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知和国师入朝!”
千年之前,中原王朝只有先知,统领王朝的祭祀,那任先知因封刘两族被当时的王朝皇帝判了斩首,后来接任的先知,就全是王朝的人。
同时,王朝还设立了一个职位,称为国师,与先知共同统领祭祀。
没人知道皇帝与先知和国师谈了什么,但是很多人都看到了,从皇宫出来后,先知和国师相继开坛做法,却始终没有再入宫。
皇帝通过兵部进一步发出指令,要求已经布防京城南线的大军,必须严防死守。
同时,一道接一道的旨意通过皇宫内卫直接发给三皇子李显,要求他哪怕是全军覆没,都不能让叛军出南阳一步。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京城内很快传出,千年之前被朝廷灭族的封氏刘氏死灰复燃,联合胡氏秦氏,昔日四大异姓王起兵反叛,南阳以南已经尽数落入叛军之手,当朝太子李煜,被叛军活捉,生死未卜;三皇子李显目前驻守南阳以北,情况不妙。
流言四起!
京都府尹派出衙役四处逮捕“传谣”之人,可一传十,十传百,越演越烈!
回到南阳前线,将军府亲卫队和预备队已经跟大军汇合,整支将军府嫡系全线压上,利用自身武器装备的优势,不断袭扰李显率领的大军。
而李显,则始终抱定龟缩不出的战略姿态,不断抢修工事,准备与“叛军”玩持久之战。
在李显看来,以一国抵一域,叛军迟早会败!
目前最紧要的,是如何破解“叛军”的武器装备方面优势,虽然他始终龟缩不出,但每一次的袭扰,总会带走数十条人命,在大军中很容易引发恐慌。
李显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以人数压制敌人,可皇帝老子始终不派兵支援,就靠他手中的15万不到的大军,连人数优势都没有。
李煜的日子,过得极度舒适!
度过初来的紧张后,他发现,封小刚夫妻俩说的,只要他不跑,就给他绝对的自由,这不是一句空话。
如今的李煜,甚至可以申请跟随将军府嫡系一起到前线,观看他们是如何打仗的!
平时没事的时候,李煜还可以到指挥大账,听将军府各级指挥员分析如何打仗,跟封小刚和刘思雨一起喝酒吃茶,谈天说地。
这哪是俘虏?这完全是贵宾待遇!
作为中原王朝太子,李煜兵法不行,但治国理政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水平。
不过,在跟封小刚夫妻俩谈过数次之后,李煜也只能甘拜下风,这俩根本就不是人,无论哪一方面的见解,对李煜来说,都是未曾听过的,整得他怀疑人生!
在数十次试探性的袭扰之后,将军府的联合指挥部终于确定了对李显的攻击方案,你既然总是龟缩不出,那我就大军压上,逐步吞噬你的阵地,利用武器装备的优势,以及将军府嫡系部队的单兵、小股部队的战术配合,特别是亲卫队和预备队的冲锋突击能力,硬生生从李显的龟缩防线中,杀出一道口子,将军府嫡系大部队,投送到了中原王朝大军的后方,对李显形成了包围!
艺高人胆大的亲卫队,还不满足于现状,在部署好后方包围阵地后,杀回来带领苗疆各族组成的联军大部,再一次撕开防线,基本上彻底切断了李显退回京城的可能!
完成包围部署后,将临场指挥交给预备队将领和各族将领联合指挥,亲卫队全体队员快速消失在营地中。
他们去了哪里?
两人一组,四人一组,杀进中原王朝的阵地里去了!
四处传出的枪声,吹响了汉朝大军进攻的号角,而已经杀入中原大军阵地的亲卫队,则在无情地收割着敌人的生命,近乎百发百中的准度,敏捷的身手,杀得中原大军整个阵地防线人心惶惶。
对于十几万大军来说,死一两千个普通兵员无关紧要,死一两个千户,都算不得大事,可是如果死的是副指挥使甚至副将,那可就是大事了!如果死的是将军,那整支部队可就群龙无首!
汉朝太子、亲卫队1号刘庄,带领十余个队员,纵横于敌军阵地之间,他这支十余人的小队,除非万不得已,不然都不用枪,全是用刀剑之类的!
从杀回阵地防线的那一刻,这支小队就有明确的目标——找到并彻底摧毁李显的指挥部。
对于刘庄及众亲卫来说,还是第一次使用这种战法,被封小刚和刘思雨称为特种作战的战法。
除了刘庄的小队,其他小组的真正目标同样是李显的指挥部,只不过,各小组需要不断袭扰,逼迫已经隐藏起来的李显指挥部必须现身指挥——不现身,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士兵被屠杀,失去指挥系统指挥的士兵,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这一仗会输得更快!
缺乏有效的系统指挥,中原王朝大军,只能各自为战,这给亲卫队员们的猎杀敌军首领增添了更大的可能!
终于,副指挥使、指挥使、副将开始出现伤亡,相对较为隐蔽的李显指挥部,陆续迎来各部的传令通讯兵,各部的将领认为,龟缩不是办法,再这么下去,不只是兵员,连百户千户等全都被拼光了,那还打个毛线?
李显也很无奈啊,他初始的判断就是,敌人不会大规模的突击到他的后方去,可人家不只是这么做了,还连续做了两次,然后貌似带队的那群凶人,又杀回来他的阵地之间了,这怎么搞?
李显的第一个命令,让他短暂的逃脱生天,那个时候的运气,确实站在了他的这一边。
而他的第二个重要的命令,就是全力突围——往京城方向突围!
想法是好的,但他低估了封刘两族联军跟亲卫队之间的差距,更是低估了整个将军府嫡系的实力!<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