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折家(2 / 2)

李岱闲时常想那个高台附近有没有人路过过,会不会被人发现然后爬上去?那场异变之后自己直接掉了下来,不知道上面是什么样子,还有没有别的人穿越过来?如果有机会可以和狗子一起去杨坎子村落脚,再慢慢寻回高台那里回去看看。这一日李岱和狗子还有郭开道三个人正在军营内聊天,狗子说起他老家杨坎子村,并津津有味的聊起家中老娘的做的饭食。又想起自己和老爹都出来从军,家中只有老娘在,这一走就是大半年,不禁十分担心。

旁边的郭开道冷不丁插口道:“家里田谁种?”

狗子道:“这个倒不用担心,杨坎子村一百来户其中大半都是俄们杨氏宗族的,我爹当了十多年的村正,很有威望,平日里相互照应着呢。”

年轻人存不住烦心事,狗子一会就挤眉弄眼地和李岱描述他在城里见过的酒家歌姬的模样了。见李岱对此无动于衷的样子,狗子道:“和尚哥,你咋一点都不好奇呢?”

李岱摇摇头道:“曾经沧海难为水,你这种小把戏怎么上得了台面?我可是和苍老师专门学习过男女之事的,想当年我可是能够做到‘眼中有码,心中*’的至高境界。”

狗子被他说得傻眼了,问道:“这苍老师是哪里的告人,这种境界是什么意思,是参禅吗?和尚哥快给解说解说。”

连少话的郭开道也睁着眼睛催李岱快说。李岱笑嘻嘻地正要把狗子两个纯洁的少年引到罪恶的道路上,忽然远处传来集合的号角声:有新的军令传达全军。

这次的传信却不是麟州本部,而是麟州的铁杆盟友府州。不过相比麟州对党项定难军的骚扰,府州面对的辽国才是真正的庞然大物,现在传来的军令就是因为府州出了大的事情:契丹兵犯府州!

府州在麟州东北面,面积比麟州更小,辖区只有府谷县一个县城,人口数万,主政府州的割据势力就是佘太君的娘家――“折家将”,其实这个折家将才是戏曲中“杨家将”的原型。折家本来也是党项的羌族人,在府州算是小小的割据势力,不过已经完全汉化。

细数折家割据府州,最早可推唐代末年的折宗本,当时任“振武军沿河五镇都知兵马使”府州,当时称为“府谷”也就是后来的府谷县,即为沿河五镇之一。这位折氏先人,号太山公,在当地颇有威望,“因其所居,人争附之。”晋王李克用为河东节度使时,“知太山公可付以事,收隶账下,凡力所不能者,悉命统之”。折宗本“辑睦招聚”,以功封为上柱国。

折宗本的儿子叫做折嗣祚又名嗣伦,官至麟州刺史(辖神木、府谷两地)。神木就是现在麟州的辖地。到了折家第三代,折嗣祚的第三个儿叫折从阮。后唐李存浴耙源敝畈柯盼呋肌保蚊尤钗佣澜8荽佑烧蛏兀偕荩鄞尤罴慈胃莞笔埂:筇仆舛辏稚荽淌贰

后汉初年,府州升为永安军,折从阮即改任永安军节度使。前年的时候折家的家主折从阮入朝入觐,后汉朝廷罢永安军这个节度使,府州改隶河东节度使主政太原的刘崇管辖,所以现在府州归折从阮的儿子折德芾恚僦笆侨胃萃帕肥梗馐钦奂业谒拇6畚迥锞褪钦鄣呐奂业谖宕

整个折家军常年面对辽国和后来的西夏侵扰,一直在对抗敌国的最前线,直到北宋灭亡。可以说,自宋绍兴九年,上溯到唐末,折氏世守府州,达200余年,历九代之久。如再前推到唐初,则达500余年,当十数代以上了。后人称之“簪缨不替,其勋业彪炳史册,旧绝千古。”

现在府州面临辽国大军,太原的刘崇明显是做了缩头乌龟,府州本身兵力不过六千,虽然折家十分善战从来对辽国不假辞色,但是也担心寡不敌众,所以就向姻亲盟友麟州军发出了求援消息。折五娘本来打算等秋天的时候就要去太原找丈夫,现在听说娘家被兵,不由得万分着急,此时杨家的家主折五娘的公公杨信病重,所以折五娘干脆就催促现在麟州的主事,自己丈夫的兄弟杨重勋赶紧出兵。作为折家铁杆盟友,杨家肯定不能袖手旁观,这就是李岱他们得到集合的命令的原因,大家需要立刻集合,准备支援府州。<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最新小说: 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开局贪污十万两,女帝跪求我再贪点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与你相守在七零 悄悄不再悄悄 四合院:摸鱼生活之我有聚宝盆 她逃,他追,和离后王爷他哭惨了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九叔:开局大威天龙,破戒马丹娜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