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宝庆(1 / 2)

 ;

隆武三年(公元1647年)十月初十,湖广宝庆府

府城郊外,一望无际的稻田在官道两旁绵延开去,直达远方的山脚。和煦的阳光下,时有劲风吹过,卷起层层金黄色的波浪。

稻田中,收割者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星星点点地分布在起伏的金色稻浪中,蔚为壮观。

尽管日头不甚毒辣,但长时间的劳作依旧让收割者们汗如雨下,弯下的身体热气蒸腾,使得整个场面更显热火朝天。

劳作很辛苦,可几乎没有一个人的脸上出现疲态、动作出现迟缓。所有人都是干劲十足,似乎不知道疲倦为何物。在他们那充满希望的双眼中,所倒映出的是一串串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轻轻摆动,朴实无华却又是那么的夺目惹人。

这附近的稻田均属于宝庆卫,田中忙碌的收割者们正是宝庆卫的军户,每到收割的时节总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哪年都是如此。唯一不同的是,往年的忙碌是一种折磨,今年的忙碌却是心甘情愿、是一种享受。

军户们都知道,自从去年湖广都司换了个都指挥使大人之后,自己的生活可谓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新来的都指挥使大人出重拳惩治贪腐的卫所武官、将他们鲸吞的屯田清理出来重新分配,并拨下耕牛和种子、下令组织大规模垦荒、核实军户人数、出台各种免税政策鼓励逃亡的军户还乡。

一系列措施过后,宝庆卫尚存的近四千军户当中。曾经失去土地、名下再无寸土的军户们都重新分到了自己的土地,虽然还未达到国朝之初的标准每户五十亩。但终归在一点点地增加,令人满怀希望。

此外,小旗、百户、千户等卫所武官所拥有的土地亩数被严格限制,以往的那种驱使名下军户如猪狗更是被明文禁止。有几个胆大包天的地头蛇曾试着挑战这一规则,悉数被辰州派来的督导团军爷们当众砍了脑袋。自此,风气为之一转。

田里的军户们正忙着,官道的尽头突然卷起烟尘,轰隆隆的声响随之而来。愈演愈烈。

好奇之人纷纷停住了手中的活计,直起身子向官道尽头望去。

“要过兵了。”不知是谁首先说了一句。

没过多久,就好像要映证他的判断似的,一队骑兵裹着烟尘出现在了众人视线当中,大约有二三十人,鲜衣怒马、甲胄分明。火红色军旗上的虎符无声地表明着他们的身份。

“这是湖广镇,都指挥使大人亲领的兵。”

越来越多的军户抬起头朝官道上看去。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羡慕。以前他们也曾见过千户、百户们的家丁骑兵,但无论是军容还是气势都无法与眼前的这支骑兵相提并论。

很快,这支湖广镇的骑兵便在官道上疾驰而过,奔往府城方向而去。

过了不到一刻钟,又是一队同样装束的骑兵经过。如此这般,一连过了三队。足足让劳作间隙的军户们大开眼界。

目送着第三队骑兵的背影消失在了尽头,又继续观望了一会儿,直到认为后面不回再有了,军户们才意犹未尽地收回目光,继续弯下腰收割。

“好威武的兵啊!你看那人。那马!”

“都指挥使大人亲领的兵,那还能差得了?”

“我儿子去年底也被征召到都指挥使大人的军中去了。肯定跟他们一样神气。”

“我兄弟也是,说不定就在这几天,他也能回来了。我们天天在官道边收稻子,一顶能见着。”

军户们气嘴八舌,兴高采烈地议论着,此次见闻成了他们解闷的最佳插曲。

又过了些时候,官道上传来的更大响动再次引起了军户们的注意力。这一次的动静,可谓前所未有,不是前面那三队骑兵所能相比。

腾起的烟尘犹如群龙共舞,传来的声响好似平地惊雷。等到尘土稍散,目所能及之时,已有目力出众之人遥指远方,发出了阵阵惊呼:“快看,快看,大军,大军……”

旁人顺着他的手臂指向极目远望,须臾,便见远处旗帜翻滚、如云似海,旗下人影攒动,黑压压的一片,望不到边际。点点金属闪光在阳光下汇成一片海洋,格外耀眼,想必那便是甲胄的反光。又闻得连绵不绝的战马嘶鸣,马蹄作响,听那声势怕是不下几千匹之多。

震惊,此刻正在观望的军户心中,只剩下了震惊二字!

不久之后,当大军开至近前、在官道上络绎不绝地通过时,军户们心中的震惊又随之变为震撼。

似海的旗帜,鲜明的衣甲,如林的枪戈,迤逦前行的炮车、锃亮的火炮,还有那严整的队列,雄浑的步伐,再兼之历经血战磨砺出的杀气,雄师劲旅的风范显露无遗。

“那便是都指挥使大人的大旗!”一个恰好在田边巡视的百户突然惊喜地超前一指,对周围人说道。

“哪儿呢?”

“那里!”

最新小说: 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开局贪污十万两,女帝跪求我再贪点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与你相守在七零 悄悄不再悄悄 四合院:摸鱼生活之我有聚宝盆 她逃,他追,和离后王爷他哭惨了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九叔:开局大威天龙,破戒马丹娜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