但会让j-16的高级改进型号{最新的改进型号是j-16h,与以往一样,空军只象征性的采购了一个大队的72架新战机,然后就与中航集团签署了将空军的其他j-16改为h型的合同,而这样的订单连开发费用都抵偿不了,中航集团要想赚钱,就得把希望寄托在出口上},甚至有可能批准中航集团利用在x18项目中积累的技术,开发一种专门面向出口的,具备初级空天作战能力的先进战斗机。如此一来,在2055年前后,中航集团肯定能够向国际市场推出一种能够全面压倒竞争对手的重型战斗机,延续其在战斗机市场受到辉煌历史。

照此计算,中航集团不但不会因为j-16无法大批量出口{早在2040年左右,就有一批j-16卖给了巴基斯坦与阿根廷,并且在2045年的时候向集约集团开放。问题是,集约集团中除了共和国之外,其他国家的实力都很一般,即便综合国力排第二的巴基斯坦与排第三的阿根廷,也只算得上是二流地区强国,根本不可能大批量采购重型制空战斗机。当时巴基斯坦只采购了48架j-16bs,而阿根廷也只采购了72架j-16as,而其他国家加起来也没有买到100架,根本不可能让中航集团从中获利}而遭受损失,反而会在数年之后,为中航集团创造大笔利润。

与中航集团一样,其他军火商也利用共和国当局的技术管制获得了大量好处。

由此可见,到40年代末,技术管制已经不再是对付军火商的手段,而是在帮助军火商牟利,甚至可以说,军火商才是推动军事管制措施的主要力量。别的不说,当年共和国通过了针对欧盟的技术禁令,就是因为共和国的军火商不希望遇到美国之外的第二个对手,因此不想与欧盟的军火企业合作。

当然,时过境迁,2049年的情况与几年前又不一样了。

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无非是裴承毅的态度。

在此之前,裴承毅基本上默认军事技术管制措施,支持军火商的“自律行为”。可是在国家利益有需要的时候,放开管制,特别是有针对性的放开管制,才是最佳选择。

更重要的是,谁也不能否认裴承毅与军火商的厉害关系。

除了国防部长的身份之外,裴承毅的影响力主要还是来自其陆军上将的身份。

从某种意义上讲,共和国的军火企业、特别是民营军火企业能够在短短30年内发展壮大,组成全球最强大的军火产业,必须感谢3个人,一是将军火市场向民营资本开放的纪佑国,二是通过政治改革推动了改革进程的王元庆,最后就是率领共和队在3场大规模战争中取得胜利的裴承毅。

纪佑国与王元庆的贡献不用多说,没有他俩,别说共和国的军火企业,共和国会不会有现在这个样子都是个问题。裴承毅的贡献不在政治上、也不在改革上,而是在战场上。用西方新闻媒体的话来说,裴承毅在战场上采取的战术,不但打垮了敌人,也滋润了共和国的军火企业。以印度战争来说,在短短5个月内消耗掉的近2亿吨各类军事物资就能让共和国的军火企业以正常效率生产近20年,或者以最大效率生产5年。事实上,当时共和国也确实为战争准备了5年,并且在战争期间从其他国家、特别是几个主要盟国进口了大量军事武器。印度战争结束之后,就有人开玩笑说,如果裴承毅能够按照销售人员的抽成比例从军火商那里获取好处,即抽取万分之三的红利,他肯定是全球首富。

正是如此,随着王元庆离任,顾卫民又不是“外向型”领导人,颜靖宇的才能还没有表达出来,所以在进入国防部之后,裴承毅隐约成为了共和火企业的领头羊,或者说是各大军火商争相拉拢的对象。

别的不说,在裴承毅当上国防部长之后,中重集团董事长蔺慕华的丈夫康晓霆每年都会给他拜年。虽然按照规矩,康晓霆不会送太贵重的礼物,裴承毅也不会收取任何价值超过1000元的礼物{法律规定的受贿罪的下限},但是这种频繁往来,肯定对中重集团争取国防部的军火订单有很大帮助。

总而言之,只要裴承毅开口,军火企业肯定得给面子。

事实上,这也是裴承毅提前回国的主要原因。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