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原本争论不休的演播室里,此时却安静的可怕。
所有人都在回味着刚才叶落念出来的这首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诗是写庐山的?
的确,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完全就是一首写景诗。
而且,在写景诗中也是极好的佳品!
前两句就直接让人脑海中浮现出一副庐山美景图,可紧接着作者就笔锋一转,从写景跳到了作者深思之后的感悟。
庐山的景色奇异,可为什么会有这般奇异的景色?自己明明在游览庐山,怎么就见不到庐山真正的样子呢?哦,原来是因为我在山中,想要真正的看清庐山,是得远离庐山的。
后边两句,直接将这首写景的作品,上升到了参悟哲理的高度!
这也是让这些文学大家们惊叹的地方,古人借景抒情的佳作数不胜数,可像是这首诗这般借用景色感悟哲理的作品却是不多见!
既是写庐山美景,又是借景说理!
尤其是景写的妙,理还说的清晰易懂!
难得!
简直是太难得了!
就这样的一首神作,可叶落刚才说的是什么?说好不意思在几位老师面前献丑?说让大家帮忙斧正一下?
你他丫的真是瞧的起人啊!
还斧正?
我都服了!我还斧个屁啊!
就这样的诗,你就算是把它放到整个历史中,它也是能排得上号的啊!
你让我研究研究还行,你要说是让我帮忙修改一下?
那你不是扯淡呢么?
好在,大家也都知道叶落那是故意的谦辞,也没人往心里去。
现场沉默了一会。
最先开口的是哲学协会的刘世博主任,刘主任感慨着说道:“这首诗写的真好啊,富含哲理。”
旁边的几位也都看向了他,不自觉的点了点头,等着刘主任的下文。
不过,说完这句之后,刘主任竟然闭嘴不说了,还嘴角含笑的看着众人。摆出了一副我已经懂了,但是我不说的样子。
这顿时让众人心里腹诽不已,搞哲学的都是谜语人是吧?这么欠揍么?
还是刘颖教授结果话茬,分析了一下这首诗。虽然大家都懂行,但毕竟是录节目,该说的话还是得说到位的。
“叶老师读的这首诗,除了诗表面的意思,更多的应该是隐喻。”刘颖看了看叶落,问道,“应该算是对《大唐诗豪传》的总结?”
叶落点了点头。
刘颖教授便又继续分析了起来。
……
诗词的品读与解析,一定要结合创作背景!
刚才叶落讲的故事,虽然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但仅仅只是第一层背景而已。想要理解这首诗的含义,还需要结合当下的事情。
这首诗,铁定是叶落用来回应关于《大唐诗豪传》各种争论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的不就是大家关于《大唐诗豪传》的不同解读么?
至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刘颖教授认为,庐山指代的是《大唐诗豪传》,为什么大家看不清《大唐诗豪传》的真实用意?只是因为大家被困在了自己的“山”中。
搞古代政治研究的,就只盯着书中关于政治环境、人民疾苦这一方面去解读。而研究诗词的呢?又只抓着诗词不放。
其他的各种流行观点,也都有着这样的毛病。
所以刘颖教授分析完之后,便看着叶落说道:“叶老师是想说,我们要摒弃自身职业方向,客观全面的去看待这本书么?”
其他人听到这话,也都若有所思。
不过,哲学协会的刘主任又笑着补充道:“刘教授理解的不错,不过还是有点不全面。我猜叶老师应该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说完,他又感慨道:“其实文学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具有思辨性的。如果不同的人在看同一本书的时候,得出的答案都是一样的,那才是文学的悲哀,也更是这代人的悲哀。”
说实在的,刘主任是有真东西的。
他虽然不是搞文学的,但对于叶落这首诗的理解却是最透彻的。
叶落借用老苏的这首诗,想要表达的意思,的确就如他所说的。
叶落用一首诗,直接把所有人的嘴都堵上了。
如果这个时候,再去争论这些观点的对错,那就已经不是学术上的争论了,而是别有用心。
节目录到这里,时间也差不多了,导演给叶落提示,让他准备收场。
最后,在众人的一片掌声中,叶落念出了结束词。
“好的,那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先到这里,观众朋友们,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我是主持人,叶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