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综合其他 > 靖明 > 第46章、这朝会不开也罢

第46章、这朝会不开也罢(2 / 2)

朱厚熜笑了笑:“看来看去,再加上查了四天的账,朕的感受是:朝中没一个好人,我大明要亡啊。”

刚才还在交口称颂的文武众臣这下都跪着起不来了。

不知为何,杨廷和却没来由的一阵轻松:果然。

他就知道一定会有幺蛾子,这不是准时来了吗?

说朝中没一个好人这种话,杨廷和倒并不觉得多可怕:危言耸听的事,他见得多了。

新君在百官之前第一次公开议论国事就是这句话,而且点到了查账,有些人内心却不免惴惴不安。

他们毕竟不像杨廷和几人与皇帝已经打过几回交道了,对于皇帝的印象还浅。

朱厚熜示意了一下张佐:“朕做了个统计。这段时间你们的奏疏里,朕让人把你们说得多的词都摘录了下来,张佐,念给大家听听。”

“奴婢遵旨。”张佐打开了手上的一张纸,走上前朗声说道:“奉陛下旨意,摘录群臣奏疏辞句,计数如下:”

“……小人,计九十三次。”

“党附,计八十八次。”

“助逆,计七十九次。”

“蒙蔽,计七十四次。”

“江彬,计六十八次。”

“权奸,计六十一次……”

张佐就这样脆生生地念出群臣奏疏中的高频词汇,听的人没见识过这样的表现手法,一时都有点懵了。

这些只是高频词汇,但他们对朝堂都是有了解的。从某些词出现的频率,那自然指向三大重要的话题:朝臣争斗、宸濠之乱、宦官乱政。

没听王琼和梁储也出现在了高频词汇里?

等张佐念完,朱厚熜指了指一旁那么多奏疏:“四位阁臣,六部尚书及堂官,内臣显宦……被各人指名道姓弹劾的几乎全囊括在内。在你们口中,个个论罪当诛。朕四天来看的奏疏,七成都是清除奸佞、党同伐异、人事纷争,二成是具体国事,这国事当中也只有寥寥数人拿出了个人方略。朝堂之上,一贯如此吗?”

没人回话。

朝堂之上,确实一贯如此,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是在彼此争斗。

这里是帝国中枢,不同的人在同一个位置上,自然会起到截然不同的作用。

难道说任人用事不是最大的国事?

至于说其他国事,那不是一直有成例,也只是先凭个人能耐去出言建策,定下了方向和督办之人,让下面的人去办不就行了吗?

何况此时是拨乱反正的时机,新君继位,本就会经历这样的风雨。

现在,人人都在揣摩着皇帝说这话的意图到底是什么。

“都起来吧。”朱厚熜看着谢恩起身的他们,“朕小时候在安陆听到乡民议论,说当官的啊,拉出来排成一排,全砍了或许有冤枉,隔一个砍掉一个就几乎都是罪有应得。杨阁老,对此言论,你怎么看?”

杨廷和被点了名,不得不站出来对皇帝突然说这些话进行驳斥:“此等愚民无知言论,陛下何须记在心上?”

“愚民?无知?”朱厚熜冷笑了一声,“那么朝臣们多年苦学,总不算愚民、无知了吧?在尔等奏疏中,我大明百官确实绝大部分都有罪啊,这不正说明了百姓见解之正确?”

“陛下,百官有罪无罪,有司自当依律核查。”杨廷和当然是知道朱厚熜话里陷阱的,他也有答复,“兼听则明,还望陛下以国事为要,审慎处置。”

朱厚熜点了点头:“如何审慎处置?”

“当如陛下登极诏书所言,先清除奸佞、裁撤冒滥;再远离小人,临朝圣裁。劝学开科,任用贤臣;广开言路,澄清吏治;薄徭轻赋,施行仁政;君臣相佐,再致中兴。”

不论朱厚熜曾如何评价“弘治中兴”,杨廷和的思路是不会变的。

他现在说的,也代表大多数文臣的利益。

总而言之,不要折腾,让他们这些“贤臣”来代为牧天下。要亲自和贤臣们打交道,听贤臣的建议治理天下,不要被小人撺掇着穷兵黩武、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全是老套路,多少年以前尧舜圣君在位时就是这么干的,君臣穷尽一生的目标也只不过是回到过去传说中的时代。

朱厚熜轻叹了一口气:“这朝会若是一直如此说些虚的,那么以后不开也罢。”

杨廷和大惊失色,其他重臣也好不到哪去,顿时又全都跪了下来。

“陛下!何出此言?历朝历代,君王勤勉视朝则天下大治。如若不然,则奸佞横行,百姓罹难。臣之言有何不妥,竟令陛下有此谬论?”<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最新小说: 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开局贪污十万两,女帝跪求我再贪点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与你相守在七零 悄悄不再悄悄 四合院:摸鱼生活之我有聚宝盆 她逃,他追,和离后王爷他哭惨了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九叔:开局大威天龙,破戒马丹娜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