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综合其他 > 穿越之极权农女 > 第一一八章 再次买铺买田

第一一八章 再次买铺买田(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三月十九的这一日,吴家小吃铺再次开张了。

不再是简陋的棚子,也不再是几张小桌小凳,坐在露天里用餐。

窗明几亮,桌新墙白,不管是路过的,还是专门从镇子上、县里头过来的人,都可以坐在室内,点一份油炒粉,或是一碗灰豆子,再加一个肉夹馍,吃的满嘴香。

吴和邦、崔氏带着东子和杏儿,还有来帮忙的二儿子和小儿子,五个人一整天都很忙。

“奶奶,若是每天生意这么好,这铺子里只你和爷爷、表哥的话,那肯定是不够了。”如花过来也帮着给客人端了几碗灰豆子上桌,现在已是太阳下山的时间了,这陆续的,还有从镇子上或县上回村的人,进来吃饭。

崔氏又舀了两碗灰豆子,东子过来端了出去。

崔氏这才抽空和如花说:“今儿个是重新开张的第一天,也许是人家想吃的时间长了,才会来这么多客人,估计过几天就不会有这么多人了,我和你爷爷、你表哥,三个人差不多,忙时,把你梨儿姐或是杏儿姐叫过来帮忙都成。你二婶有两个孩子要带,她可是一点都抽不空来帮忙的。一大家子的饭都还是杏儿在做,你二伯在家时,还帮着些,过一阵子,要是你二伯去了镇子上,那这家里的家务活怕是都得交给你二婶干了。”

如花就问:“这些日子大伯家的面条卖的还好吗?”

崔氏说:“各村里来换面条的也就一天十来个人,就是县上和镇子上常有人来买,一买就是十几、二十几斤的,现在买干面条的多了,那个放的时间长,不用老跑来买。”

“嗯,可不是,放到锅里煮了,湿面条和干面条也就是煮的时间长短的问题,要是嘴巴没那么细的,这吃湿面条和吃干面条都成。”

“是啊,湿面条是新鲜吃着香,但咱家这铺子远了些,有些没有驴车、牛车的,也不愿意跑这个路,有那一个时辰,自己和了面擀面吃就成,不必来买。”

如花看崔氏有些累了,还是劝着她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奶奶,你和爷爷岁数都大了,本来做这个灰豆子和肉夹馍、油炒粉就累人,还要不停地招呼客人,又要洗碗洗筷子。我觉得,你们还是考虑一下得增加人手,这铺子大了,三个人还是太少了。而且,以后还得多加几样小吃来卖,不能总就只做这三种吧。”

吴和邦收了碗筷回来,听到如花的话,就说:“嗯,是得再想想,这铺子大,我们三个还真照应不过来,东子又跑堂又收钱的,孩子跑来跑去的,我看着都累。现在邻村来这里吃的人也多了,忙的时候三个人确实不够,也总不能老叫杏儿和梨儿她们来帮忙,原先就说过这铺子里挣的钱怎么分的,要是老叫人家孩子来,是得把这钱也得给孩子们分了才是。”

如花知道吴和邦的心思,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能亏了哪一个儿子。

“如花,一会儿你和你爹、你娘都过来,爷爷再把这事和你们商量商量。”

“哦,爷爷,你定就好了,不用和我们商量的,我们家也没做什么事。”

吴和邦却说:“不行,你们三个得来,这铺子的钱可都是你们出的。”

回到家,二河过来跟如花说,那两个在蓄水池里挖泥的长工,又挖出来三只甲鱼。

“他们有没有说那水池子得挖多久就能挖完了?”如花问二河。

二河说:“小的问了,说是再有两天,他们两个就能挖完所有的泥,把池子清理出来。”

如花微一沉吟,说:“行,那就大后天再提醒我,我看需不要挖水池把甲鱼养起来。挖出来的那十几只,你叫赵婶小心养着,喂些小鱼小虾,或是剁些鸡鸭的内脏、蚯蚓什么的。”

“好的。”二河答应着,去跟赵婶说了。

如花到正屋里的书屋去看,伍立文埋首在几本书里,认真的准备着四月十二的府试。

“爹,爷爷叫你和娘一会去一趟爷爷家里,他有事要说。”

伍立文从书本上抬起头来,微笑着看着如花,说:“好,如花,你过来,爹有事问你。”

如花走过去,坐在伍立文对面的椅子上,看着她爹。

“如花,你们是不是准备不和福惠居酒楼做生意了?”

