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乱明天下一根钉 > 第一百五十章 荒诞

第一百五十章 荒诞(1 / 2)

 首发

传庭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他清楚陈海平将来要是,那会激起多么大的反抗,而这种反抗的激烈程度也就意味着相应的要有多少的人头落地,意味着整个仕林必将遭受空前的莫大浩劫。首发

皇帝不皇帝的,孙传庭这会儿已经顾不上了,他现在唯一想避免的就是设法挽救这场事关整个仕林的空前浩劫。

好在,孙传庭还有信心,说来好笑,他的信心竟然是源自陈海平这个浩劫的始作俑者。

陈海平这个人不同于其他过往的他所知道的任何一个枭雄霸主,孙传庭感到难以理解,他竟然在陈海平身上感受不到对权力的那种**。

对身边的人而言,有那种**的人是无法掩饰的,何况如果陈海平有,他也根本就不需要掩饰什么。

陈海平极有人情味,无论何时何地,身边亲近的人都不会对陈海平产生恐惧的心理。因为没有这种对权力的**裸的**,所以陈海平的人情味就更真实,也更让人感觉贴心。

一个这么有人情味的人会忍心如此暴虐地杀人吗?孙传庭不相信,所以他还抱有希望。但是,但是,愿望是美好的,事实却每每是残酷的。

看着案头的一份份报告,就连孙传庭自己都在想,现在的这些读书人是不是真的该杀一杀?

得宁锦捷报,朝廷上下一片欢腾,极之振奋,有说此为“将洗三朝未雪之恨,械十年匪茹之凶,伟哉

天启皇帝阅奏后,情不自禁地批曰:“立三捷之奇功,雪耻除凶,洗十年之积恨!”继而又言:“铭州之捷,雪耻除凶,十年仅见,联心嘉悦

奇功自然要有奇赏。有赏自然就有人受赏。那么谁是宁锦大捷地功臣呢?要论功臣。那自然首推就是九千岁魏忠贤魏大公公。

天启帝赞曰:“宁锦危急。赖厂臣调度以奏奇功。”后又公然称:“宁锦之捷制胜折冲。皆受厂臣秘画。”

有此奇功。当然要有奇赏。一月之中。魏公公竟累累受赏。一次又一次。这为天启大皇帝也不嫌烦。魏公公地荣宠当真已到了无以复加地地步。魏公公风光了。手下人当然也能跟着喝点淡汤。其下数百人皆受封赏。

数百人之中没有辽东将士。而“置身危疆六载于兹。老母妻子委为孤注。劳苦功高”地袁崇焕不仅迟迟没有得到封赏。指责地声浪却铺天盖地而来。

胜利者原本是不需要解释地。战争。胜利才是最终决定一切地道理。不管你多么英明。多么神物。一旦失败。对地也使错地。同样。不管其中有多少匪夷所思、让人诟病之处。但只要胜利了。那错地也是对地。

不管对不对。也不管有没有道理。这就是战争残酷地真实。但天启帝地朝廷却违背了这个真实。战争获得了巨大地胜利。却开始有人追究起那些舍死忘生、拼死获得胜利地人地责任来。

他们追究什么呢?他们先是追究袁崇焕救援锦州地事,跟着又翻老账,追究议和的事儿,最后顺理成章的是推翻袁崇焕关于辽东的总体战略。

锦州是不能救援的,这既是地势所决定的,更是双方的实力对比所决定的。

地势,锦州地处小凌河和大凌河之间,一旦救援失败,只能循着来路往回跑,很容易就是全军覆灭的命运。而且,由宁远至锦州时又必须经过塔山、松山、杏山才能到小凌河,如果任何一处被制约,那锦州和后方的联系就断绝了。

实力,宁愿和锦州两地地兵力加在一起也还不到七万人,不要说八旗兵占有围点打援、以逸待劳的优势,就是双方在同等的条件下于旷野争锋,明军也是必败无的。

在这种形势下,锦州一旦被围困,那就是死地,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但是,锦州虽是死地,却并非没有活路。

锦州的活路有二。

一个是自身:袁崇焕早就有见于此,所以锦州城筑的坚固,准备的充分,士兵训练有素,将帅用命,粮秣等守城物资储藏充足。

锦州解围之后,城内尚有余粮三万数千石之多。由此可见,袁崇焕对锦州准备的多么充分。

另一个活路是皇太极方面的:在酷暑出兵本就是兵家大忌,不仅极其影响士气,更因为水势极大,阻断道路,粮秣转运极为困难;而且,在八旗大军到达之前,锦州守军坚壁清野,所以八旗军来了什么也抢不着,一切都要靠从后方转运而来。

在这种形势下,皇太极想要长期围困锦州是不现实的。

这些形势,袁崇焕自然是清楚,但袁崇焕清楚,却并不代表兵部,不代表朝廷清楚,而且他们即便清楚,也会装糊涂,因为不救援锦州是一件非常政治不正确地事。

了解细节需要耐心,更需要学识,但老百姓,甚至是很多书呆子,他们既没这个耐心,也没这个学识,但喊口号却很简单,所以有效:不论怎么说,不救人就是不对。

对这种声音,负责任的政府理应压制,如果不压制而任其泛滥,那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是想压制也已经不可能了,这就是所谓的群氓政治。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