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二百四十章 军心

第二百四十章 军心(1 / 1)

 金江镇士兵的待遇不高。对比锦州镇的待遇,减了一半。可是金江镇的辽民,仍然不少愿意从军,或者为了报仇,或者为了其中的好处。金江镇的兵能多分田。只此一项,就让辽民羡慕不已。不过这两年来,金江镇并没有从辽民中募兵了。一则金江镇兵多,再继续扩招,已经无法供应,会拖累民政。二则数千军校生。每年都有数百充入军中。今年更是达到了顶峰,有一千余年满十八岁,身材壮硕,神采飞扬的后生们,全部递交了入军的申请书。如何安置这一千余军校生,已经成为了金江镇头疼的事。军队里大部分的将领,去了锦州叙职。唐清安也没有闲着。军司。主官行军司马。权职非常大,军司事繁任重。和朝廷京城的戎政尚书差不多,却比戎政尚书的权利更大。不但负责监督各军的训练,还考核其贤良,且管理各式器械,军符军籍等文书。然后还掌管军法,军资粮饷的分配等等。同时负责出面,调解军队需要和地方官员沟通的事宜。军司衙门的人手,有的来自文官,有的来自武将。文官例如方士珍,以前的管粮通判,对军务有了解的,武官例如因罪调职到军校,现在又提拔起来的郑刚。行军司马则是谢友成。军司已经拿出了建议。这批军校生有三个去处。军司衙门新建,需要不少人手,这些读过书的军校生,虽然没有经验,却可以招募进来培养。不过只能招募不足百人。另外两处大头。一处是节度府亲卫军。由原来的亲卫营五百人扩建为三千人。可以招募三四百军校生。剩余的军校生。则分配到军中各处,以伍长,什长开始做起,有才能的,可以从队长开始做起,可以加强对军队的管控。唐清安批了同意。这些事由行军司马去操作,他倒是不用如何插手,只看结果就可以了。以谢友成的资历和威望,不论是文武官员,都不敢不给面子。谢友成暗中为唐清安负责机密事宜,如今将近六年的时光,唐清安不忍他在碌碌无名。因此把谢友成原来负责的差事,都转交给贾鉴负责。谢友成明白其中的利害,十分爽利的交了出去,痛快的上任行军司马一职。既然他开始负责军中的事,向将军汇报了军司的事宜,开始担心起军将去锦州的的后果。唐清安倒没怎么在乎。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诉求,都有每个人的心思。例如他。宅院,妻妾,丫鬟,下人,家业等等。他都是如此。如何能要求手下的文武官员做圣人呢。除非他带头。不提他做不做得到。贾府的安排,他就无法拒绝,不然于理不合,让人不可置信。人到了一定的位置,当然就会想要更多。可是金江镇不同。金江镇总归是孤悬海外,处于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以他的威望,朝廷无法直接打压。像陕西,山西等边军,乃至蓟镇,平安镇等。靠近京师独立权不强,因此将门势力不强。而像云贵,或者辽东等。远离京师。则将门势力强大。前有藩王,后有北镇。北镇虽然没了,可是锦州的武将们崛起,同样也是一股不可小瞧的势力。金江镇比这两地还要远离京师。如果是太平时节。当然不提。不过唐清安还在观望。观望历史。他才二十几岁,同样不急。哪怕朝廷打压他几年,实在抗不过去了,历史又和原来不同,那他就学北镇嘛。痛痛快快的当一个侯爷。如果朝廷治理不善,惹得遍地流民四起,那他更不用做什么了,只需要顺应形势即可。现在唯一忧虑的,就是自身的安全。所以他才绝对不去贸然见辽东经略,不选择大胆冒险,哪怕因此引来朝廷更加猜忌。历史上。毛文龙建立的东江镇,军中将领十之八九都是他的干儿子干孙子担任。论在东江镇的权利和威望,手段虽然粗糙,可是这个时代还就认这些,因此控制力并不比自己要小。爱阅书香而当毛文龙一死,则万事皆空。没人敢提为他报仇之事。就算毛文龙的儿子,也只能乖乖就范。唐清安有义弟。可是刘承敏如何又能抗拒大势,能做到的,无非选择保护他的家小,委曲求全。因此唐清安应对朝廷的策略很简单。熬。熬天时。根据天时而做出选择。“将军治下有十万兵,辽民三百万,真到了忍耐不住的地步,也是可以入关的。”谢友成突然说道。唐清安明白谢友成突然说这番话的用意。主要是为了表忠心。谢友成负责机密事宜,知道太多金江镇的秘密,乃至三弟在京城做的事。如今调离了此位,升任行军司马。