如花眼神一挑,说:“爹,你为什么这么问?”

伍立文似乎是考虑了一下要怎么说后,才开口:“爹是这么觉得的,而且,那个尚老板的外甥女邀请了你几次,你都回绝了,还有那个咸鸭蛋和松花蛋,我听刘掌柜的意思是说他们福惠居酒楼想要一家独营的,但你并没有答应,给他们的量也比给回味居酒楼的少,所以,爹觉得你对福惠居酒楼这生意的态度上发生了些变化。”

如花想,也许是自己表现的太明显了,所以连伍立文这一天到晚心思放在书本上的人都觉察到了。

“爹,我的态度这么明显吗?”

伍立文一愣,看如花微苦着的脸,不由地笑了,说:“爹是清楚你的脾气才感觉出来的,估计刘掌柜他们应该还没有觉察。能说说为什么不想和他们做生意了?”

如花晃着两只脚,仰着脑袋看屋顶,“他们的酒楼已经是最好的了,不需要我们再去锦上添花,保持现在这种合作关系就成,并非不是和他们不做生意了。”

伍立文想了想,“生意的事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不要太激进,也不要太卑微,我们的一切并非是别人施舍的。”

如花轻笑一声,“爹,我知道了。”

次日,县衙的吴捕快亲自带来了吴主簿的口信,说是后天县衙要公开出售一批铺子和田地,这其中占大头的就是常家的那些资产。

如花再次把手头的银两都盘算了一遍,还好,这些日子在颖州府商品展销会上的订单都陆陆续续出了货,同时这货款也一笔笔的进了账。

手头有八千两的银票,还有丽人坊和仙粉店、伍家铺子这些天收来的现银六百多两,那赏赐的黄金还剩下八十两,加在一起也应该足够的。

说到这赏易的黄金,因为一道圣旨来的突然,要给宣旨的林公公少不了的给些贿赂,如花就把那一百两黄金拿出来了二十两来塞给了林公公,这比给他银票更表达他们一家对他的尊敬。

准备了一下,如花去了趟县里,到铺子里去看了看,然后去见了奶娘和郑雪、郑洋。

“婶子,我来了。”

如花跑进院子,没看到孟氏和郑雪,便喊了起来。

孟氏和郑雪、郑洋听到如花的喊声,从屋里出来。

“小姐,你来了,快,快进来坐。”孟氏拉着如花进屋,郑雪去端茶给如花。

郑洋则端了点心过来,“小姐,吃块点心,我娘和我姐昨天做的。”

“嗯,好啊。”

如花笑眯眯的拿了郑雪递给她的帕子擦了擦手,这才拿了块绿豆糕吃了起来。

“小姐,味道怎么样?”

如花咽下去,“嗯,不错,味道正宗。婶子,过些日子咱们的点心铺子开了,就能让更多的人吃到这么好吃的点心了。”

郑雪笑着,“是啊,别说别人,就是我们这做的人,也爱这点心的味道。”

孟氏叫如花喝了些水,问她:“舒雯那边小姐打算怎么办?”

