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综合其他 > 天地任我行之二 > 第379章:异时空之帖木儿东征明朝之分析

第379章:异时空之帖木儿东征明朝之分析(2 / 2)

然而,就在“朝廷上下慌忙应对以求“亡羊补牢”之际,却事事难料,也可以说是天佑大明,让那穷兵黩武的“老匹夫”帖木儿喝酒醉死。如此,居然让“永乐大帝”朱棣虚惊一场,细想过后不得不加强西北的边防。

然而,历史重来,假如“帖木儿”在东征明朝途中没死,而是按照情报收集路线顺利率军进入中原,这这段历史或许别开生面,因为当时的“明成祖”刚登基不久立足未稳,未必能抵得过二十万精锐骑兵进攻。

其中的原因可以类比后世“清军入关”的情况,毕竟南京的“建文朝廷”不太配合朱棣各位“篡位谋逆者”。

第一,“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不惜诛杀了明军中一大批能征善战的武将,这对明军战斗力的摧残是空前绝后的,并且一直影响到“永乐年间”,而逃过一劫的一小部分优秀明军将领又在“靖难之役”中死于内战,未死于内战的属于建文帝的明朝中央军的将领,对于刚刚夺得大位的朱棣来说又并不值得信任。

当然了,这些“建文朝廷”的武将们对“新君”朱棣也充满疑虑,如果让这些将领带兵上战场与“帖木儿”军队作战,势必会军心不稳,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当然了,也许有人会说,朱棣完全可以不用这些人领兵!

不过,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因为不用这批将领带兵,那这仗基本上就不用打了,除非只靠朱棣自己带领的北方“燕军”嫡系部队,但实力太弱小了,就算是下令征召驻守在东北地区的“朵颜三卫”蒙古骑兵来参战,依旧没有必胜把握。“建文帝”的中央军才是明朝主力部队,国难当头,中央军的这些将领必须得用。

造成这种局面,“四子”朱棣恐怕还得埋怨自己的老爹“朱重八”,因为在“洪武”二十六年(西元1393年),朱元璋为了加强集权统治,便借口“凉国公”蓝玉欲图谋反,于是就开始大肆株连并故意杀戮功臣、名将。

因“蓝玉案”而被株连和杀戮者逾15000人!另外,朱元璋以“蓝玉案”为“契机”,不仅诛杀了“蓝玉一门”(全家老小),甚至连傅友德、冯胜、王弼等公侯在内,一律牵连。如此,便能减少“异姓功臣”对“朱姓皇族”之“家天下”的威胁,不可谓不“厚脸心黑”且“卑鄙下流”!但这就是“政治”!政治的本质就是“权力争斗”!

此案被诛杀的人绝大多数为明军中的武将,其中不乏很多身经百战、足智多谋的老将。而此前的“胡惟庸案”中,被诛杀的30000多人主要为文臣,因为朱元璋坚信只有将自己的“皇权”彻底掌控才能高枕无忧!

朱元璋这次对明军中众多武将的大肆屠戮,距离西元1404年的“帖木儿”大举东征明朝,在时间上也才过去11年而已,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明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恢复元气,因为被诛杀掉的明军优秀将领,绝非短期内就能培养出来。这也是“帖木儿”经过十几年反复收集明朝情报所得的最有价值的情报之一了!

而这在短短的十一年间里,明军还有四年时间在打“内战”,也就是“靖难之役”。而在这场“帝位争夺战”中,朱棣的“燕军”参战总兵力约为30万人,而“建文帝”的“中央军队”参战的兵力达到了100万人!

在“内战”中,“燕军”伤亡6万余人,而中央军队则伤亡超过50万余人!巨大的“内战”伤亡,让原本就元气大伤的明朝军队处境更是雪上加霜。若非之前的“鞑靼”和“瓦拉”被朱元璋反复打趴下,恐怕早就南下了。

第二,假如明朝为了对付“帖木儿”的东征大军,把主力部队调往西部迎敌,而作为明朝死敌的北方草原的蒙古大小部落必定会趁此良机,联合“帖木儿”的东征大军一起同时进攻明朝,占领中原,恢复元朝!

对于鞑靼、瓦拉、兀良哈等实力比较强大的蒙古草原部落来说,共同出动数十万铁骑突破“九边重镇”的明长城防线,并不困难。如此一来,蒙古骑兵大举南下中原,光是靠士气低迷的明朝步兵根本挡不住!

如此一来,大明危矣!攻灭明朝,恢复元朝,指日可待,毕竟从之前的“宋朝”两度被外族攻灭,在加上后世“满清入关”的情况再现,就算“大明帝国”军事实力再强,“永乐皇帝”再怎么能征善战,光是依靠实力下降且士气低迷的步兵,同时面对两线作战,根本无法抵挡两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骑兵进攻,此乃無解!

面对这种“死局”,就算是“朱元璋”重起于地下,恐怕也是无可奈何、回天乏术,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老朱家”一手创建的“大明王朝”土崩瓦解,最后重现千余年前“五胡乱华”的惨烈悲剧,那就是汉人被屠杀!

虽然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于西元1368年被明朝灭亡,而且蒙古人也被朱元璋派兵强行赶回了大漠草原,但并不意味着蒙古人就是强弩之末且不堪一击,因为“游牧民族”的血管里流淌着“凶蛮血液”,喜劫掠杀伐。

从1370年——西元1396年,明太祖朱元璋针对元帝国的残余势力先后进行了八次北征。在明太祖北伐之后,蒙古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但他们依然时刻威胁着中原地区,故仍被明成祖视作心腹大患。

而即后位的明成祖朱棣为了彻底解决元朝的残余势力,决定亲自率领明军进行北伐,先后五征蒙古。

那么,明成祖朱棣对蒙古地区的征讨规模到底有多大呢?从这一系列征讨过程中又能看出什么问题?

据《明史》记载:“明年(永乐八年,西元1410年)帝自将兵五十万众入塞。本雅失里闻之惧,欲与阿鲁台俱西,阿鲁台不从,众溃散,君臣始各为部……”如果史书记载是真的话,永乐大帝北征蒙古草原的规模之大,足以让人咋舌,甚至完全能与1500年前汉武帝北伐匈奴时发动的“漠北决战”的规模相提并论了!

这也可以从另一方面,真实反映出蒙古的实力依然强大,毕竟在此之前,朱棣曾派出仅有的十万骑兵“豪华阵容”深入大漠,结果全军覆没。要不然,明成祖朱棣何必出动如此规模巨大的步兵军团前去打仗?

设想一下,如果军事实力如此强大的蒙古人与西来东征的“帖木儿”麾下的实力更为强大的突厥人结成联盟,共同对付军事低迷的大明,那么大明的胜算能有几何?就算那50万步兵全都属“神机营”,恐怕也未必能有战胜把握吧?以上这些原因,正是西元1404年帖木儿东征大明,明成祖朱棣可能不敌的原因所在。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愿《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说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与感悟!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欢迎阅读我的书)<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最新小说: 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开局贪污十万两,女帝跪求我再贪点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与你相守在七零 悄悄不再悄悄 四合院:摸鱼生活之我有聚宝盆 她逃,他追,和离后王爷他哭惨了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九叔:开局大威天龙,破戒马丹娜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