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烽烟尽处 > 第六章 长城谣 (二 上)

第六章 长城谣 (二 上)(2 / 2)

不过这种说法,根本对张松龄构不成什么实际伤害。二十六路军乃西北军余脉,西北军中,向来就有优先提拔亲信的传统。老长官冯玉祥这么干,老营长孙连仲也这么干,特务团长老苟继续将传统发扬光大,就不能算什么错儿!况且人家张连长也不是没真本事的,否则六等宝鼎勋章也不会挂在胸口上。

与此同时,另外一种说法也在特务团中流传甚广。那就是,二连的张连长是山东省国立一中的高材生,不折不扣的文化人。如果不是扛了枪,此刻,人家一只脚早已经踏入北平大学了。

这年头,文化人扛枪的例子可不多见,而西北军又素来有重视文化人的传统。不信你自己掰着手指头数,山东省主席韩复渠,是文化人吧?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是文化人吧?咱们老营长孙连仲,那也是读过四书五经,写诗做词一挥而就的。以此类推,张连长升得快,还不是理所当然的么?

“既然张连长那么有本事,他怎么去去考北平大学?”也有人对传言不屑一顾,私底下小声反驳。

“笨蛋,北大不是被日本人给占了么!”立刻有无数张嘴巴,大声反驳。

“怪不得张连长提起日本鬼子来,就两眼冒火。原来是把他前程给毁了!”联想到张松龄的入伍时间,弟兄们很快得出了另外一个结论。与事实相差万里,却更容易令人信服。

这年头,读书在很多人心里,还是一件神圣的事情。特别是到清华、北大、中央大学这种地方读书,换做前清,那就是中了举人,日后前程不可限量的。

“怪不得咱们张连长的字写得那么好,原来是个秀才老爷!”人的思维方式很奇怪,往往认定了一件事情后,就会替此事找出无数旁证。张松龄的字,特务团的很多弟兄都见过。虽然说不出什么颜体、柳体这些道道,却也知道,这写字如果拿出去,足以让街上替人写信为生的那些家伙羞得直接收了摊子。

发现了这个“秘密”之后,就有的排长、班长们,抱着跟长官套近乎的心思,提了点心水果,求张松龄帮自己写家信。张松龄对此是来者不拒,信写得工工整整,水果和点心坚决拒收。

闲下来的时候,他也会写两封家信,托邯郸邮局的人给寄到鲁县去。对于父亲和哥哥,他当然不会实话实说,告诉二人自己已经去阎王爷那里打过两次照面儿。而是编了个很轻松的故事,说自己在投军路上遇到了二十六路军的一个团长,受团长大人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短短两三个月,就升到了中尉连副。反正父亲和哥哥对军旅的认识,还停留在评书《三国演义》阶段,谎言编得再离奇也不怕他们看穿。

为了让老父安心,张松龄还以一支王八盒子为代价,请南京来的美女记者给自己拍了一张黑白单人照。照片上他穿着一袭戎装,胸前别宝鼎勋章,腰里挎着两支盒子炮,看上去英俊潇洒,倜傥风流。才冲洗出来,就让女记者自己的眼睛冒出了星星。从此又找借口往军营里跑了好几回,差点耽误了回南京的飞机。

因为总白替弟兄们写家信的缘故,张松龄在二连的威望愈发高涨。很多弟兄都公开地说,张连长文武双全,日后的前程肯定不止是一个尉官。连长廖文化没想到自己几番使下小绊子,都没能让张松龄摔到大跟头,反而成就了后者的声名。心里头越发憋得难受,忍无可忍,终于找了个自认为妥当的场合,以开玩笑的口吻搂着张松龄的肩膀说道:“人都说张老弟能文能武,无所不知。但是我保证,有一个问题,张老弟肯定答不出来!”

“不可能!什么问题还能难住咱们张连长?!”弟兄们不知道廖文化肚子里的小九九,还因为他在闹着玩儿,嘻嘻哈哈地在旁边起哄。

“您快说啊,快说啊!”

“连长快说,让咱们也开开眼界!”

“这个问题么?呵呵!”廖文化四下看了看,故作神秘,“张老弟,你知道女的那个地方,是一个窟窿眼儿,还是两个窟窿眼儿么?”

“哈哈哈……”老兵们哄堂大笑,望着张松龄,满脸促狭。新兵们先楞了一下,然后也跟着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齐声起哄,“告诉他,告诉他。张连长,你告诉他!女人的那个地方,到底……”

在一片善意的笑声中,张松龄的脸红得几乎滴出血来。他高中的时候跟班上的女生连话都没说过几句,怎么可能知道如此“深奥”的生理问题?!“应该是一个吧!难道还是两个?”带着几分求饶的味道,他可怜巴巴地看着众位弟兄们,“我不知道,我这的不知道啊!”

“我就说,这世界上,没有什么都知道的人么?”终于成功地打击到了张松龄,连长廖文化心满意足,又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拿草棍儿剔着牙,晃晃悠悠地走了。 #include virtual="/fragment/6/36html"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