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玄幻魔法 > 大宋金手指 > 二三六、天子定策掌兵符

二三六、天子定策掌兵符(1 / 2)

 赵与莒并不知道孟珙与扈世达已经到了京城,他要处置的事情太多,还要平衡宫中内外,精力有限,不可能每个人都盯得紧紧的。虽然他对于孟珙这位名将很感兴趣,不过此时他囊中军事人才暂时不缺,不说近卫军体制之内,就是他继承下来的赵葵赵范兄弟,虽然年轻,却也都是独当一面的将才。

“卿以为这6军军官学校还妥当否?”

赵与莒问的对象是赵善湘,他原先也是史弥远一党,不过史弥远倒台后并没有象史嵩之那样被闲置,而是放在淮西。他一直勤勉,而且时常有奏书至京城,就边境防务提出自己的见解,真德秀外放之后,他更是助真德秀稳定了两淮局面,故此,赵与莒对他很是赞赏。此次崔与之推荐他担任兵部尚书,并不是全无风险,史嵩之之事已经证明了,史党残余并不甘心就此退出权力的中心,而赵善湘身为史党大将,他的忠诚是否有保障,一直是朝中部分官员嘀咕不已的问题。

赵善湘自己也明白这一点,故此上任之后非常勤勉,而且提出提前将荆襄军官调来整顿的便是他,他也利用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压制了一批对此表示不满的声音。他上任之后,在军制改革推行上,赵与莒觉得得心应手,再没有当初岳珂那般束手束脚的感觉。“此地其余都好,就是离临安城远了些。”虽然因为自己尴尬的背景,赵善湘对赵与莒的政策多有迎合,可是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自己的意见,听得天子问起,他便直抒己见。

他们所在之地并不在临安城中,而是临安城南,要过开化寺。征用了部分民间之地,主要还是正对着钱塘江的一处山谷。这便是赵与莒为6军军官学校选的地址,经过半年建设。如今也已经初具规模,至少一丈高的砖石围墙、锻炼用的水泥场、军官与教员们住宿地宿舍都已经建成了。这将是一座新式的军官学校,赵与莒不顾群臣反对,甚至亲自担任了这个学校的“德育”教官,专门教授忠君爱国之说。群臣们初时只是把这6军军官学校当作普通武学,但当知道天子要教授地课程之后这才恍然大悟,自大宋开国以来。对于武将的忌惮便始终是大宋天子文臣的一块心病,而由天子亲自担任6军军官学校教官,对于天子掌握兵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

在这个问题上,士大夫与赵与莒的立场出奇的一致。

“远些好,若是操演炮兵,离临安太近,怕会惊扰着百姓。而且这些军官自各地召来,原先在地方上都独当一面没有束缚,有些坏习惯只怕也会带来。远离临安。也是保护他们,免得犯些不必要的错误。”赵与莒道。

“陛下圣明。”赵善湘微微一哽,他带兵出身。自然知道这是赵与莒深谋远虑之处,想了想,又拜倒在地道:“臣要替这些武将拜谢陛下之恩!”

“你这是何必。”赵与莒把他扯了起来:“朕知道你爱兵地,但朕比你更爱护兵将。”

“大宋武人受辱,入行伍须刺字纹身,岂唯文人轻之乎。武自身亦自取其辱也。岳武穆将兵,冻死不拆饿死不掳,民间自敬之如父兄,若武人个个如此,何愁朕不托之以腹心?”

