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乱明天下一根钉 > 第二百三十七章 奇谋

第二百三十七章 奇谋(1 / 2)

 三月二十九日,卯时三刻,武英殿内,懿安皇后升座大殿,召见三边总督杨鹤和延绥巡抚洪承畴。</p>

大殿里,太监只有一个懿安皇后贴身的大太监章程,宫女也只有两个,她们也都是懿安皇后身边的老人。</p>

朝廷在北京的时候,泄密的事儿不是时有发生,而是十有八九,不论多么私密的谈话,想不泄露出去那都是太难了。为此,懿安皇后一方面颁下严令,有泄密者,杀,宫中有私下谈论政事者,杀;而另一方面,就是尽可能地缩小知情人的范围。</p>

召见三边总督杨鹤和延绥巡抚洪承畴,今天廷议的内容自然是跟陕西流民暴乱有关,而实际上,陕西流民暴乱又和朝廷对整个北方的政策密切相关。</p>

意识到这个问题有多么严重之后,它就压在懿安皇后的心头,沉重之极,而且一天比一天更沉重,更迫人。</p>

串串宫灯高挂,昏黄的灯光,阴沉的大殿,气氛肃穆而阴森,似乎有鬼影憧憧。</p>

见过礼之后,懿安皇后让众人平身,而后就注目打量起三边总督杨鹤和延绥巡抚洪承畴。</p>

杨鹤六十开外,身材颀长,三缕长须,相貌清癯,面色蜡黄,目光严厉,很是摄人;洪承畴与杨鹤大为不同,洪承畴年纪尚不到四十,人矮胖矮胖的,白面无须,看上去极是面善。</p>

懿安皇后心中讶然,这两人的心性竟然和外表截然相反。</p>

注目片刻,懿安皇后清静淡定的声音在肃穆阴森的大殿中响起:“诸位大人,陕西之事关乎国运,近日就要议定,拖延不得。众卿可畅所欲言,不用管哀家,就当哀家是个看客,说什么都可以。”</p>

当然,没有人能真的可以把懿安皇后忽略掉,就是想也办不到。所以,一开始大家都中规中矩,但慢慢地,吵架的感觉又来了,很多人不由自主,开始兴奋,争论也随之激烈起来。</p>

众人争论的焦点是对待陕西流民暴乱的政策。</p>

对待流民暴乱,历朝历代,方法不外乎剿和抚两策,今天众人争论的也是这个。杨鹤是三边总督,主张“招抚为主、追剿为辅”,但督抚不同调是大明朝的传统,在陕西也没有例外,延绥巡抚洪承畴则主剿。所以在陕西,剿抚两种政策同时存在,杨鹤的剿是为了抚,而洪承畴则要干脆的多,就一个字,剿。</p>

就目前来说,杨鹤干的还不错,招抚了不少人,局势大体还算平静。而且,招抚合于王道,崇祯喜欢,很多大臣也喜欢,所以招抚是主流。</p>

不论主剿,还是主抚,大家都一致同意,暴乱之起在于饥荒之极,民不聊生。主剿的一派认为,饥民达千万之众,国家根本无力负担,所以唯有以杀止乱。但主抚的一方认为,主剿一来是杀戮过重,二来是一味主剿,激起的反抗也必然随之愈发激烈,那样一来,兵祸连年,粮饷耗费巨大,后果堪虞。</p>

双方都有道理,所以就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在总的势头上,和以前一样,主抚的一方依然占据了上风。</p>

争论越来越激烈,但不管多激烈,始终都没有上升到吵架的高度,因为懿安皇后虽然静静地坐在那儿,但任何人都无法真正把她忘了。</p>

懿安皇后不是崇祯皇帝,这已经深入人心。</p>

因为上升不到吵架的高度,所以争论的再激烈都有个尽头,很快,在过了争论最激烈的瞬间之后,大殿上就慢慢静了下来,人们都目光投向了懿安皇后。</p>

大殿上静了下来,懿安皇后抬起头,向杨鹤看去,问道:“杨大人对此有什么看法?”</p>

争论是旁人争的激烈,杨鹤和洪承畴这两个主角反而在一旁默不作声,他们一直在跟懿安皇后学,当个看客。</p>

听懿安皇后点到了自己,杨鹤走出班列,躬身道:“皇后,臣还是主张以招抚为主。”</p>

轻轻点了点头,见杨鹤再没有什么要说的,懿安皇后又向延绥巡抚洪承畴看去,道:“洪大人呢?”</p>

自从上殿以来,洪承畴一直都很紧张,直至懿安皇后问过杨鹤之后,他才轻松下来。现在听懿安皇后垂询,洪承畴浑身轻快,走出班列躬身道:“皇后,臣也主张以招抚为主。”</p>