如花用帕子擦了擦嘴,神色淡淡地说:“不理她。”

郑洋眼珠子一转,说道:“这雯姐姐和以前不太一样了,似乎有了个有钱的舅舅,就觉得自己高贵了不少,小姐,你放心,她来求了娘几次,娘都没答应她。而且,她每次来时想进厨屋瞧,我都把她挡回去了。”

如花点头,冲郑洋竖了下大拇指,说道:“郑洋,就知道你是个机灵的。”

“婶子,和你们一起学点心做法的,送去了两个给颖州府那边的点心铺子,这边只就剩你和郑雪还有武乐,我想着,我将来的发展重心其实是在南柳镇,所以,到时候我会把你们安排在南柳镇去。现在,我需要你们先在县里打好基础,练练手。我会只派武乐去南柳镇,给他配一个厨工,这县里和镇子上的伍家点心铺就这样开起来。”

孟氏点头,慈爱地对如花说:“小姐,一切听你的吩咐,你叫我们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这边又叫了武乐过来,跟他说了这些日子还是每天和孟氏母女一起练点心的制作手艺。

在如花来县里的时候,舒雯听到如花回来的消息,跑到了大吴村,但二河告诉她二小姐去了镇子上。

舒雯就坐着马车跑去了镇子上,却没找到如花。

过了一个时辰,丽人坊的张掌柜才说如花有可能去了县里,于是,舒雯又跑回了县里,可惜,孟氏说如花半个时辰前就走了。

舒雯看着天色,不甘心的又吩咐马车夫去大吴村。

如花此时却坐着驴车和袁琦去了大相寺。

知客僧带着如花和袁琦到了一间客斋,还没坐下,了行大师就来了,见了如花很是亲切。

“小施主,贫僧可是许久不见你了。”

“了行大师,小女是有些日子没来了,了行大师可好?”

“阿弥陀佛,贫僧一切都好。”

了行大师请了如花坐下。

如花说:“了行大师,小女有话就直说了。”

了行大师微微一笑,“小施主有话请讲。”

袁琦站在院子里等如花,半个时辰后,如花面带微笑地和了行大师一起出来。

和了行大师告辞后,如花和袁琦往大吴村走。

本来好好的天气,突然狂起了风,不一会儿,豆大的雨下了起来。

如花叫袁琦把车厢上的牛皮撑开来,遮了车厢,一直遮到了驴子上方,袁琦赶着驴在一处背后的地方停下来,想着等这场阵雨过去后再赶路。

如花透过车窗向外面看了看,不由地嘀咕着:“又是这个地方。”

袁琦回头,问:“小姐你说什么?”

“没什么。”如花脑海中浮现出那个骑在马上的身影,还有那爽朗的大笑声,以及飞速地抢走包袱的那个大胡子大叔。

阵雨来的快,也去的快,雨过天晴时,天空中一道炫丽的彩虹,如一座七彩的桥一样架在天空中。

如花大口地呼吸了几下,口鼻中全是清新的雨后含着一丝泥土芬芳的气息。

回到家时,二河禀报说舒雯今天来过,还跑去了镇子上找她。

如花转身就忘了这事,回屋去完善她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在等待县衙出售那些店铺、田地的这两天里,如花每天中午和晚上做饭前,都会去爷爷家,给二伯吴立德教热干面和油泼面的做法。

其实,这两种面做起来并不难,主要是调味的问题,如花给吴立德示范了几种经过不同加工调味的热干面和油泼面,众人尝了,就是不同的味道。

“二伯,这些味道中,你可以选择两种,先做来卖,等大家的口味适应了,你再加一些花样。到时候出个干锅热干面,或是牛肉油泼面,其实面都一样,但你加了不同的蔬菜和调味品,就会变的不一样了。”

吴立德点着头,“嗯,我再做几碗试试,如花,你叫你爹娘和志勤他们都来尝尝。”

“好。”