赵与莒这番话另有所指,赵善湘沉默了会儿,然后又拜倒:“臣知矣。”

点了点头。赵与莒长长出了口气。他眺望远处地钱塘江。看到一叶小舟自江南离岸。在水波中挣扎盘旋。费了老大气力才到得江北。不由心中一动。

临安地形狭窄。已经聚居了百余万近两百万人口。现在又不能建后世地高楼。故此已经很显局僻。向西是西湖。向东、向南是钱塘江。故此只能向北展。可若是在钱塘江上修建一座桥。连通南北。不唯交通更加便利。而且城市也有了很大地扩展余地。

另外。这对于积累修建钢铁大桥地经验有很大帮助。今后为了交通便利。长江、黄河之上。也总要建起钢架桥地。

只是单凭流求工匠。要想完成这个创举还很艰难。还需要调集全国能工巧匠一齐努力才成。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目前对于大宋而言。因为航运地达。在有水路之处。交通已经不是问题。但6路交通却与水路交通比远远不及。要想促使大宋进一步展。建立起更为便捷地交通系统是必不可少地。特别是川蜀之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通过炸掉滟堆等礁石地方式。打道入蜀水道只是方法之一。最好地还是修建栈道。当然这恐怕不是短时间地事情。可现在就应该为此积累经验了。

与赵善湘的这次出巡,赵与莒并未大张旗鼓,故此只有李邺才知道,他陪在二人身边,多少觉得有些不自在,从职位上说,赵善湘是他地顶头上司,但义学少年却只听从赵与莒的,对旁人都几乎无视,而且李邺习惯了与赵与莒相处时无外人在场。

“李汉藩。”他正胡思乱想的时候,赵与莒招呼他道。

“臣在。”

“如今到得此处的将官已经有多少了?”

“统制、行军司马、防御、团练共是六十二名。”李邺脱口回答道。

他君臣二人问对之时,赵善湘也在暗暗观察李邺,与年过半百的赵善湘比,李邺非常年轻,举止之间也略嫌拘谨。赵善湘任兵部尚书已经近半年,中间与李邺打过非常多次交道,觉得这位年轻的军官为人圆滑手段狠辣,他在台庄地功绩与两次杀俘的劣迹,赵善湘都一清二楚。

“都是四十岁以下的吧?”赵与莒又问道。

这次整训,主要针对的是原禁军中的中层军官,他们是军中骨干,因此赵与莒定了一个年纪限制。只要四十岁以下的,过四十岁便无需入京,而且明文相告。若非有殊功,不入京受训,今后在叙职、升迁上便会与受训有差距。

事实上,赵与莒与赵善湘、薛极商议之中,过三十五岁地今后升迁便会受到影响。在赵与莒的计划中,大宋将有一支十万人的最精锐部队,二十万人地地方卫戍部队。三十万人左右地预备部队,这样国家财政负担不是很重,而若有战事时随时可以调集三十万的大军却不至于影响大局。这个规模地兵力,比起如今大宋兵力总算要削减二十万人左右,再加上兵制变格,赵与莒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军官存在了。

不过新的兵制还没有完全拟出来,赵与莒在等待敖萨洋的新明——火枪。在台庄大捷期间,敖萨洋就已经制造出了可以用于实战的火枪样品,但从其寄来地信件中描述的来看,赵与莒对于这种有效射程只有五十米左右的原始火枪还是不满意。在他看来,改进了火药配方和其余诸如线膛技术等方面的进步,完全可以让这火枪的杀伤范围更大。不过造火枪与造炮时不同。他不能在旁边亲自指挥,只能就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信件进行指点,加上敖萨洋自己的摸索,从敖萨洋的上一封信来看,他离成功已经很近了。

火枪出现后,兵制也要随之相应变革。而且有了火枪兵和与之相适应的战法战术,在边疆上就可以更加积极主动一些了。赵与莒估计,火枪定型再到生产出足够的枪枝弹药,需要大约半年地时间,而训练出一支能够熟练使用火枪作战的部队,又需要半年时间,让这支部队形成战斗力,还需要半年乃至一年的时间。

最新小说: 一碗茶的岁月 再续前世情缘 剑月琴星 诸天:人在三部曲,以杀证至高 星武纪元 重生原始变成兽 太古葬天决 这个邪道功法太好了 审尸官 我在妖武乱世,武道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