这一下,大殿上的人都向洪承畴看去,因为这位洪巡抚看着虽然面善的很,却一向不仅主剿,而且杀降。洪承畴是崇祯三年六月才升任的延绥巡抚,但仅仅两个月,他就杀掉投降的贼军两万余人,震动朝野。</p>

现在这是怎么了?</p>

自从争论开始,懿安皇后越听越失望,这一刻心中大动,但依旧不动声色,问道:“哀家知道洪大人一向主剿,现在怎么变了?”</p>

洪承畴道:“皇后,臣变,是因为陕西之乱已不在流民。”</p>

沉吟片刻,懿安皇后道:“洪大人,你详细说说。”</p>

“是,皇后。”洪承畴躬身应道,随后直起身来,慨然道:“北方逆贼所图者大,所谋者远,但亦有视我大明无人之心,是故才有纵放太子和朝臣南归之举。然,天幸我朝有皇后振衰起弊,重亮天宇,而北贼则必然心生戒惧,再也不敢小视我大明。”</p>

懿安皇后的神态依旧,但心却重有千钧,洪承畴说中了她心头最为忧虑的事情。陈海平当日签订那份《北京协议》,根子就在于认为大明朝就是在等死而已。如果陈海平要是能够预料到今天的局面,那懿安皇后相信,是绝对不会有这份《北京协议》的。</p>

现在看来,陈海平撕毁《北京协议》,悍然出兵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陈海平的力量虽然强大,但要统一天下还远远不够。如果陈海平出兵,横扫大江南北都是有可能的,但要稳定局势那则是妄想,何况陈海平身后还有袁崇焕,还有皇太极,还有蒙古人。</p>

在目前的局势下,警觉之后,陈海平可能出击的方向唯一的就是陕西,借助陕西的流民暴乱拖住她。</p>

该怎么办?或者说该如何取舍?对这个问题,孙承宗都没有答案。孙承宗曾要求督师三边,但被她拒绝了,既定的步骤不能乱。</p>

这个洪承畴会不会有什么办法?</p>

懿安皇后虽然还不到喜怒不形于色的境地,但在没有表明态度之前,外人也不容易看出她内心的想法。现在,竟然在懿安皇后眼中看到了欣赏鼓励之色,洪承畴精神大振,他继续道:“臣以为,逆贼心生戒惧之后,必然就要有所动作,但由于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逆贼撕毁协议,出兵犯我疆土,近期的可能性不大。”</p>

这时,懿安皇后问道:“洪大人的意思是他们会介入朝廷陕西剿匪?”</p>

洪承畴沉声道:“皇后,这是必然的,逆贼定然不会容我们剿灭贼匪。”</p>

怎么应对这个局面,懿安皇后不知想过了多少遍,现在看来洪承畴似乎和她想到一块去了。这件事儿太过重大,朝堂上人多嘴杂,沉吟了一下,懿安皇后道:“此事关乎国运,诸位大人回去都好好想想,此事改日再议。”</p>

懿安皇后突然叫停,洪承畴心头狂喜,但杨鹤的脸色就不怎么好了。</p>

“皇后,臣有本奏。”这时,温体仁出班,躬身奏道。</p>

“何事,温大人?”看着温体仁,懿安皇后平静地问道。</p>

温体仁道:“皇后,臣以为朝廷当为前辽东督师袁崇焕昭雪冤狱。”</p>

这老家伙是不是疯了?当初给袁崇焕定罪,温体仁是蹦达的最欢的人之一,今天这是怎么了?很多人都惊异地看着温体仁。</p>

“袁崇焕死有余辜,何来冤狱之说?”没等懿安皇后说话,文震孟第一个跳了出来,指着温体仁的鼻子质问道。</p>

辩驳这个问题毫无意义,温体仁默然不语。</p>

温体仁不说话,懿安皇后也不说话,她清楚文震孟等人的立场。文震孟认为,仅擅杀毛文龙一事,袁崇焕欺君罔上,就罪在不赦,至于其他的,都是小事,不足挂齿。</p>

文震孟这些人虽然迂腐,但站在皇家的角度,自然是希望文震孟这样迂腐的人越多越好,要不是情势太过危及,懿安皇后定会对文震孟大力嘉奖。</p>

见温体仁不说话,文震孟愈发地愤怒,他嘲讽地又质问道:“当日给袁崇焕定罪,不是温大人一力主张的吗?”</p>

不能不说话了,温体仁不温不火地道:“当日给袁崇焕定罪没错,今日给袁崇焕平反冤狱同样也没错。”</p>

文震孟当然明白温体仁这话的意思,但越是明白,就越是咽不下这口气,他对温体仁怒目而视。</p>

不再理会文震孟,温体仁又转身对懿安皇后躬身道:“皇后,臣闻袁崇焕五月份要娶一位蒙古公主,不知是不是确有其事?”</p>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