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宦明 > 第三百二十三章 新的格局

第三百二十三章 新的格局(2 / 2)

西南司司职四川、云南两省一切侦缉、情报事宜,重点是对于两省大大小小所有的少数民族势力的监视与情报获取。\\

通过人员的调整与补充,一个全新的东厂被杨宁牢牢控制在手中;而通过内外十二司的区域与职能划分,整个大明天下的内政与外事则全都清晰地掌控在杨宁的手中。这其中,除了中原司,其它各司都有涉外侦缉事务、而且都被杨宁确定为各司重点发展和侦缉的方向,自此,东厂的主要职能从“对内”开始向“对外”转变,成为大明朝廷保卫“国家安全”的精干力量、喉舌与利器!

东厂新任掌作自然是张为年,而原掌作、掌刑千户刑铁风,则调任锦衣卫北镇抚司指挥使一职,原北镇抚司指挥使黄锦因“贪贿营私、枉行不法”而遭到罢免,并移交三司彻查定罪。\刑铁风上任后也是毫不手软,比杨宁先前在东厂的手段可要凌厉的多了,升迁罢黜、调入调出,不出几日,整个北镇抚司黄锦的势力便被清洗一空,上上下下牢牢地被掌握在了刑铁风手里,也等于是彻底掌握在了李太后手中,对于刑铁风的表现,李太后是非常的满意。

东厂锦衣卫变动的同时,朝中三司六部百官也经历了一轮新的变动调整。变动较大的,自然是张四维的吏部侍郎一职与张本直的户部尚书一职。

张本直是因为在户部尚书任上,幕后唆使户部原山东清吏司郎中王泮,贪墨黄河水灾赈灾和治理的银两,所贪数额巨大,情节恶劣,结果王泮家产被抄、人头落地,而张本直则也是落得个家产被抄没、充军荒凉之地的下场。\

至于张四维,本来因为其背后勾结点苍派及卜昌亲戚旧部行刺杨宁的事情,李太后对他恨得咬牙切齿,杨宁也立定主意要彻底将张四维整垮、进而暗中取其性命。但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邓千乘又被小乐子击毙于开封黄河浅滩,李太后一时间却找不到罢免张四维的借口,她本想干脆下一道旨意,强行罢免了张四维,但却遭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这个阻力竟来自于李太后的“娘家人”,国舅李高,也即李太后的亲弟弟、万历皇帝的亲娘舅,据说为了张四维之事,这李高亲自进宫求见了姐姐,万般恳求,甚至撒泼使赖,扰得李太后心烦不已,心下十分为难,为了杨宁,她绝不甘心轻易放过张四维这等欲取杨宁性命的人,但自己娘家的亲弟弟的请求又不能置之不理,更何况这李太后非常的孝顺、对娘家人感情也非常深厚,与父亲武清伯李伟一样,自小就非常疼爱她这个年幼的弟弟,既然李高如此费心求情,李太后若是断然不理,自己父亲那里也交待不过去,因此,李太后是百般为难。\

杨宁得知此事之后,自然一下便想到这张四维肯定是知道行刺自己的事情败露,生怕李太后追究,自然是托关系、找门路,希望能逃过一劫,通过其儿子张文康,自然就找上了这国舅李高的门上。\

据说这李高与张文康、冯邦宁等一干纨绔子弟十分臭味相投,平日在京城里是招呼一帮狐朋狗友,寻欢作乐、为所欲为,闹得整个京城是乌烟瘴气,人人敢怒而不敢言,因为这帮子纨绔子弟的后台实在是太硬了!

这李高为人听说是既爱财、又好色,这次张四维父子想必也是下了血本,才激着李高在其姐姐面前使出如此大力气,百般求情苦恼,甚至抬出父亲武清伯李伟来压李太后。杨宁思虑过后,当即进宫求见了李太后,表示出了暂时放过张四维的意思,他不想让李太后为难,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张四维总也要落到自己手里的,到时候再收拾也不迟,这次掌握证据不够,确实也不是最佳机会。

对于杨宁的宽容和理解,李太后自然是感动非常,若不是万历及其它伺候奴才在场,只怕她对杨宁便又要投怀送抱了。

虽然卖了李高的面子,但李太后总是个凌厉泼辣的心性,岂能如此轻易便放过张四维,因此,朝廷一道圣旨下来,原“京城顺天府吏部侍郎张四维”,很快便成了“南京应天府礼部侍郎张四维”,并即刻赴任。

这一下,张四维便从京师大朝廷的显要大员变成了南京小朝廷冷衙门的闲散官,正可谓是从天上掉到了地下,也算是暂时出了一口李太后的恶气!

随着张本直的丢官去职、张四维的被贬,高拱在朝中培植的最后两棵大树被砍倒,而一大批张本直、张四维一系的小鱼小虾也被张居正趁机清理干净,朝廷上上下下已经难以再觅高胡子的“身影”,这代表着高拱一系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经过这一系列朝廷内外人员的调整与变动,新的势力格局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最新的小说章节更新_,更新及时)<div>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