虽然得了一个好结局,但是他不同于旁人。旁的人投靠朝廷,对将军带来不了什么威胁,而他知道太多的秘密了。“我是不会闯关的。”唐清安笑道。他有太多的历史可以借鉴。清末民国。东北大帅。三千万人口,将近全国十分之一的体量,占据最肥沃的黑土地,军工业齐全,相比国内军阀,连跨时代的飞机都有不少。此人的实力可以称之为一时无两。要大后方有大后方,要积蓄有积蓄,要民生有民生,要强军有强军,是从抗拒北方列强中成长起来的军队。治理地方时,他民心甚高。可是为了权势,率军闯关入京,却失去了不少的东北民心。最后损兵失地灰熘熘的回来。有些事真不是靠实力能说的准的。唐清安不想冒险。明明可以等天时看看,何必急于一时。不提他目前的实力。就是历史上统一了辽东十几年的后金。如果不是大明分裂内部损耗,最后被流民军给灭,导致北方失去了统一的大义。比他实力更强大的后金,一样是奈何不了大明,连占据辽西都做不到。有时候唐清安也盘算过。最后想了想,认为自己这十万兵,不提军心民心,顶多把大周京师,山东等打成一团废墟。然后呢。就是面对全国反对的泥潭,最后坚持数年,到了人疲马废,物资断绝的地步,灰熘熘的退回金江镇。然后金江镇内部的军头军心不稳,实力一路下滑分裂。终于又便宜了蛮族。当然,也有成功的几率。那该不该去赌呢。唐清安不想去赌,他只想等。三百万辽民,辽民虽多却民生艰难,难以供应大军远征的物资。他就要选择以战养战。在国内以战养战,除非他疯了。大周可以从各地源源不断的积蓄物资,是因为大周朝廷有大义,各地有官府管理,地方有乡绅支持。他的金江军入了关,却是做不到的,只能造成破坏。想要获得各地的支持,只有一路打服。结果就是造成大量的流民。那么自己消灭蛮族,原来是为了替代蛮族,做蛮族做的恶吗。唐清安笑了笑。听到将军的答复,谢友成虽然知道结果,却仍然对将军的高义感到钦佩。历史上多少武夫,有了自己的军队,就忘乎所以,觉得自己能策马天下。最终只能祸乱天下。将军到底还是将军,没有因为自己的实力而利欲熏心。唐清安把谢友成的神色看在眼里。他面有喜色。连谢友成都是如此,唐清安越发的坚定了心里的想法。他目前最大的对手。是打败心中滋生的野心。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坚持原来的计划。熬。权利动人心。让人急躁。历史上多少人,就是因为忍耐不住,被权利蒙住了双眼,做出了昏招。有时候。熬一熬。真的是上策。可惜能选择熬的人并不多。在军司的安排下。军校生安置到了各处的军队。有去年的教训和经验。这批军校生很顺利的融入了军地,成为了伍长,什长,乃至队长。也就是说。目前的金江军,识字率远超大周,蛮族,朝鲜的军队。有了知识就能有头脑。军队前线能越发的活跃,更加的军令顺畅。当这些军校生成熟起来后,金江镇前线的部队,实力又会提高。可是同样。那么对这些有知识,有头脑的军队,就不能按照以往那般粗俗,要开始讲道理。军令仍然是第一要务。可是他们会质疑。有了知识就会质疑。这就对统治者要求更高。至少民心,军心这些,不再是以往的手段就能应付得了。唐清安有自己原来祖国的经验和眼光,他还真不畏惧这些。反倒是越发的欢喜。这才是他的强项。而这个时代的人,局限于眼界,和他争夺这些不同以往的军心,民心之上,如何能是他的对手。唐清安嘴角翘起。谢友成不知道将军为什么发笑,只不过又看到了将军的迷之自信。锦州。潘毅也在笑。昨日见了金江镇的军官,哪怕是那平辽侯的结拜义地,到底都是起于微末之人,见识浅手段少。自己不过略施手段,就让那些顽固份子无法应对。金江镇的武官没来之前。锦州还有官员担忧。潘毅却不同。他之所以敢强硬的打压唐清安,是认真研究过此人,经过深思熟虑,而不是恼羞成怒。要是连这点城府都没有,他也不会被朝廷所看重,从中脱颖而出。唐清安六年前还是一名白丁,出生于商贾之家的伙计。他虽然有些运道,在皇商之家接触的南北之事多,导致发现了蛮族的弱点,想到了以海治蛮的方法。可真论起官场的手段,潘毅还真不把他看在眼里。至于蛮族。老奴都死了,还能成什么气候。有锦州军,金江军在手。自己又有国内的鼎力支援。潘毅有时候都在感叹。五年平辽被平辽侯喊出来了,不然他倒是要向朝廷喊一喊。

最新小说: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