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龙起苍茫 > 第215节崇明三岛

第215节崇明三岛(2 / 2)

李秉衡清了清喉咙,理了理思绪。认真的说道:“眼下海关大权操于列强手中,关税要还赔款借款,我们凭什么要向列强交税?不平等的赔款凭什么要我们来还?如今南洋与国内的贸易量逐年激增。南洋的商品大部分输入国内,不出数年,将会过列强的商品输入。而且,南洋与国内必须联起手来,才能抵抗列强的商品倾销。我想在长兴岛设立进出口贸易公司,修建港口、码头、仓库等设施,将来从南洋来的商品在这里卸货,然后转运至各地。而国内的商品也可在这里装船,运往南洋。如此一来,不用再忍受列强的盘录。”

李平:“这不是绕开了海关么?不等同于国中之国?别说列强会出面干涉,朝廷也不会容许。此事万万不可,还是隐忍点好。

李秉衡总不能直接告诉他满清就要完蛋了,乱世就要开始了,现在修建港口与码头等设施,等到完工把进出口贸易公司办起来差不多快要辛亥革命了,到时候就只要面对列强的压力。

不过,把军舰往长兴岛港口一放。列强还是要掂量掂量的。

他有极大的把握辛亥革命会照样出现,不会应为历史被改变而受到影响,他并没有对国内的革命活动太多的插手,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四川等地的工业建设。

李平书的态度也暴要出了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一个特性,就是妥协性与不够激进,当然,这并不是缺点,而是这个时代特殊的环境造成的。

民族资产阶级生存不易,一旦有稍微好一点的环境与条件,他们就很容易满足,甚至胆小怕事,不希望再有波折。

由于满清与列强的双重绞杀,才逼得他们不得不开始反抗,支持革命组织,更多的为立宪派呐喊助威。

李秉衡并不愿意强求,先行者必定是寂寞的,何况国内的主流乃是立宪派,原本历史上同盟会要等到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后才成为政治主流。眼下由资产阶级支持的立宪派主导着经济与政治活动,不是他可以控制的。

他最喜欢做的就是分化瓦解,拉拢一部分人打击另一部分人,当然这另一部分人便是异己分子,对将来的国家大业有可能产生反面影响的分子。

不过李平书对在崇明三岛设立商团元练营,并且兴办产业倒是赞同的,“不如我们就将自行车厂与手表厂设立在那里,你不是常说要保护我们的技术吗?那里到真是个好去处,长兴岛上又有现成的码头可以用。”

“怎么?李公已经决意要再一起合作?”李秉衡笑着问道。

李平:“凡是跟你合作的,都是能赚大钱的,我又不傻,从股市里得了些闲钱,不让它变些钱出来

只要找对了人,李秉衡仅需要付出技术,然后开办工厂等所有的事情自有他们去操办忙碌,乐得清闲。

在这中间,他既有经济利益。又与这些实力派建立了深厚的关系,将来可以得到这个网络的支持,实在是笔划算的投资。

即便没有收益,只要他力所能及的。对民族工业能够多帮衬些自己也心安。

尤其是在轻仿工业上,以及与之相关的蚕桑、棉种等农技上,他是大开金手指的。

让他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时代中国的科技水平低到一个难以想象的水平,一台电机带动的磨面粉机,居然也要进口。

要知道,在后世像他这样的业余之人也能自己包线圈,做一台功率不大的异步电动机出来,其他材料如往钢片等他也可以制造。

目前南洋已经开出冷轧硅钢片技术,冷轧硅钢片的磁性、表面质量、填充系数和冲片性比热轧硅钢片好。并可成卷生产,铁损要低的多。成本也比这个时代的热轧硅钢片要低上许多。

电动机是他重点展的项日。在他看来也是最基本的,虽然这斤,时代的科技还远远不能开出变频器,但是他已经组织了电子技术人员往软启动方向研究。

李秉衡只知道软启动是串接于电源与被控电机之间的三相反并联闸管及其电子控制电路。运用不同的方法,控制三相反并联闸管的导通角。使被控电机的输入电压按不同的要求而变化,就可实现不同的功能。

与西门子公司的几年合作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电气产业的共同展,技术也得到了提升,双方开始往更深的领域进行合作。

在这个时代,经济实力与工业能力尚较薄弱,南洋的大规模建设刺激了许多小型工厂如小水泥和小钢铁得到展,数百马力甚至上千马力的电机的应用增长很快。

与这个时代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液态软启动装置如果能够先研制成功并且出现,它将以经济实用、延长电机寿命、增加效率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给落后的南洋尤其是国内的工业提供不少的助益。

最主要的,南洋在半导体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资金,在面结型晶体管上取得了成功后,不仅开始继续更深更广的应用,而且开始了对晶闸管的攻关。

晶闸管具有硅整流器件的特性,能在高电压、大电流条件下工作,且其工作过程可以控制,李秉衡将它列入了重点项目中,只有它的问世才有可能出现电气驱动的新时代。

当然,晶体管这个了不起的成就促进并带来了“固态革命”进而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半导体电子工业。作为主要部件,它可以及时、普遍地先在通讯工具方面得到应用,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将来由于晶体管彻底改变了电子线路的结构,集成电路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应运而生,李秉衡可是准备要让高电子计算机之类的高精密装置先出现在华人手中的。

现在许多先进技术可以进行研究。但是凡事都是一个利字,研究出来没有经济效益,那么肯定是鸡肋。

况且一旦这些先进科技被列强的到。那么只会是华人的灾难。

这也是南洋的许多机器设备严格管制,不允许出售到外国的原因,就连国内大6的机器设备,大部分也是南洋从世界各国用伪钞套购并转运到国内的。

国内的工业还无法承载过手先进的科技,只能按部就班,比如自行车。李秉衡只能小产量生产,因为连修自行车的人都没有,厂家还必须进行售后服务,极大的影响了产能的提升。

这就是教育在方方面面体现的问题。也是一个大国的悲哀,也是李秉衡最无奈的地方。

即便南洋尽举国之力展教育,并且也集中了全世界的大部分华人精英,为华人教育出谋划策,但是毕竟人口基数大南洋还好,基础薄弱,文化普及率太低,难以短期根治。

李秉衡预计要到七年后,南洋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基础,那时候要到旧侣年后,也就是原本历史行的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如果大战能够延续两到三年,那么格局将会又不一样。

如果一切顺利,那么再有十年。到二十年代末,南洋的教育成果将会显现,工业能力、科技实力将会得到一次升华,质的飞跃,一次大井喷。

这一点信心还是有的,他苦心积虑在南洋布局几年,在教育上投入的资金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水平,并且处心积虑的设计华人的教育战略。

德国从年开始进入成熟阶段,花了三十多年,南洋吸取了许多先进的经验,加上本身的基础,还是很有希望实现口年彻底改变教育面貌的设想的。

南洋华人目前不过千万,但是国内华人四万万,局势也比南洋复杂许多,教育问题,也是一大头痛的问题。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