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综合其他 > 大明公务员 > 第九十三章 赏航海功

第九十三章 赏航海功(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第九十三章赏航海功

朱元璋盯着这三样作物,拿在手中细细品鉴,就好像是在看无价之宝一样。

方乘风答应一声,立即将种植的手法,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朱元璋听着方乘风说话,端详着这三样作物。

这个时代玉米棒子其实很小。大概也就十几厘米长。而且上面的玉米颗粒也很小。而红薯与土豆。也不是太大的。红薯还有后世的样貌,只是等比例缩小而已。但是土豆,真是土豆了。

即便方乘风已经捡大个拿了。依然比鸡蛋要小一大圈,看上去真的好像从土了挖出来的豆子。

土豆这个名字,不是没有来由的。

后世我们所看见的很多粮食与蔬菜。都是经过一代代地改良而来的。特别是后世科技发展在农业上,效果非常之显著。不过,即便如此,这三样农作物,依然非常之重要。

其实玉米大代替的并不是小麦,而是高粱与小米。

在北方很多地方,一亩地的仅仅能收数斗小米而已。高粱更不用说了。不好吃不去少,产量还不如小米的。玉米能代替这些东西,即便玉米的产量没有后世那么夸张。也足够让百姓的生活有一个很大跨越。

毕竟多收了三五斗,对百姓来说,就已经是非常高兴地喜事了。而从高粱小米换成玉米。那可不是多收三五斗那么多。最少一石。

至于红薯与土豆。更是山间地头都可以种植。

有了这些产物。原本山上林间,那些不能耕种的土地,有了利用的价值。特别是南方。南方气候湿润,多是土山。水土流失已经有了。但是并不严重。

福建那边已经有很多梯田的。但是那些不能改造成梯田的山。也可以种植庄稼了。

这才是这些美洲作为真正的用途。否则即便到了后世,小麦与大米这两样作为南北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没有动摇。

片刻之后,方乘风就说完了。、

朱元璋就开始发问了。不过几句。方乘风就哑口无言了。

无他,朱元璋问得太细了。什么节气种最好,要浇多少水。玉米种子要埋多深,一掌,还是几指,这红薯可以用藤嫁接吗?等等等等。简直是事无巨细。

无他,种地朱元璋是行家。

现在宫中,还有朱元璋亲自开的几亩地。一方面,言传身教,让子弟们知农耕之艰险。另外一方面,这几亩土地,也是朱元璋心中一把尺子。无他,不种田的人,永远不能了解,天气变化对庄稼的影响。

有几亩地,什么时候旱了,什么时候涝了。不用别人告诉他。他自己就知道。

毕竟,古代的旱情与很多现代人想的不一样,不是说大河干涸,小河枯竭,赤地千里,土地干裂出巴掌大的缝隙。真要出现这种情况,天下早就反了。

而是即便有水,也无法浇地。

庄稼全靠天吃饭。是很多人不能想象的。别的不说,一般来说,从春天到农历七八月之间,如果没有几场大雨,这庄稼很可能要绝收。在古代简直是天崩地裂一般大事。

但是这样的天气,在后世并非没有出现过。但大家都已经不在乎了。

没有人注意到。

但是方乘风不一样。

诚然,方国珍之后,温州方家被打压得厉害,最大的官,不过是京卫佥事,连指挥使都不是。只能算计是中下层军官了。可是,即便如此方家上下,也是殷实人家。方乘风是那种从小读书习武,不下地种田的人。

即便在美洲,他是负责种植的。但是他的负责,与朱元璋心中的负责是两回事,决计没有亲自下地的道理。

朱元璋如此刨根问底,方乘风哪里招架的住啊。

何夕见状,说道:“陛下,有几位老农随行去过美洲。对这些很是了解,臣以陛下如果有问题可以询问他。方家父子相继,为大明横跨万里,寻回粮种,并找到了殷商后裔。臣以为当重重有赏。”

何夕为方乘风解围,并不是为了方乘风,而是为了建立航海精神。

哪怕方乘风是一个混蛋,既然做了这样的事情,何夕一定要保证方乘风的高官厚禄。何夕与方乘风一番详谈。对方乘风比较了解。他不是什么天才,只是算是平平。不过适逢其会而已。甚至在航海这一件事情上,如果他们父亲留下的老人。他未必能从美洲回来。

但是不管怎么说。何夕当初说了封爵之赏。

今日一定要兑现。

朱元璋自然明白何夕的意思,他对方乘风不满意。但是不管怎么说,该赏赐总是要赏赐的。说道:“不错。传令礼部,追封方鸣谦为横海侯,子乘风承横海伯。希望再接再厉,为朝廷效力。”

最新小说: 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开局贪污十万两,女帝跪求我再贪点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与你相守在七零 悄悄不再悄悄 四合院:摸鱼生活之我有聚宝盆 她逃,他追,和离后王爷他哭惨了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九叔:开局大威天龙,破戒马丹娜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