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xbiquta.com</b>自乾隆六十年二月,石柳邓和吴八月、吴半生起事以来,就听白莲教教主的吩咐,经凤凰厅,入铜仁府。出湘西,进黔南。又过玉屏、天柱、榕江、荔波等地,进桂北,入庆远。
虽然一路都是崇山峻岭,道路难行。但也减缓了清军的追击,避免了和清军交战。毕竟清军有十余万大军,兵粮将广。那福康安,可是平过甘肃回民之乱、台・湾林爽文之乱,打败过尼泊尔廊尔喀王朝的有名武将。和琳虽不及福康安。但也参与过廊尔喀之战,与福康安配合默契。
而起义军的石柳邓等人,在起义之前,不过是一个个种地的庄稼汉。哪里经历过什么战事。每天围着一亩三分地,都没出过远门。这远见,自然比不上福康安他们。
招募的义军,也尽是和他们一样经历的庄稼汉。若不是豪强地主逼得太紧,不给活路,他们也不会加入起义军。很多人,连头猪都没杀过,更别说杀人。也就更别提什么作战经验。
如果把所有义民都算做起义军,也只有八万多人,仍差了清军一两成。
武器装备上,很多义军用的是木头削尖的长矛,或是上山劈柴的砍刀。虽然白莲教教主江夏也送来一批武器,有火枪、有铁戈、有长矛,但清国管得太严,荆楚之地又在内6,大明能运进来的武器不多。江夏也不可能都给他们。
所以义军得到的武器更少!至于穿的,也就能遮体。什么铠甲之类,是别想了。
而清军内部虽然贪・腐成风,士兵们的补给也大打折扣。但该有的铠甲、兵器都还不缺。
这两相比较起来,实在差别太大。
因此江夏给出的指令就是,能不与清军接触,就尽量不与清军接触。
当下红水河东南二十里,庆远府东兰州隘洞镇牛洞坡。这是州内第二高峰,海拔12o9米,是凤凰山的支脉。
站在这里,方圆百里,一览无余。战时,乃是战场的至高点,享有极高的军事价值。所以起义军的营帐,就驻扎在这里。
此时坡顶,灰扑扑的营帐矗立在最中间。四周围满了警戒的义军,个个包着脏脏的蓝头巾,精气神儿还不错。
见此,石柳邓也稍稍满意。
但一想到这些时日,福康安、和琳率领大军数次围追堵截,石柳邓又不免心惊肉跳。好在这些险境,都被教主派来的使者一一化解!
站在坡地边缘,举起大明产的望远镜,看向红水河边。只见那里的义民正有条不紊的过河。虽进展缓慢,但秩序井然。
说实话,若不是教主特别交代,他是绝不会带这么多义民的。且就算要带,他也只带年轻力壮的男丁,或是少许壮妇。哪像现在,男女老幼,一个不差。
毕竟这些老弱幼童,不仅不会打仗,还消耗口粮。那体力,也比不上常人。带上他们,行程被拖得极慢。可是使者大人说了,所有愿意跟义军走的义民,都必须带上。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弃他们不顾。
对于使者的话,他不敢不听。毕竟使者传达的是教主的意思,他不敢违背。而且一路上,也多亏了使者的指点,否则他们早被清军围・歼。更何况,教主也说过,多带乡民,可以增加他们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