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都市言情 > 红杏枝头 >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1 / 1)

 我喜欢曹禺,因为他把周家与鲁家几十年的恩恩怨怨在那场《雷雨》交加的前后交代得清清楚楚,通过剧中人物一个个的回忆和叙述使得那些原本已经变得模糊和遥远的往事、和秘密在那场《雷雨》到来的时候重现在每一个观众的眼前,就使得我们知道了在那个舞台上不仅突出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环境、时代的强烈不协调所导致的矛盾,最精彩的莫过于一点点积累的悲剧在最后一刻才爆发出来,化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雷雨》,无比强烈的震撼了每一个人的灵魂。()\不能不承认《雷雨》带有很多欧洲新话剧的痕迹,但这部剧作无疑是曹禺先生的创作巅峰,也是中国话剧的一座丰碑。于是就有了《红杏枝头》的第一部争奇斗艳的24小时,就有了第二部惊险刺激的12小时,也有了第三部风生水起的6小时。\

我喜欢阿瑟?黑利,这位美国畅销书大家总是喜欢将故事的发生集中在某一个时点上,总是喜欢将所有的人物的活动与那一个时点相联系、相交错、相碰撞、相融合,无论是《航空港》、《汽车城》,还是《钱商》和《最后的诊断》都是如此。\这位多产的作家总是让众多的人物在那个时点之中牵引出许许多多已经过去、但与这个时点有关的故事,小说会一点点的加深读者的印象,会一点点的丰满人物的形象,会一点点的塑造每一个人物的性格,会让每一个读者都为之爱不释手,甚至如痴如醉。\不知各位看官会不会有此同感?至少我是这样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的。所以我一直进行类似的尝试,也卖弄一下自己的习心得,于是就在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就是《红杏枝头》第一部里面增加了这方面的一些因素,也模仿了其中的一些技巧,不过是不是有些东施效颦?见笑、见笑。

我喜欢赫尔曼?沃克,这个曾经写过《战争风云》、《战争与回忆》的美国作家相信不少人还记得他的大名,在中国也有不少与我一样的粉丝。\他在那两部宏篇巨作里面“尽很大的努力给一次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描绘一幅真实的、宏伟的图景。”这部洋洋七大本的大作按照中文版的《出版说明》解释,就是“故事叙述生动,人物性格鲜明。\”而这位前美国驱逐舰军官能够将各种人物、各个阶层、各个事件、各个时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且收放自如、天衣无缝,就叫人佩服了。于是,各位看官就会在第二部里面找到许多极力效仿的痕迹。有一点要说明一下,人家可以将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希特勒、墨索里尼逐一道来,我们却不能提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名讳,不过看看校长的一些表现,以及那个喜欢吹胡子瞪眼的老头子也许可以让大家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了。\

我也喜欢亚历山大?仲马,也就是世人津津乐道的大仲马。但凡读书之人不可能没有读过他的书,据说著作颇丰,我家的书柜里就藏有满满的两排他的厚厚的长篇小说。\不过这位法国作家最为著名的就是《三个火枪手》(又译为《三剑客》)和《基督山伯爵》(又译为《基督山恩仇记》)。从很早我就有一个梦,如果有可能,我也一定写出一部这样的作品,一定要塑造出一个顶天立地、快意恩仇、历经磨难、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这也就是我在第三部的王大年身上寄托的期待。\一年以来写写停停,目前大概写了一小部分,我就发现王家老五王大年似乎不像我象的那样高大威猛,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反而有些害羞、有些胆小、有些需要高人指点、朋友帮忙,否则的话不过就是一个喜欢坏坏的发笑、喜欢心血来潮、喜欢别出心裁、喜欢吓人一跳的大男人,但一点是个名副其实的钻石王老五。\

不得不承认我对长篇小说的情节和章节的把握都很欠火候,于是就有网友在提醒我:网络小说就是快餐,玩意识流是行不通的。虚心接受,就花了很大的力气,将《门板挡不住》改成了《红杏枝头》,有读者又在17K上对我先吹捧了一番,再就抱怨自己看得太累,建议重排。我就傻了眼,因为《红杏枝头》的连载已接近尾声,就是重排也来不及了,可是人家说的也有道理,犹豫了良久,还是没有抵挡住精益求精的诱惑,就在建国六十周年前夕,冒着多年未见的酷暑,花了些时间和精力,将《红杏枝头》第一部进行了重新排版,有些仓促,不能说心满意足,至少是虚心接受读者的意见吧。

因为广大读者的要求,所以才会有这部几乎是全新的《红杏枝头》。这就是唠唠叨叨多说的几句话。谢谢!(2009-9-4)

<style>

.pp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tyle>

最新小说: 隐龙令 盖世医神 高手下山:我不当赘婿 诱吻春夜 赶海:整个大海成了我的后花园 重生后,霍太太一心求离婚 吻红眸!揽细腰!冷欲魔尊太会撩 重生:拒绝当舔狗,女神校花急了 战神之帝狼归来 女友抑郁症跳楼后,我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