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此时已经进入秋天,早上明显有些凉意,但是却让人非常的舒服,秋高气爽,蔚蓝色的天空中,瓢着几片洁白如雪的白云,奇形怪状,那长长的一条白云,像是一条美丽的纱巾。那天空增添了一道风景。
昨天的奔波,经过一夜的休息,身上的体力已经回来了,精气神非常足,在楼下遇见万一俊,简单的几句话,俩人同奔考场而且!
考场在金陵夫子庙位置,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现在的南京夫子庙就是古时候的考场!
考场大门外有牌坊。考场大门分左、中、右三个,中间的门上悬挂有“贡院”二字的墨字牌匾。进入大门之后,顺着大门往里面走,就是仪门了。进入仪门之后就是龙门,这是考生进考场的搜检通道。为了使贡院与
外界隔绝,四周用高墙围住,明代贡院围墙一般有一丈五尺高,还在贡院的围墙上布满荆棘。为了加强监督,贡院的四个角上都建有望楼,便于瞭望观察。
进入龙门之后,就是贡院的内部建筑部分。一般来说,贡院的内部建筑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明远楼与号舍,这是贡院的主体建筑,位置在考场的最南边。从龙门进去后为一条宽阔的大通道,又称甬道,在这条甬道中央建有一座全贡院
最高的建筑——明远楼。“明远”二字的来源是先秦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中的“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的含义,从字面上看,还包含有明察远近的含义。明远楼一般为贡院考场的中心,规定为三层楼建筑,二、三层都只有木柱没有墙,或者四面都是
窗户,是巡考和监考用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考场正堂,和衙门的正堂无异,正堂两侧是明代名臣杨士奇题写的对联,上联是:“号列东西,两道文光齐射斗”;下联是:“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
主考官端坐在堂上,众考生立于堂下,待主考官宣读皇恩浩荡一类话后,考生们便给主考官行礼,也要跪拜感谢皇恩之后,便各自根据自己领到的号牌,去找自己的号舍!这是考生考试和住宿的地方,也称为号屋、号子。
每间号舍宽三尺,深四尺,后墙高八尺,前檐约高六尺,清代每尺相当于31.1厘米,则号舍的建筑面积只有1.16平方米。这样的号舍有三百多间,也就意味着有三百多的考生,这是江南考场的总量!
可以想象,1.16平方米的空间,连坐都坐不舒服,可是考生还要在里面睡觉。他们怎么在里面睡呢?这里必须感叹一下古人的智慧了。他们在号舍里面的两边砖墙上离地四十七厘米高和七十八厘米高的地方分别留一道砖缝,或者说砖托,用于搁号板用,
号板由两块木板组成,如果将这两块号板都放在下面那一道砖托里面,合起来能够铺满号舍,就变成了一张床。如果考生需要答题写字,就将靠外面的号板挪到上面的砖托上,里面的号板则不动,这样就恰好组合成一套桌椅。号舍的这种设计的确是上乘之作。
八月初九日开始第一场,而实际上考生需要在初八日就进场,初九日凌晨开始考试,初十日才能交卷出场,也就是说考生第一场考试需要在里面待三天两晚。第二场考试是十一日入场,十二日考试,十三日交卷出场。第三场是十四日入场,十五日考试,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