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一切都是无声状态。
但却也是因为无声,所以震撼。
“这……怎么……骨片空间……”洛宁当然没有忘记,自己第一次进入骨片空间内,也有这么一种场景,石碑,特殊的句子,天地为之震撼的力量。
“难道,这就是词”
还未等洛宁反应过来,石头上面便在度出现一行小字:“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
只见得一道女子身影盘坐在山崖之上,而山崖之下,不再是最初的清溪山林,而是浊流奔波,陨石天降,在天火地火相映里,这道女子清影缓缓起身。
手掌半托而上。这一切洛宁都无法看分明,只有一道朦胧而已。唯一能够辨清的,便只有那女子手上五彩之色。
而这位女子,现在赫然是缓缓踏莲而上,一手补天!
洛宁的瞳孔瞬间睁大。他发现他再也说不出什么话来,而此刻,画面陡转。一切都回复到了最初。还是那座山崖,那块石头。
正待洛宁轻轻松上一口气缓过神来之时。突然一道苍老的身影便是从山崖的一端缓缓走来。脚踏虚空,却是拄着一根拐杖。而这身影则是在来到石头之前,却是慢慢停下。把手轻轻放在石头之上,不断摩挲。
于摩挲中,两竖小字也是慢慢出现:“野烟荒草路。先生柱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
风云交回,雨丝蔓延。
在雨丝之中,那道苍老的身影逐渐模糊,逐渐模糊,直至洛宁看不清他到底是否存在。而石头却还是那块石头,一如既往的清晰。
雨丝不断的在石头上面缠绵,终于是湿润的浸出一行小字:“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只见得三四个垂髫少年,拿着打火石不断敲击着这石头,而在另一边,则是牛羊的磨角。
一切都很和谐,但是为什么,洛宁很想哭。
毕竟他见证了这块石头的风光。虽然画面并不清晰,也是只有半个片段,但是洛宁却是能够推算的出,如果不出意外,这块石头便是最初那不周山触破所爆裂而开。但也是被那女子补天所遗弃的。
纵然如此,它的风光,依然无可比拟。
但是如今呢。儿童敲火,牛羊磨角。
洛宁忍住情绪,继续抬头看着。在敲火磨角中,石头上面便是再度出现了一句小字:“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
敲火也好,磨角也好。一切都没有消失,只是在石头的背后,仿若孔雀开屏一般的,出现了千丈翠屏。与此同时,一滴乳白色的甘泉便是从这翠屏最顶端处缓缓滴下,流过翠屏,也流过石头,直至,滴入山崖。
“结亭三四五。曾相暖热携歌舞。”
四五凉亭,百人相聚。各自携酒,换的一副似醉似醒模样。也曾高吟,只是多了一行欲语却流的泪。
一切都归于模糊。所有的繁华,都仿若是为了映衬着一个人的寂寞。
对,在此刻洛宁的眼中,这块石头,便已然是一个人的模样。
这石头,便是人啊。
天色阴沉下来,暝色暗归,缓缓潜伏。星光则是在天空上闪耀,一轮残月将那清冷,打在石头之上。
打在石头出现的最后一行字上:
“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未等洛宁反应,场景陡然崩塌。一切都恢复到最初,还是那半掩的门中,那个半人高的柜台面前。只是,洛宁未曾睁眼。
古来寒士呵。
ps:先附上此词来处。
《归朝欢・题晋臣敷文积翠岩》
辛弃疾
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柱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
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曾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其实我一直再想如何把传统诗词融入小说之中,这种想法在我一年之前便已产生,并且为之所行动。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火大的《儒道至圣》。
我在构思的时候,询问过多人的意见。不少人都对我说你是疯了吗。诗词融入小说怎么会有人看呢?
但是我真的很想试试。我也知道,在一年前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一开篇就是以另外的角度来写,到达现今,方开始正式出现诗词。
现在我只是想单纯的讲一个把诗词融入的故事。如这章,也如第十五章。
如果我说,我真正想做的,是利用小说这个平台,把诗词推广出去,会有人信吗。
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呵。
最后,成绩惨淡,各种求。<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