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明臣 > 第一百六十六章 隐患

第一百六十六章 隐患(2 / 2)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无论怎么样抑武重文,但是从古到今,争勇好斗的天性已经深深融入民族的血液之中,无论文人怎么不承认,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是渴望与武将士兵一样,在战争上证明自己,因为战争是最能表示勇武的地方,要知道历朝历代的兵书都可是由文人整理保留的,要是他们真的厌恶战争的话,怎么会翻阅兵书,研究行军作战方案啊。</p>

事实证明几位内阁学士都是临战经验丰富之人,听到甘肃动乱的情况后,根本没有露出惊慌失措之色,脸上充满淡定,接到朱厚熜的询问后,更是三言两语就拿出解决的方案来,这让兵部尚书彭泽有些失望,要知道这可是显示自己才能的最佳时机啊。</p>

虽然身为兵部尚书,但是彭泽也知道皇帝对自己似乎有些成见,所以他一直希望能有机会让皇帝看到自己的才能,证明自己担任兵部尚书是非常合格的,可是几个内阁学士却没有给他机会。</p>

经杨廷和提议,让陕西按察使陈九畴为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查处许铭案,同时让兵部下令要甘肃各官兵恢复秩序,等候朝廷命令,还请朱厚熜下圣旨,命甘肃附近各地卫所严阵以待,随时听候兵部调遣前去平乱,朱厚熜自然点头听从杨廷和的意见,最后还是有些放心不下,传旨下去,让京城三大营官兵将领随时待命。</p>

嘉靖元年的一月下旬及二月份,朝廷就在平静下面带着几分紧张的气氛中度过,直到甘肃事情顺利解决,动乱的根源李隆及乱军首倡者,全部被处死,边防恢复正常之后,皇帝和群臣这才安然松弛下来。</p>

这一个多月来,因为甘肃的情况,朱厚熜再也没有心情和群臣辩论兴献帝仪注的事情,当然朝廷大臣之中也有明理之人,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不会烦扰皇帝,偶尔有不懂事的官员上疏,朱厚熜也全然不理会,朝堂再次风平浪静起来。</p>

如春的三月,在阳光的照耀下,积雪逐渐融化,在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虽然还带着几分春寒料峭的味道,可是已经让张信感觉舒服许多,早已经习惯南方温暖天气的他,在北方这样严寒的天气中度过数月而没有生病,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了,也间接说明张信的身体素质还是不错的。</p>

工部主事房中,张信惬意的坐在椅子上舒服的看起书来,这让其他主事在心里鄙视,可是却分外羡慕起来,虽然尽量排斥张信,不让他接触各清吏司的事务,可是看到人家整日逍遥自在的模样,似乎根本不在意这件事情,这让主事们心理极度不平衡起来,自己辛苦忙碌,而对方却清闲自在,对比之下岂不是显得自己吃亏了,可是想到处理事务时从中得到的好处,主事们情愿继续辛苦下去。</p>

“张主事,外面有人找你。”一位差役进来说道,语气之中也不怎么恭敬客气,毕竟低级官吏眼光浅薄势利,见到张信在工部之中没有实权,自然谈不上多少尊敬。</p>

“知道了。”张信轻轻点头,随手把书一搁,轻悠的走出房外,其实也不是张信的气度宏大,只是在没有触怒自己之前,张信也没有那份闲心去找别人麻烦,带着几分困惑走出工部官署大院之后,张信发现前来寻找自己的却是李构,当下连忙微笑迎了上去。</p>

“李兄,看你面带喜气,想必今日肯定有什么好事情。”将李构迎到官署客厅之中,奉上清茶后,张信微笑猜测说道。</p>

“张主事真是明察秋毫啊。”李构笑道:“确实是有一件喜事要告诉大人,经过多次仿制铸造,鲁兄不负大人之托,成功将海外洋夷的火器制作出来了。”</p>

“那可太好了。”张信自然的露出笑容,可是从攥紧的手中可以知道他现在心里有些激动,自从在军器局那些所谓的洋夷火器之后,张信回去马上派东厂调查清楚其中的情况,得知这些火器是葡萄牙人的,当然,明朝称他们为佛朗机。</p>

早在正德六年的时候,葡萄牙侵占了满剌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到了正德九年,葡萄牙的一支船队到达珠江口沿岸,要求登陆进行贸易,但是没有得到当地官府的批准,后在水面上与大明商人交易,同年葡萄牙海盗商船直接侵占屯门海澳,并在此修筑工事,设刑场,制火器,刻石立碑以示占领,当地居民怨声载道,纷纷向官府告状,并要求迁移至别处躲避佛朗机人的欺凌。</p>

后来朝廷官员也认为佛朗机人扰民甚重,要求对葡人进行驱逐,正德十五年,御史丘道隆及御史何鳌都曾向正德皇帝上奏要求驱逐佛朗机人,但由于正德皇帝对佛朗机人有好感而不了了之,直到正德皇帝驾崩,他们的奏折才有了下文。</p>

