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综合其他 > 宋扬天下 > 第一百二十七章:日本新都

第一百二十七章:日本新都(2 / 2)

韩存宝用望远镜观察着战场的变化,一旦发现哪里的门卫军人数比较密集,重甲步兵推进不了,就让火箭炮车发射火箭,打散敌军。五百铁骑兵在薛奕的带领下,在敌军后方来回冲杀奔射,遇强则退,遇弱则进,矛头始终指向藤原果果所在。

日本近卫军以重甲步兵为核心,跟随一伙伙的重甲步兵在敌军军阵穿插推进。在重甲步兵与火箭炮兵的配合下,藤原氏门卫军终于要崩溃了。藤原氏门卫军竟然逐渐被宋日联军分割包围,伤亡惨重。

藤原氏门卫军崩溃后,一支骑兵护卫着藤原果果撤出战场,但是后路已经被七梢炮给堵住了,七梢炮不间断地发射霹雳弹,让藤原果果不敢冒险从后路冲出。于是只好朝左翼丘陵地带的树林逃去,而薛奕则率领铁骑兵紧追不舍。

整个京畿平原到处都是乱兵,韩存宝也不理会,任由他们逃散,宋日联军有序地向浪速城推进。随后,清源武则成功招降了浪速城。

三天后,苏轼与薛奕率领五千大军进入平安京,白河天皇亲自出城迎接。一手拿笔,一手拿刀,让苏轼更具有吸引力了。苏轼刚开始达到浪速城港口时,还没有人知晓,然而,京畿大战后。苏轼便抢了薛奕的战功,整个日本都知道是苏轼率领大军平定了藤原氏的叛乱。

从文名上说,苏轼可以和唐朝的李白比肩。然而,此时此刻,苏轼的名气已经超过了李白。李白只有一个诗仙的名头,而苏轼是大宋的礼部尚书,出将入相。与历史上落魄的苏轼相比,现在的苏轼在政治上的成就已经超过了他在诗词上的成就。

苏轼进入平安京,不仅仅是平安京万人空巷,整个日本都万人空巷了,许多日本文人听闻苏轼之名,纷纷从日本各地涌往平安京,只为能够亲眼看一看苏轼。

半个月后,赵顼收到了苏轼的奏本,奏本中对日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日本人的性格,日本的地理环境,日本的文化等等。赵顼随后把这个奏本交给了文明学府,让专门的研究人员进行审核研究,以便制定对日本国的外交国策。

对于日本,因为来自后世,赵顼没有被现在的宋日友好,宋日几乎成一家的局面所迷惑,赵顼对日本的防范是来自骨子里的。赵顼一直在想历史上的元朝,为什么会征战日本失败?一番分析之后,赵顼大概知道了原因。这个原因和军事技术,军队的士气等没有关系,也和日本所谓的神风没有关系。

事实上,元朝征讨日本,开始是胜仗不断的。日本武士式的军队太落后了,对集团式的战术根本没有概念。当面对元兵时,日本武士单打独斗式的械斗,根本无法战胜元兵各兵种配合,集团式的作战。元朝征讨日本失败的原因,和征讨交趾、爪哇、占城失败原因是一样的。根本原因是打仗时抢不到东西,海外各国地广人稀,物产贫瘠。抢不到东西,也就意味着出征的大军无法获得当地的补给,意味着这场战争无法为大元朝廷带来财政收入。以战争掠夺为财政来源的元朝,自然也就没有了后续的财政力量支持他的征战。

现在的大宋则不同,战争掠夺的不是直接的财货,而是自然资源,是土地人口矿产。大宋军队的背后是追随而至的商人地主百姓,是大宋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占领一片土地,都要进行开发,自己生产财货。

在赵顼思考如何加快发展速度,实现中华文明的突破之时。日本和大宋变法开始的时候一样,也着手迁都了。白河天皇决定把都城迁往关东的奥羽国。比起赵顼的急躁,白河脾气更糟糕。奥羽国现在还不是日本的国土,驻兵在关东防御奥羽国的安培氏已经联合奥羽国反叛。在历史上,这场反叛持续了十二年,分别称为前九年之役和后三年之役。平定这场叛乱的源义家父子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最后建立了日本第一个幕府统治――镰仓幕府。

不过,苏轼很乐意白河迁都。日本是一个崇拜强者鄙视弱者的国度,普通日本百姓一直想逃离日本这个狭隘的岛屿,宋日贸易日益繁荣之后,很多日本人背井离乡,跑到大宋谋生活。

苏轼上呈给赵顼的奏本,就日本国民的心里进行了阐述,指出日本百姓因为知道自己是一个岛民,由而产生了极度自卑而又极度自傲的矛盾心理。这个心理状态是一个导火索,如果日本仿照大宋变法改制成功,逐渐走向强大后,很可能会对大宋构成威胁。唐朝时,日本出兵支援百济,对抗大唐就是一个例子。

要改变日本百姓的心理状态,就得让他们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生活在蛮荒而贫瘠狭小的岛屿上的岛民。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宋人,认为日本岛屿是大陆的一部分,让宋日两国百姓能够自由地往来宋日两国,自由地通婚。这样的话,就能消除日本的畸形心理。

[就爱中文,92中文,9爱中文!]<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最新小说: 光宗耀明 民国:王牌飞行员 大明江湖我可死亡回档 重生之我在剧组加点拍戏 从雇佣兵到战争之王 知否:我是皇太子 天上掉下个牛魔王 我的姑父是朱棣 洪荒:吾冥河,以杀证道! 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