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都市言情 > 发个微信去地府 > 第六百九十章 可道(二更)

第六百九十章 可道(二更)(2 / 2)

谢绝了孙老的挽留,李若凡还是决定去大姨和姨姐那边吃个午饭,实地不打招呼的看看伙食到底如何。

承包食堂就没有不猫腻的,这很正常。当你需要的量多到一定层度,你甚至有定价权。就像市对于入场者那样。

李若凡也很清楚,不可能让大姨做圣人。因为这个会有许多供应商主动来找你,找你的亲戚关系来上门。就是那些以前不会登门的有些远亲,忽然都可能笑容可掬的出现在你家门前。

对这些李若凡倒是庆幸先让父母规避。不过大姨那边的大姨夫那边的,张三李四,哪家没有几个挂角亲?皇帝还有三门穷亲戚!

李若凡的底线就是赚钱没问题,但不能降低伙食标准。做体力活的人,他可以忍受加班加点劳动强度很大的活。因为本来就是出卖体力的。但假如吃不饱吃不好就会让他们牢骚。

牢骚多了就会有戾气,戾气多了就会出事。这是恶性循环。好的良性循环是不让好人有变坏人的机会,不让坏人可以轻松作恶。道德的底线不是法律可以代替的。华夏的拐卖儿童刑罚是最严的,但也是拐卖极猖獗的。

在汤山脚下还能看到那块据说是当年武则天选定的墓碑,但不知为何放弃了,就一直放在那儿。

汤山石碑也确实是天下闻名的。但准确的说应该是阳山碑材。

阳山碑材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西北侧的阳山南坡,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明太祖朱元璋功德而开凿的神功圣德碑遗址,为取此石材。

公元14o2年,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得侄儿朱允炆的帝位,为了笼络人心,稳定政局,就决定要一巨型石碑以表朱元璋的功德。

于是,他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依阳山南麓开凿碑材三块。

其中碑座石材高13米,宽16米,长3o.35米,重达1.6万吨;碑身石材长49.4o米,宽4.4米,高1o.7米,重约8799吨左右;碑额石材高1o米,长2o.3米,宽8.4o米,重约6千吨左右。若此碑立起总高为78米,重31167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

为取此石材,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付出了非凡的艰辛与血汗,数千民工累死采石场,今碑石附近坟头村即是当时民工的合葬地。

这三块石材都已成形,其中碑额已与山体分开,碑身、碑座也仅有一端相连。

此石材又为何遗弃不用?说法有二: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迁都北京,故不用;一说因南京地理与气候所了限,不适古代的滚木与冰运的方法,无法运输而不用。

阳山碑材又名孝陵碑材。奇怪的是,这些石头是在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手上开凿的,用途是为朱元璋立“神功圣德碑”。然而,这么大一项工程,又是皇帝亲自抓的形象工程,可在整部里却没有一个字记载!只有清代诗人袁枚的一名为,算是间接证明了关于阳山碑材的民间传说,它确实是为朱元璋歌功颂德而修建的。

考古专家们经过数年努力,终于查到一篇永乐年间的文人日记。日记里写道,朱棣当上皇帝后,征集全国数万工匠,在阳山开凿碑材,为建孝陵功德碑之用。但这项工程仅开工一年半之后,就不知什么原因停工了。

要说国力衰弱根本站不住脚,皇帝不缺一块石碑的银子。说运输困难也没有什么道理,汤山到金陵都是下坡路。而且武则天的无字碑就是取之汤山。8

</br>

最新小说: 豪门第一新妻:hi,老公大人 日月星事务所 隐龙令 盖世医神 高手下山:我不当赘婿 诱吻春夜 赶海:整个大海成了我的后花园 重生后,霍太太一心求离婚 吻红眸!揽细腰!冷欲魔尊太会撩 重生:拒绝当舔狗,女神校花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