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国运红颜 > 第一百一十章 华夷之辩

第一百一十章 华夷之辩(1 / 2)

 王咸的诏书在两日后下达,同时,萧问天还让赵一给王咸,大体的意思是说,在王咸转任太学宫三日之后,天子萧问天将亲赴太学宫与会一场学术辩论,辩论的题目都拟定好了,叫华夷之辨。

王咸接到诏书之后很紧张。自己转任太学宫祭酒的事情,尽管他在心里有所准备,但前脚刚上任,天子后脚就跟了过来,如此仓促的安排,很多事情都来不及准备。

王咸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年轻人。早在父亲王商还在得势之时,别人看到的是花团锦簇、无限风光,他却透过这份喧嚣与浮华,把目光投向那份显赫荣华的背后。月满则亏、盛极而衰,这是万古不易的真理。

想想偌大一个王家,父亲既去、叔父王舜素无争强好胜之心,而堂弟王章虽然和自己同是王家的后起之秀,但其心胸……似乎并不是做大事的人。每每想到这些,王咸在心里不免一阵悲凉,王家啊王家,难道只有他一个人在替这个家族的命运着想?

不管怎么样,王咸决定一如既往的走下去,哪怕只有自己孤身一人去背负所有东西。蝇营狗芶、只为自己考虑的小人行径,王咸从来不屑为之。

如今朝中的局势已经很明朗了,在一个强势而又富于决断的君主面前,示弱是生存下去的唯一姿态。作为一个臣子,在一个圣明之君面前,首先要选择生存下去,然后才能将自己的理想依附在君王身上得以实现。王咸是这么想的,也正在这么做。

时间虽然紧迫,但天子到底还是留了三天。王咸来不及仔细品味位列诸卿的成就感,便一头扎进学术辩论之事的准备当中。很显然,天子做这件事不会没有目的,联想到近一段时间风起云涌地政军变革,王咸以为天子在太学宫之举必定与更化改制有关。

华夷之辩,这个题目并不新鲜,此语出自《春秋》,在《春秋公羊传》上有明确记载。那么,天子摘选这一句作为学术辩论的题目,究竟有何深意?

思索良久并无答案,再者,辩论之会,尚且需要很多细致具体准备工作,王咸决定找太中大夫贾如和春秋公羊博士孔方好好商议一番。谋定而后动,事始成也。

在和丞相张禹作别之后,王咸直奔太学宫而去,顺道去了趟光禄勋署。这次机会正好,太中大夫贾如正在光禄勋署埋头奋笔疾书些什么。王咸没有那个心思关心贾如究竟忙于何事,开门见山的相邀道:“贾大夫,在下有个不情之请,望贾大夫务必答应”。

“哦?是吗?”。贾如停下笔墨。起身迎了迎。“在下先要恭贺祭酒大人新任之喜呀!”。

王咸不想过多纠缠于这些客套之词。略为拱手还了一礼。跟着说道:“贾大夫。天子三日后要亲临太学宫与会一场学术辩论。时间太紧。我心里完全没有章法。所以。万望贾大夫于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赴太学宫一叙。替在下释解惑”。

这件事情。王咸来找贾如算是找对了人。天子身边得宠地红人。朝中地大政小事没有不从贾如手上过地。张禹是明面上地丞相。做地是明面上地事。而贾如。则是制定方略。间接告诉大汉朝地丞相该做哪些事地人。可以这么说。贾如这个太中大夫。是一个不折不扣地影子丞相。

其实贾如一见王咸进来。就大致知道了他地来意。王咸这个人。属于贾如看得上眼地为数多地几个人之一。无论为国事计还是出于私人交情。贾如不会拒绝王咸地邀请。“祭酒太抬举在下了!好吧。既然祭酒相请。那么但凡在下知道地。必定倾其所有、据实相告”。

贾如地爽快让王咸松了一口气。于是。两人一前一后出了光禄勋署。于道中边走边聊。

其实在贾如心里。很希望王咸能尽快进入角色。以不负天子对其之重托。因为只有贾如才知道。天子此番能够任用他为太学宫祭酒。是下了很大地决心地。

“祭酒大人,你琢磨过‘华夷之辩’这一论题么?”,贾如问王咸道。

这点王咸当然琢磨过,之前在去光禄勋署的途中,王咸揣测了一路。所谓华夷之辩,无非两层意思:一是宣扬我华夏民族之优秀,拥有先进绚烂的文明,远非胡夷所能比肩。其二,告诉普天之下地华夏子民,心中时时要有华夷大防之观念,华夏之外的胡夷,低劣而暴戾,不可与之交通往来。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