给吴立德教完了热干面和油泼面的做法后,吴立德就准备去镇子上摆个面摊了。

爷爷的小吃铺子爷爷重新定了人选,除了奶奶崔氏和表哥东子外,爷爷叫大伯娘和志森都去帮忙。

小叔吴立武的荆条片的量比较大,现在一家人都忙着,吴立武便叫了吴志青和吴志望两个来帮工编荆条片,一个给他们两文钱。

吴志青虽身体孱弱,但极爱读书,村长就是叫他来记录红薯和土豆的种植方法的,平时他也没有什么事,听吴立武叫他编荆条片,他自然是乐意的。

吴志望是二婶婆的二孙子,是才成亲的吴志希的弟弟,是个干活实诚的人,吴立武自然也就叫了他过来。

终于到了县衙公开售卖那些店铺和田地的日子了,一早,如花和伍立文收拾好,两父女一起坐着驴车去了县里。

县衙开了门,有意购买店铺和田地的人依次拿着县衙给发的号牌进去,县衙在两天前公示了此次要卖的店铺及田地情况,有意购买者都需提前去县衙登记并领取号牌。

如花和伍立文一起进去,到了偏厅里,来的人不多也不少,大概二十几人,见到伍立文和如花,许多人都上来打招呼,毕竟这位虽说是农民的人,有一位六品的夫人,还是皇上亲封的。

伍立文和如花和众人见礼问候,整个大厅也算是一片和睦。

尚老板也在其中,极为热情地伍立文、如花打了招呼,并请着伍立文和他坐在了一起,如花站在伍立文的身旁,只乖巧地微笑着。

半盏茶的功夫后,县令孙继科带着方师爷和吴主簿来了,众人纷纷起身,向孙县令行礼。

“诸位,请,请坐。”

孙县令面带微笑,轻轻地摆了摆手,众人见孙县令就座后,才依次坐了下去。

接下来,就直接开始了,由方师爷诵读了一遍今日所要售卖的店铺及田地的情况,然后就由在座的人分别写下自己要买的店铺及田地名称,并标明自己的买价。

县衙所售卖的价格不公布,若一个店铺只有一人中意要买,且买价不低于县衙的定价时,则此人只需付银子办手续即成。若低于县衙的售价,那此人就需决定是否要买,不买的话就算了,买的话要按县衙的售价来付银子。

如果一个店铺有两家及以上者中意要买,则价高者得,同样的,不能低于县衙的定价。

方师爷念完了那些店铺及田地的时候,尚老板的眉头紧紧地皱着,瞥了眼伍立文和如花,尚老板起身,微笑着对在座的孙县令一作揖,问道:“孙县令,不知为何这份所念的清单与张榜公布的不同呢?似乎是少了那么几处。”

孙县令微微一笑,说道:“是,此次售卖的店铺和田地原本有四十七处,但因有两处原本是有主的,是县衙里的人一时疏忽,写在了原来的那份单子上,后来发现后,就又核对了几次,这才又发现了三处,是属于大相寺所有。今日宣读的这份清单,上面的四十二处店铺也好、田地也好,你们中意的,都可以买。”

尚老板诧异地看了看孙县令,微垂了下眸子,继而又向孙县令作了个揖,回坐到椅上。瞥了眼伍立文,看他已写好了单子,交到了方师爷的手上。

尚老板看中的两处已不在售卖的单子上了,他想了想,就写了较原先看中的那两处稍次些的写在了单子上,交到了方师爷的手上。

四十二处地方中,店铺共三十一间,田地共十一处,最大的一片田地有二百一十五亩,最少的一片田地也有四十七亩。

伍立文依着如花的意见,在单子上写了四间铺子,三处田地。

收齐在座的共二十六位的单子后,方师爷和吴主簿一一对照,按清单上的次序进行售卖,陆陆续续的,十几间铺子和五处的田地就都卖了出去。

伍立文和如花仔细地听了听,基本上这些来买店铺和田地的人所出的价钱和县衙的售价不相上下。

有几人同时争买一处时,那买价也是差的不多,最终,自然是稍高者如愿以偿买到了手。

轮到伍立文所写的几处地方时,很巧的,有两处和尚老板的相同,只他们两家在争归属权。

“位于县城西大街的这处店铺,还有城西的一百五十亩地,福惠居酒楼的尚老板和伍家铺子的伍老爷两人同时竞买,经比价,尚老板的出价比伍老爷的出价高,而尚老板的出价也高于县衙的售价,故此,这两处尚老板竞买成功。”

最新小说: 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开局贪污十万两,女帝跪求我再贪点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与你相守在七零 悄悄不再悄悄 四合院:摸鱼生活之我有聚宝盆 她逃,他追,和离后王爷他哭惨了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九叔:开局大威天龙,破戒马丹娜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