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帝国的黎明 > 章113 樊山霸气尽-2

章113 樊山霸气尽-2(2 / 2)

“庭坚,你忧国忧民是好的。”吴子龙语重心长道,“但是,要分清楚轻重缓急。现在,头等大事,乃是争夺各州学政的立场,争取在年内搬到陈东,否则的话,大好时机就错失了。”

“可是,恩师.....”他还待再劝,却被打断了。

吴子龙他摇了摇头,语气中已带了些许严厉:“推动学政公议弹劾的事,绝不可放松。现在礼部抱定了一个“拖”字,而我们就不能让他们这么拖下去。侯焕寅从京东路逃了出来,拖得越久,京东路十几个州的学政态度就越不好说。另外,朝廷一直在暗暗推动在南海屯垦地建州立县的事情,新建州县全部支持陈少阳,此事若成,他的相位就牢不可动,局势也不可挽回了。”

“建州置县?”石庭坚吃惊道,他没想到陈东还有这一手。

宣和三年,赵行德“拓海十策”,龙颜大悦,钦点为太学策论第一。赵柯即位次年,便以陈东、岳飞分掌文武,经营拓海屯垦诸事。朝廷征发流民、裁撤厢军,及各州县收押犯人、赘婿、小偷、私娼,欠债不能归还者,数以十万计,悉数送到广州市舶司牢城营,壮者为军,弱者为民,以充实屯垦。这一番举动,当时可谓扰动天下。

理社结党一案,清流士人有数百家贬谪岭南,至此皆用为流官,陈东的门人弟子,许多也因此远赴蛮荒之地,治理屯垦的百姓。这些人才是陈东真正的嫡系人马。陈东、岳飞先后北主持军政后,即使辽军南侵局势最危险的时候,广州市舶司也没断了对诸多屯垦地的支持,各种物资给得比从前只多不少。辽宋战局刚刚稳定下来,兵部便让广南路准备运送到北方的盔甲、火铳、震天雷、火药等物资部分运送给在和蛮夷部落打仗的屯垦地方。

辽军的南侵,对南海的屯垦百姓来说,可谓因祸得福。最初两三年间,流官和移民几乎是从无到有地建起了一个个屯垦的据点,大量的勘测、开荒、兴修水利等事,都是在这阶段完成的。还有很多人在和当地蛮夷的冲突中丧命。靖康四年,屯垦刚刚初具规模的时候,辽宋爆发了,南海屯垦地突然变成了远离战场的世外桃源。大片国土沦陷,长驱南下的契丹人四处烧杀抢掠,迫使宋人不断向南逃难。这时,除了户部持续将流民送往各个屯垦地方之外,从河北、河南、京东,甚至荆湖、江南的士绅,也纷纷坐海船迁居而来。

各个屯垦地都极大地充实了。原先因为人少,有些地方被当地蛮人侵凌,不得不向附近的蛮首纳币求和。在实力大振之后,各地几乎都将不服归化的蛮人赶入瘴疠山区。新得的膏腴之地,有的被老移民分别占据,有的则卖给新来的富户。屯垦地虽然和来往客商做买卖,但还是秉承以农为本,移民大部分原先也都是种地的农民,因为当地气候炎热cháo湿,极适合种植稻谷和甘蔗。

在筚路蓝缕的艰难阶段后,屯垦地栽种稻谷每年最多可以三熟,而种甘蔗更比稻谷容易,此外还可大量采伐木材。越来越多的海船满载着木材、稻谷和糖块运销宋国本土,从江淮运回绸缎、布匹,从广南运回瓷器、桐油、茶叶,以及铜铁铅锡等货物。

这一两年来,宋辽战局已经稳定,而且朝廷大行学校推举之制,因此,在陈东的支持下,各个屯垦地都开始要求建州立县,开学校,推举学政。朝廷已经多年未开科举,学校俨然已成为士子晋身仕途的必经之途,对屯垦地的清流士绅来说,没有比子孙读出仕更加重要的事情。因此,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朝中各地下奔走,广为呼吁。

“南海建州置县的事情,我已经在全力阻止,但是,也拖延不了多久了。当初流放岭南的士人,原本就是清流中的股肱人物,故旧亲朋遍布各州县。再加这一两年来,各地士绅迁居避祸南海的也为数不少。于公于私,朝廷也不可能绝了他们子嗣进之途。所以,开chūn以后,各州县加紧押解犯人到鄂州,各州县廪生也要京,压礼部赶快召集学政商议弹劾丞相的事,或者干脆不需要大家到鄂州,谁赞同?谁反对?直接在各地表个态度就行了。”

吴子龙细细地布置交代,石庭坚静静听着,暗暗心惊。他原本也在奇怪,陈东是理社之首,为何在社中势力居然和吴子龙不相下的样子?若不是这一批老的清流士人放逐岭南,陈东门人弟子,许多都陷在南海屯垦不能抽身,恐怕吴子龙也不会有如今这么大的势力,自己也不会有现在的位置和机会。“陈相公还有这样一批助力,等他们真的翻了身,可真不好对付。”他思忖道,“难怪恩师着急要推动学政弹劾一事。”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