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章 残军(1 / 2)

 若说大明开国的名将,当年一起投靠朱元璋的三个小伙子:朱文正、李文忠以及沐英,在朱元璋特意栽培下,后来也渐渐成为名将。

不过,朱文正在先前的洪都之战后,已形同殒落;李文忠与沐英两人,过去主要以防备「东吴」张士诚为主,后来闽虎陈友定败亡后,则协助剿平在福建据地作乱的残军;此期间,大战不多,小战不断,也算是历练。

而自李文忠被朱元璋派来协助常遇春征北,常遇春却突然「暴卒」后,朱元璋便令李文忠领其兵;从此,李文忠便开始展露头角。

在北平,李文忠送走常遇春灵柩后,便奉诏由北平率军经太原,与大将军徐达会师,合攻庆阳城;大军刚行至太原,侦骑上报,北边有大元大军,正开拔往大同而去。

此时此地还有大元的大军行进?

原来元帝「北奔」应昌城后,这塞北还真是不适合人住,况且过去,可是养尊处优的皇帝,心里很不甘心,「意图恢复」过去的日子。

打听到大明军「劫掠」上都(开平)后,已率师由滦河回大都(北平),上都此时无人了。

至正二十九(洪武二)年八月初一、癸亥日

元帝诏脱列伯、孔兴(关中四将之二)攻大同,以图恢复。

作战方面,李文忠和常遇春比较类似,不像徐达,得事事禀报一类的将领;遽闻大同受敌,李文忠便召集左丞赵庸等将领,举行紧急军事会议。

道:「我和大家,都是受诏命出兵,虽然现今诏令是要我军前往庆阳,但依据探马的战情,大元大军正攻向大同,以目前大同守备,必然无法应战。与其等待大同求援信到朝廷,再由朝廷快马下令我军支援,来回旷日废时,岂不失却先机?不如现在就先前往支援大同守军。」

也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类型,不是徐达宁愿「候诏」的小心谨慎型。

虽然诏令要往南边的庆阳,但因事态紧急,大军反而要向北攻伐,不过众将们也觉得有理,就算多快的快马传讯,到建康来回也要好几天。

况且有皇帝的「亲外甥」做主,应该没问题,于是皆曰:「诺。」

史书上的这「诺」字,可是有「是」、有「好」、有「遵命」的复杂意义。

大军遂出雁门关,至马邑,恰巧便遇上脱列伯手下前锋,平章刘帖木率领的数千游骑奄至,两方猝遇,算是刘帖木倒霉,几万人对战几千人,败之。

抓了刘帖木,才知道这下可钓到「大鱼」了,两条大鱼:脱列伯与孔兴。

臭「名闻」中原的大元朝关中四将之二,竟然跑到北方来了,若能一举擒获,这可是大功一件。

这让刚当起「大将」的李文忠,也小心谨慎起来,自己的征虏首捷,便看此役了。

大军进至白杨门,下起雨来只好暂且驻扎;大将该做的事,便是选定好营地,派人扎营、警戒;先前有常遇春在,现在自己当老大,总要注意一下。

李文忠乃身引数骑,到高处察视,前军已驻营,一般是去敌营五十里,不过要随情况而定;李文忠可是很用功的,观察天候地形,现在正下着雨,低洼之地易淹水,便命改徙五里,营于高地上。

除了行军、扎营要注意,作战也要有战略,阵前也要有谋略。

不过,这也算是脱列伯倒霉,远远看着大明军这边的旗帜,「李」字的大旗。

「李」?大明军有哪一号姓李的「大将」?

长年在北方征战的脱列伯,只听过「徐」、「常」、「冯(胜)」、「汤(和)」…。

这算是哪一号人物?没听过有姓「李」的大将,哪还怕什么!就打呗!

八月初四、丙寅日,脱列伯率骑来攻。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