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乱明天下一根钉 > 第一百七十八章 费解

第一百七十八章 费解(1 / 2)

 京城的不止是王佑礼的塞外第一师,也有陈启立统领旅。王佑礼的塞外第一师也不都是从广宁门进来的,还有左安门,他们负责的是外城。陈启立的上党师旅任务有两个,一个是负责内城,他们从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四门同时攻入内城;另一个任务是控制京城四周的明朝军队

一切都如行云流水,顺利极了,没有一处出现意外,全都顺利入城,所以结束的才这么快。

一切都安排好了,甚至是各种细节都早有厘定,比如袁崇焕被救下来后送去那里。

袁崇焕被救下来后,立刻就被送到了迎宾馆。等佘义背着袁崇焕到了迎宾馆之后,迎宾馆都已经安置停当。

袁崇焕的面像不好看,血的呼啦的,但都是皮肉之伤,另外袁崇焕在诏狱也没有受到折磨,只是精神耗损的大了些。

到了迎宾馆,净面,上了点药,换过衣服后,又稍微吃了点东西,袁崇焕的精神就差不多恢复了过来。

那震天动地的呐喊声,袁焕自然早就听到了,但除了佘义,他一个也不认识。待众人都退下,屋里就剩下佘义了,袁崇焕这才问道:“佘义,这是怎么回事?”

虽然佘义一一十把经过详细说了一遍,但佘义知道的有限。佘义说完,袁崇焕的惑一点也没有解开,这些人都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见袁崇焕闭目沉思,佘义道:“大人,还是歇会吧。”

袁崇焕轻轻摇了摇头。

见大人如此。佘义也就再多说。他在袁崇焕身旁。就地盘膝坐下。也闭上了眼睛。

不不觉。夕阳西沉落日地余晖洒了进来。忽然开了。袁崇焕和佘义同时睁开了眼睛。

是成基。

见是成基命。袁崇焕立刻站起身来。迎了过去。

自己被押在诏狱期间生了什么事。袁崇焕大致都是知道地。有伤心有愤怒也有感激基命就是袁崇焕心中充满感激地几个人之一。

四只手握在一起。两人都非常激动。

“老大人,您怎么来了?”袁崇焕道。

这话一说,成基命愣了一下即惊讶地道:“不是元素你请我过来的吗?”

微微苦笑一下,袁崇焕道:“老大人,今天救我的人不是辽军。”

成基命呆住,好半晌,才道:“那是谁?”

摇了摇头,扶着成基命落座之后崇焕道:“老大人,我也不知。”

袁崇焕有必要说这种假话吗?但如果不是辽军明朝哪儿还会有这么一支强军?

看着成基命震惊的神色,笑了笑崇焕道:“既然请您过来了,那些人很快就应该来了。”

两人相对无言因为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

果然,成基命来了之后还不到两刻钟,从门外走进来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

“大人,就是他。”身后,佘义低声对袁崇焕道。

袁崇焕自然明白佘义的意思,这时,他和成基命都已站起身来。毕竟,不管怎么说,这是救命恩人。以前,袁崇焕还会将“死”字不当一回事,但真个在死亡的边缘走上一朝,感觉就不一样了。

年轻人气度雍容,稳如泰山,却又显得很是随和,让人感觉不到压迫感。

挺立如山,袁崇焕抱拳拱手,肃容道:“陈先生,救命之恩,无以为报,请受袁某一拜!”说罢,袁崇焕倒身便拜了下去。

心底深处,胸中宏图早已在不知不觉间淹没了对袁崇焕的那份原本异常浓烈的崇敬怜惜之情,现在陈海平看待任何人,也包括袁崇焕,功利之心占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现在,顺利把局面打开才是最重要的,是一切中的一切。其他的,都不重要,一切都必须从属于这个目的。

没想到袁崇焕如此磊落,丝毫也不矫情造作,陈海平心中暗自点头。本就不喜欢别人给他磕头,袁崇焕自然更是,陈海平快走两步,伸出双手,托住了袁崇焕的臂膀。

“小子何德何能,敢受袁大人一拜?袁大人,快快请起!”陈海平道。

袁崇焕也没有坚持,顺势就站直了身躯。而后,陈海平转向成基命,抱拳道:“成老大人,小子陈海平,此番借袁大人之名请您来,还望老大人多多海涵。”

成基命抱拳回礼,道:“陈先生,无妨无妨。”

陈海平又伸手让道:“老大人、大将军,该用饭了,我们边吃边谈。”

