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玄幻魔法 > 大宋金手指 > 一七八、振臂三呼发聋聩

一七八、振臂三呼发聋聩(1 / 2)

 武库的火已经完全扑灭,便是余烬也不再燃烧了。

闻说剩余的那个刺客闯进了慈明殿,赵与莒狠狠瞪了秦大石一眼,然后匆匆领着众人赶往慈明殿,半途中便遇着来报信的内侍,听说太后无恙,贤妃却中了一刀,赵与莒心便猛地一悬,他再度怒视秦大石,秦大石也是满面羞愧。

赵与莒加快脚步,他在宫中一向不乘御辇,而且勤于锻炼的缘故,故此健步如飞,那些服侍的内侍跟得上,宫女们便跟不上了。当他到了慈明殿时,却见着杨妙真威风凛凛地站着,杨太后慈眉善目瞧着她直笑。

赵与莒一愣,不是听说杨妙真受伤了么?

“官家可来了,此次却是多亏贤妃,若非贤妃,官家几乎再也见不着哀家了!”

见着赵与莒,杨太后快步迎来,一把抓住赵与莒的胳膊,另一只手抓着杨妙真,那神情,倒真似赵与莒的生母一般。

无怪乎如此,见着杨妙真击倒那刺客,又见着杨妙真以身替她挡了一刀,杨太后对杨妙真的感观已经彻底不一般了。初时她只怕杨妙真倚仗官家恩宠,凌驾于她这个太后之上,可这些时日来,觉杨妙真虽是粗直,却是个心眼极好的人。而在这刺客潜入内宫之时,杨妙真来得她身边,初时她还觉得只是讨好卖乖,如今却知道,若不是杨妙真来,她只怕早失了性命。

“母后无恙吧?”赵与莒也不挣开她的手,知道这番惊吓之后,老妇人难免会激动得难以自持。

“无恙,只是受了些惊吓罢了,倒是妙真,替哀家挡了一刀,若不是她身中衬有软甲。只怕……只怕哀家再无面目见你了。”

赵与莒瞪了杨妙真一眼,杨妙真吐吐舌头,目光中露出一丝小小的狡猾。她比赵与莒要大些好些岁数。但这模样倒显得与一个小姑娘一般。

以她的本领。刺客穆椿掷出的刀,原本可以用其余方法弄开,但那一瞬间,她却仗着有软甲换身,竟然硬挡了这一刀。她穿了软甲,内里又有小夹袄,那刀挂在她背上,着实将太后吓得不轻,待知道无事,这才转忧为喜。

此事赵与莒知道。甚至那个逃走的刺客可能是秦大石得了杨妙真吩咐故意赶至慈明殿的他也知道,虽然并未造成什么伤害。但赵与莒还是有些恼火。

“贤妃竟然有如此好身手,无怪乎能为官家开疆拓壤了。”杨太后却不知道此事。她想到一事又问道:“官家无恙吧?”

“有十余个刺客闯入福宁殿,不过都被侍卫擒杀了,却不知竟然还有一人。”赵与莒道:“孩儿无事,令母后受惊,实是孩儿无能!”

“与官家何干?”杨太后一边看看赵与莒,一边又看看杨妙真,甫经大难,惊魂稍定之后,细细想起这名义的儿子与儿媳。杨太后点头道:“好好。官家,出了这般事情。其后必有谋主,官家当细细盘察,莫走失了奸贼。哀家要与贤妃好生聊聊,好生聊聊……”

赵与莒恭应了一声,然后出了慈明殿,才出门,便踢了秦大石一脚。秦大石也未曾躲闪,只是嘿嘿干笑了两声,旁人不明就里,一帮义学少年出身地侍卫却都是知道的。

杨妙真、韩妤,对于义学少年而言是自家人,她们在宫中地位孰高孰低,义学少年并不介意,因为都知道两人性子,不会为此太伤和气与颜面。可太后有意为赵与莒另选皇后,这就让他们不服了。

无论是杨妙真、韩妤,谁坐在那皇后位上都无所谓,但若是另一个女人位居这二人之上,这是义学少年难以接受的。

“今后这种事情,做得漂亮一些,莫让我看出花样了。”踢了秦大石一脚之后,赵与莒对他耳畔道。

义学少年、流求力量乃是赵与莒最为可靠地根基,虽然在赵与莒长期教育之下,这些人目光比起朝臣看得更广阔些,忠诚也更为可靠,但是,他们地利益,赵与莒同样必须考虑,没有永远的绝对忠诚。

回到福宁宫还未有多久,便有人来报,临安城的混乱已经平息,百姓都回到各处,差役开始清理。

这场生在炎黄元年正月里的骚动,给大宋带来诸多冲击,第一便是《大宋出版条例》的出现,所有报刊,都须得备案,所登载之消息,必须有明确的来源——虽然朝中有些官员还想进行严格的审查制度,但赵与莒以“妨塞言路失朕本意”为由,否决了更为严格的审查,只是在涉及军国大事与国家机密上,要求报刊必须做出自我限制,否则必将面临巨额的罚金与关闭。《京华秘闻》便因为擅自登载无明确来源的文章,不仅被停了刊,东家还被大罚了一笔。不过《京华秘闻》对此丝毫不反对,它们改了个名字叫《武林秘闻》复刊,因为此次之事地缘故,销量是直线上升,自一家只卖五六千份的小报,一跃而成销量过三万地大报,若不是受着印刷技术的限制,它们几乎可以直追《大宋时代周刊》了。

其二是出现在后宫之中,杨妙真进为贵妃,虽然品秩之上仍与贤妃相同,但离皇后之位只差一步之遥。有臣子意欲反对,但朝堂上传说,杨太后扬言,若是谁人胆敢在此事上作梗,她老人家便要“啐那不开眼地一脸唾沫”,众臣知道,原先太后对杨妃并不友善,如今却改了脾气,只因杨妃自刺客手中救了太后,故此谁也不敢去触这个霉头。韩妤也进了一等,由婕妤成了昭容,算得上是皆大欢喜。

这二影响还不算什么,最大的影响出现在朝堂之上,朝中在工部之下,新设一个衙署,叫作“劝业司”的,第一个担任“劝业司”判事的是吴潜。此人年方三十,为嘉定十年之状元郎,不过他的第一份工作却是赴流求进修。以查看流求如何解决失业问题。在吴潜去流求之时。劝业司事务由权直事代劳,这位从八品的小小权直事,则是由陈子诚担任。这也是来自流求的官员第一个步入中枢的,因为只是一个新地并没有什么实权地部门,加之又刚有过一次动荡,故此朝臣对此并未产生多大争论。

让朝堂上产生激变地,是耶律楚材上地一个折子,官家依折有意设博雅楼学士一职。

最新小说: 一碗茶的岁月 再续前世情缘 剑月琴星 诸天:人在三部曲,以杀证至高 星武纪元 重生原始变成兽 太古葬天决 这个邪道功法太好了 审尸官 我在妖武乱世,武道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