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综合其他 > 逆水行周 > 第四十八章 通货

第四十八章 通货(2 / 2)

“大规模,完全不讲信用,朝廷把宝钞当纸,那百姓就把宝钞当纸,不到七十年时间,宝钞贬值贬得一贯只能换两文铜钱,是宝钞的错,还是朝廷的错?”

“你不要一见纸钞就激动,大明宝钞变废纸,这是信用问题,不是材质问题,懂?”

“蒙元行纸钞,也就在一百到两百万锭之间,明廷倒好,行宝钞两千多万锭,又没有准备金,导致市面上宝钞极度过量,大规模贬值,自己不讲信用,还怪刁民不体恤朝廷。”

“市面上通货过量,导致通货膨胀,相反,市面上通货紧缺,就导致通货紧缩。”

说到这里,杨济才明白“通货紧缩”大概就是钱荒的意思,宇文温接着指点迷津:“流通券一比一兑换同样的布匹,而其准备金就是黄州的精织布。”

“黄州会缺精织布么?暂时不会,参加联保的各家布坊纺织出精织布,分一部分存到柜坊里,作为流通券的准备金,随时欢迎客商拿流通券来兑换,无限制足额的兑换,这就是信用。”

“有了信用,即便是一根草都能兑换钱帛,这和明太祖乱来有很大区别,流通券你是见过的,防伪措施得当,加上只在西阳城流通,不怕造假。”

“至于行量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流通券的行由瑞兴号负责,可行量由柜坊来定,参加联保的东家们都有言权,重大决议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当然原则就是一比一行,有多少匹布就行多少面值的流通券,基于冗余的考虑,也得有些许上调,但最多不过一成。”

“柜坊负责统计流通券行总量和回收量,算出还在市面上流通的面值总额,准备好足量的精织布,随时准备接受兑换。”

见得宇文温说的头头是道,杨济放弃了争辩的心思。

他知道自己争不过,但既然对方心里有数那就行了,只是宇文温反复强调“通货紧缩”,联想到前段时间查抄私炉,心里琢磨着莫非有事要生。

“你问的对,私铸铜钱的问题暂时压住了,可私藏铜钱的问题无解,大户们以万贯为单位囤积好钱,这样下去多少铜山都不够用,市面上流通的好钱少了,迟早出现钱荒。”

“也就是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钱贵物贱,物贱伤农。”

“农民辛苦劳作一年,所得作物拿去售卖挣钱养家,所得却越来越少,届时民不聊生,作为地方官怎能坐视不管?”

听到这里杨济悚然动容:“事情有这么严重么?”

“现在当然没有,但要未雨绸缪。”宇文温说道,这就是他的考量。

“你读过史书,应该知道中唐时,长安大户人家私藏铜钱五十万贯以上是常事,唐廷为钱荒的事情伤透脑筋,这年头大户私藏铜钱的也不会少,自古市面上的好钱都不够用,钱荒一旦爆再想办法就晚了。”

“本公派人调查过,西阳商业兴盛,因为是卖布所以不需要布帛做货款,对铜钱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可流通的好钱数量一直上不来,反倒有下跌的趋势。”

宇文温简要的说明了如今面临的情况,打击私铸查抄私炉,又回收市面上流通的劣钱,所以流通的货币数量减少,虽然有大冶监的制钱投放,但总量还是在减少。

为何减少?很简单,私铸劣币没了,流通的大多是制钱,可有人把流通的制钱藏起来,这些钱退出流通,那市面上的通货自然就少了,所以通货紧缩必然出现。

私藏铜钱这种事情无解,毕竟人家的钱怎么放你官府管不着,中唐时大户私藏铜钱问题严重,朝廷就下令限制藏钱数额,意图解决钱荒的问题。

然并卵,权贵们第一个阳奉阴违,其他人有样学样,想用行政手段违抗经济规律,那就是妄想。

宇文温不是神灵能够改变位面规则,所以只能换个思路,用流通券替代铜钱,保证市面上的通货数量,成与不成,做了再说。

先前私铸货币的行为,导致劣币大规模涌入市场,导致通货过量也就是通货膨胀,如今宇文温打击私铸,推行成色足的制钱,却因为私藏铜钱的行为,出现通货紧缩(钱荒)。

按下葫芦浮起瓢,宇文温打击私铸,连带效果是虽然遏制通货膨胀,结果私藏钱币的行为导致通货紧缩开始出现苗头。

放在别处商业不达的地方,百姓们用布帛替换铜钱,或者以物易物做买卖也就罢了,关键黄州是一朵“奇葩”,因为大规模出产布匹的缘故,布匹交易大部分用铜钱。

西阳城对铜钱的需求量很大,所以通货紧缩的后果会加倍放大,野路子出身的“经济学家”宇文温,要用流通券分担大部分流通职能。

“推行流通券需要信用,也需要时间,真等到钱荒出现再想办法,那就晚了。”宇文温点出真实的用意,“黄州的商业很重要,也很稚嫩,经不起这种风雨。”

听到这里,杨济才明白宇文温的良苦用心,也只有两人的“特殊关系”,对方才会如此“坦白”,宇文温解决问题的思路很新颖,这也是杨济佩服的原因。

不过以他对宇文温的大概了解,他觉得事情肯定不会这么简单。

“国公,这柜坊,莫非还要放高利贷?”(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崛起:为国运亮剑先杀三十万鬼子 朕只想做个昏君 豪门枭士 邪王追妻:禁欲医妃是祭司 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 寒门贵医 穿越明末:开局从拯救傲娇公主开始 我在大宋造反 纨绔小子闹唐朝 镇国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