正德皇帝病逝,杨廷和主持朝政,接到官员们的上报后,出于安抚当地百姓之心,杨廷和下令官员尽快驱逐佛朗机人,并再不许其入境,广东海道副使汪鋐奉命驱逐佛朗机人,而此时葡萄牙人已占据屯门岛附近若干年,自然不愿意轻易离开。</p>

汪鋐也料到这种情况,因此先加强了军事力量,在完成备战后,汪鋐对葡萄牙人宣诏,要求葡人尽快离去,但葡人对此并不理会,于是汪鋐派军队驱赶葡人,遇到抵抗之后,更是亲自率军民猛攻葡人船队。</p>

虽然失利过一次,但是战事自然以汪鋐大胜为收场的,至此,大明收回被葡人盘踞的屯门岛及经常滋扰的屯门海澳及葵涌海澳,在将此事汇报兵部之后,朝廷给予汪鋐嘉奖,而汪鋐自然也兴高采烈的将收剿葡萄牙人的一些战利品运往京城,这是证明自己没有撒谎的同时,也让朝廷官员们分享一下胜利的喜悦。</p>

看到战报之后,张信有些感慨起来,攻打一个小岛,居然出动船只五十余艘,军士四千余众,民壮更是高达数万之多,而且还是失败过一次之后,欺负葡萄牙人少,而且正逢雨水天气,葡萄牙船队火炮失利后,这才获得最后胜利的,虽然战报上没有提及自身伤亡情况,但是张信也猜测得出来,伤亡的人肯定不会少到哪里去。</p>

不管怎么样,大明朝廷再次迎来胜利,张信有时候也在想,可能就是在这么接连不断的胜利下,大明朝廷这才越发不重视海外的威胁吧,毕竟在大明君臣百姓心中,盘踞北方的蒙古胡人才是心腹之患,海外蛮夷离他们实在是太过遥远了。</p>

不过大明的君臣百姓猜测也没有错误,反正数百年之内,中原的敌人永远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不论是谁占据中原建国称帝,这个观念在三百年之内,无疑是正确的,毕竟没有谁会和张信一样,能看到几百年后的事情。</p>

“火炮是铸成了,大人准备什么时候试炮啊。”李构微笑问道,其实火炮鲁成早就已经仿制成功,只是为了力求完美,鲁成反复实践重铸,直到几天之前这才铸造出一门让他满意的火炮来,经过调试之后,想起张信之前所说的话,这才让李构来请人。</p>

“这到是个难题,不能在京城内试炮,免得惊扰百姓,可是私下将火器带出京城,让御史言官知道了,少不了向皇上参奏,这也不好。”张信也清楚,朝廷连刀枪之类的冷兵器都不许民间携带,更加不用说杀伤力惊人的火器,自己想带门火炮出城,没有兵部的批示,恐怕连军器局大门都出不去,更不用说京城城门了。</p>

“鲁兄也说过,虽然他将火炮铸成,可是火炮没有在军器局内备案,不能到郊外的军营校场试炮,其威力如何他也不清楚,希望大人想个办法,以好让他解心中之惑。”李构微笑说道,心里也有些好奇,平时总是听鲁成吹嘘火炮有多少利害,可是他却从来没有亲眼见过,自然也想满足心中的好奇。</p>

“鲁兄也没有试过火炮?”见李构点头之后,张信兴奋的心情慢慢冷却下来,没有经过实践的火炮还是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弄不好有炸膛的可能,虽然相信鲁成的技术,可是发生事故的机率并非没有,这可要好好斟酌才行。</p>

“李兄,你回去告诉鲁兄,让他把新铸好的火炮和洋夷的原炮装好,过几天准备到郊外试炮,弹药也要准备多些,也好试验一下火炮的承受能力到底怎么样。”考虑片刻,张信马上有了决定,并取消了亲自试炮的打算。</p>

“大人,鲁兄说过,试炮可不是儿戏,要有宽阔的场地和懂得使用火炮之人才行。”李构提醒说道,也没有询问张信准备怎么行事,因为李构心里清楚,既然张信答应下来,那么自然会办法解决一切问题的。</p>

“李兄,放心,这些我自然明白。”张信笑道,如果没有专人在旁,自己也不敢以身涉险,现在自己可是有家室的人,可不能逞强,要把安全摆在第一位。</p>

“那好,我就先告辞了,回去把这个消息告诉鲁兄。”李构拱手说道,工部官署人来人往的,而且还不时有人往客厅内投来好奇的目光,或者深究的注视,也不是什么畅谈之处,李构听到准信之后,当然也不想继续待下去。</p>

“李兄慢走,等我的消息。”张信也不挽留,将李构送出官署之后,拱手说道。</p>

李构离开之后,工部官署重新恢复了平静,只是上下官员看张信的眼神中多少带有几分异样之色,张信也明白这些人是在奇怪自己为什么会对李构这么客气,不过张信没有这个必然向他们解释,只是坦然自若的返回主事房中继续看起书来。</p>

黄昏回到家中之时,张信先到书房之中提笔疾书,然后让仆役将书信送到武定侯府之中交给郭勋,既然要试验火炮,有什么地方比郭勋的军营更加方便安全,而且以郭勋的名义运送火炮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算有人知道了也不会深究理会的。(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