不易察觉地,袁崇焕微微皱了皱眉,这个年轻人称他“大将军”,那口气比崇祯可大气多了,但这会儿也不好说什么。

三人到了宴客厅。

酒宴已经备好,三人落座,陈海平亲自把盏,给成基命和袁崇焕的杯中都斟满了酒。

最后给自己的酒杯斟满,放下白玉雕成的酒壶,陈海平道:“我知道不把事情说个清楚,二位大人这酒喝的一定没有滋味,那我就先做个自我介绍吧。我是山西平遥人,家里是经商的。”

说到这儿,陈海平笑了笑,继续道:“二位大人,我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少有大志的人,我看不惯这个世道,我想改一改。大约十年前,我开始着手做准备,积蓄力量,并按我自己的想法训练军队……”

袁崇焕和成基命越听越心惊,如果不是事实摆在眼前,他们一定认为这个年轻人是疯子。当听到陈海平说这次调动军队入京的过程,袁崇焕骇然,他清楚这需要多么强大的组织力。

“你们把整个京城都封锁了?”成基命吃惊地问道。

陈海平道:“是的,我们要兵不血刃拿下山东,以及河南一部。”

袁崇焕和成基命对视一眼,都没有接话。半晌,袁崇焕问道:“陈先生,你们想怎么对待皇帝?”

默然片刻,陈海平道:“崇祯已经服毒自尽。”

“你……”袁崇焕腾地站起身来。

变化太剧烈了,成基命已经傻到那儿了。袁崇焕暴怒而起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颓然坐下

崇焕拿起酒杯,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袁崇焕闭上了眼睛。半晌,袁崇焕睁开眼着陈海平,平静地道:“不知陈先生要袁某人做什么?”

陈海平道:“如果身体许可,袁大人随时可以回转辽东。袁大人回到辽东东军民协商好了之后,我们再谈。”

盯着陈海平的眼睛,确定陈海平是认真的,袁崇焕微微点了点头。

实际上很出乎袁崇焕的意外,但仔细一想,也是合理的。由于建奴的存在,辽东不能乱,一点都不能乱,而在目前的形势下辽东不乱,只有他回辽东才可以。

不过由此可,这个人的胸襟和气魄。如果换作一般人定把他扣下,进行威胁利诱。

袁崇焕道:“我看成大人有累了想随成大人回府,不知可不可以?”

陈海平道:“袁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天早已经黑了,目送着袁崇焕和基命远去,陈海平的神色有些复杂。今后的形势会如何发展,将来有一天是不是会和袁崇焕刀兵相见,这都不是现在可以预料的。

崇祯最信任的太监有个,一个自然是王承恩,另一个是曹化淳。

曹淳是天津人,生于万历十七年,幼时家境寒微。在京城一带,贫寒人家的孩子入宫做太监是一种风气,有所谓“近君养亲”之说。受此影响,曹化淳于十三岁入宫。

曹化淳资聪慧,勤奋好学,在宫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诗文书画,样样精通,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被王安倚为亲信。

后来,曹化淳入信王府陪伴侍奉五皇孙朱由检。天启初年,魏忠贤得宠弄权,害死王安,曹化淳受牵连被逐出北京,发配到陪都南京待罪。

天启七年,朱由检继皇帝位,改元崇祯,曹化淳随即被召还。崇祯委曹化淳以重任,负责清理魏忠贤时的冤案,平反昭雪两千余案。

因办事得力,曹化淳深得崇祯的信任和倚重,与王承恩一起,被崇祯倚为左右臂膀。一般而言,王承恩主内,陪在崇祯身旁,而曹化淳主外,负责处理各种事物。

今天,曹化淳是监斩官之一。

信炮一响,曹化淳就被保护起来,随后稀里糊涂地就到了城外,然后又被一群人裹胁着纵马疾弛。天黑下来后,裹胁着曹化淳的这些人在一个小村子住了下来。

住下来后,还是没人告诉他怎么回事?想让他干什么?第二天一早,一出门,曹化淳大喜,因为门外站着数十名东厂的锦衣卫。但紧接着,曹化淳又泄气了,他是东厂提督,但这些个锦衣卫,他一个也不认识。

吃过早饭,继续赶路。

当天晚上,天黑下来的时候,进了真定城。这一夜,他们就住在了城中。第二天,继续赶路。出城之后,曹化淳的心愈发地沉了下去,同时也更加迷惑。

城外,五千铁骑肃立。

尽管都穿着明军的服装,但这不是辽军,也不是他所知道的任何一个地方的军队,他不知道这支军队是哪儿来的。如果是辽军为了救袁崇焕而来,那问题不论何严重都还有转|U的余地,但现在,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了。

