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第二天清晨,孔子便和子路等人启程前往卫国,他准备先去卫国看看,随后便回到自己的故乡鲁国。
走在路上,子路数了一遍却没有发现李懿,他知道李懿是夫子最亲近的几个弟子之一,就问孔子:“李懿这孩子去哪了?”
孔子回答到:“他已经十五岁了,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也该去寻找自己的梦想了。”
子路想想也是,人总要有自己的理想,自己这不也是离开夫子独自在卫国施展抱负么,便不再说什么。
其实李懿比众人起的都早,天不亮就拿着一把长剑独自出去了。他并不是不想再见师兄们一面,而是怕兄弟道别时说到伤心处自己都不舍得走了。尤其是救出自己又照顾自己的子路师兄,还有平时无话不谈的曾点师兄...
李懿只身一人去了楚国东北方的桐柏山,那里是淮水的发源地,人烟稀少,比较适合练功悟道。
桐柏山峰连绵不绝,山腰之上云海缭绕。山势峻峭,景色奇秀,雄伟壮观。登高手用的剑锋利,而是说剑术高手出招的意境,意境中带有一种穿透力。
剑砍在人身上,和剑在水中挥舞是一个道理,只不过一个阻力大,一个阻力小而已。剑在水中会选择最小阻力的出剑路径就能挥舞的更顺畅,砍在人身上也是同样的道理。高手手中的剑,就像一把解剖刀。避实击虚,无孔不入。
至于那最后两招的两仪剑法,李懿的领悟还差的远。夫子传他剑法的时候他虽然理解了这两仪剑法的意境,然而理解归理解,真要实际运用起来,还得靠自己的感悟才可以。
李懿开始有些犹豫了,他在想,自己是应该留下来继续练剑,还是应该出去走左了?对于最后两招的感悟,李懿一直感觉无法存进,他也明白可能是自己的经历还有些不足,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两仪变换中的神妙。
突然有一天,李懿清晨起来,在山顶吐吸感悟,便听到远处传来了缕缕琴声。琴声与水流声遥相呼应,别有一番意境。
李懿就顺着琴声往水流的下游找去,走了几百步路,琴声越来越近,随后就看见水流边有两个人,个人中年人书生打扮,坐在石头上双手抚琴,另外一个樵夫,把柴堆到路边全神贯注的倾听着美妙的琴曲。听到尽兴处还时不时的拍手叫好,边听边描述着自己从琴曲中所感受到的意境。
“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随着曲调的转换,他又感叹到:“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
李懿走到不远处,也听下来倾听起来。虽然离得很近,但是李懿步履轻盈,加上两人都全神贯注,都没有发现他。
自从离开夫子已经三年了,李懿也已经三年没有听到夫子和曾点弹琴了。如今听到这悠扬顿挫的琴调,李懿便想起了夫子和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