走进了,忽然,曹化淳眼睛一亮,他终于看见了一个认识的人。

这人是梁家,大同总兵,曹化淳曾见过梁家两次。见曹化淳向自己看来,梁家苦笑,他知道曹化淳的意思。

梁家身旁是一位大将军,五十来岁,坐在马上,面容如铁,不怒自威。

大军上路。

路上,曹化淳知道那位不怒自威的大将军叫陈启立,也知道这些人要他去做什么。陈启立没有说一句威胁的话,但曹化淳知道,如果他不想死,如果他不想他的家人死就听话。

此外曹化淳还清楚,即使他不听话,结果也不会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多死些人而已。曹化淳识货这五千铁骑,足以横行山东,如入无人之境。

而且些人还带有所有必要的手续。

这些手续都是真的,出自兵部的公文和内阁的圣旨都是真的。曹化淳不由苦笑,只不过半天的功夫,这些人的效率真是太惊人了。

晨光依稀霞隐现天际。

城头上,当值的军兵都抱着刀枪,坐在地上,背靠在城墙上呼呼大睡。

“大帅回来了!”

这他妈谁啊,大早上的吵吵什么?睡个觉也他妈睡不安稳!

忽然,几乎同时眼懵登的军兵眼睛都睁大了。

“什么,大帅回来了?”腰上好像装了弹簧兵们都弹了起来,趴在垛口上向外望去。

声音是从城外传来的。

晨光中见三匹战马像箭一般射来。

“大帅回来了!”

“大帅回来了!”

“大帅回来了!”

……

三名骑士一边如箭一般疾驰,一边大声呼喊着子激动的都差音了。

“快他妈开城!”眨眼间,三名骑士在吊桥前勒住了马头。

“你们……说什么?大帅回来了?”城上一人忐忑地问道。

“是,大帅昨晚到的山海关。要是快,大帅今晚就能到宁远!”骑士的激动依然难以自已。

呼啦一声,城头上的八名士兵全都转身就跑,但他们下了城却没有去开城们,而是抢着上马,然后就如城外的三名骑士一样,开始在静寂的大街上飞驰。

“大帅回来了!”

“大帅回来了!”

“大帅回来了!”

……

第一嗓子就都差了音了,无一例外。

“妈的,这帮王八犊子!”一名骑士骂道,但那声音怎么听也不像骂人,因为那骂声里充满了巨大的幸福和喜悦。

听到城里的呼喊声,三名骑士知道开城门暂时是别指望了,因为他们知道那种心情。这种心情他们一路上都是,为了这个,怕被人抢去他们的

路过其他的镇屯时,都是马不停蹄,喊两嗓子就过不是马挺住了,他们一定还会接着疾驰,一路跑去锦州报信不可。

真是太兴奋了!

“大帅回来了!”这个消息如野火辽源,迅即就沸腾了整个宁远。

袁崇焕在与不在,对辽东军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最最主要的影响还是在心理上的。换句话说,袁崇焕在,主心骨就在,不论军民,人人心安。

在这个层面上,无人可以代替袁崇焕,因为除了袁崇焕,没有人打败过鞑子兵。

老百姓和士兵是普通人,事关身家性命,无论是谁都会务实的,他们对于一个统帅的信任程度是取决于过往的事实,而不是未来的可能,或者是什么动听的言辞。

尽管消息还没有得到确,但宁远已经沸腾了。

宁远沸腾了,承宗却愣住了。

袁崇焕必死!把八旗军赶出关外,军回师辽东的那一刻,孙承宗心里就已有了明确的判断。

救袁崇焕,唯一的希望是辽军,只有辽军能给朝廷施加足够强大的压力,但辽军里没有这样的人物,所以袁崇焕必死。

孙宗清楚朝廷里的沟沟坎坎,现在几乎是举国皆曰崇焕可杀。

财产受损失的皇亲国戚、勋贵大臣、富商巨贾以及普通百姓,他们都恨不得生吃了袁崇焕;忌恨袁崇焕,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如周延儒和梁廷栋等人;想借袁崇焕为阉党犯案的,比如温体仁、高捷之流。

在如此强大的压力下,就是崇祯想要保袁崇焕不死,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何况崇祯还可能是最恨袁崇焕的人。

拖了这么久还没有给袁崇焕定罪,孙承宗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崇祯被辽军落跑那件事给吓着了,因而谨慎多了;二一个是想酝酿更大些杀袁崇焕的民意基础,崇祯很在意这个。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