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前往福建泉州,实际上坐船去就行了,泉州的样子像一个鲤鱼也被称作鲤城,又因环城遍栽刺桐树,故又称“刺桐城”。
泉州的海外贸易是从唐时开始的,但却没有形成规模,到了大宋的元祐二年,朝廷在福建设福建市舶司,地址就设在泉州,但到了神宗朝,有人建议只保留广州市舶司和宁州市舶司,从而罢置了泉州市舶司。
泉州市舶司遗址位于鲤城区,市舶提举司在府治南水仙门内,泉州港是目前中国第二大的深水港口,加上每年的东南季风便利,海外贸易一度达到了极为繁荣的地步,曾经超于明州的市舶司成为及广州之后的第二大贸易财政的来源。
港口内的船舶和桅杆林立,远洋商船的人员,其货物往来,可通过小船,沿晋江、破腹沟、水关,濠沟直达市舶司报关,以至于泉州市舶司还专门派人疏浚壕沟,一时间前往报关的小船穿梭入职,水道异常繁忙。
当初前来泉州和中国做生意的国家已经达到了四十多家,包括阿拉伯大食,占城以及南洋诸国。其中,有许多阿拉伯人就在泉州定居,繁衍后代。对于罢置市舶司,当地的船民和商户都是十分的不理解,这全是上层官僚利益交换未果的后果,对于萧明要重开泉州市舶司,当地百姓也好,船民也好,甚至许多外国的商户都是持欢迎的态度。
所以萧明重开市舶司的行动异常的顺利,更方面都是一路绿灯,当地官府也很高兴,这毕竟是一条不错的财路,这些年泉州的外贸一直没停,但却走私盛行,商家辛苦回航之后还要再去广州报关,谁也不愿意,看着大笔的财富丧失掉,当地官府痛在心里。
泉州的市舶司顺利的重新开张,是一件利民利官的好事,所以从官民两道都很受欢迎,唯独走私客不太欢迎,不过也没办法,萧明不但在泉州市舶司开设货物报关的程序,还管理中外商船的出入境签证、检查、征税等事宜,同时兼有海关、外贸局、港务局等部门的职能。
市舶提举的人选暂时不好确定,有人给萧明推荐了一人!此人是大食人,已经在大宋泉州定居了近三十年,一嘴的汉话讲的比中原人还地道,他家族一直从事海外商贸的生意,也可以算作是当地最大的商家了。
而且他本身就是大食人,对白衣大食,绿衣大食和红衣大食这几个国家都具有贸易优势,一直都在做香料的贸易,萧明问了一下得知此人叫做蒲守涛!萧明似乎依稀记得这个人,他突然想起来南宋的那个蒲守庚!一打听此人正是蒲守涛的儿子!
蒲守庚此人是南宋泉州市舶司的掌门人,把持泉州市舶司三十年,最后出卖陆秀夫投降元朝!怎么成了蒲守涛的儿子了!萧明现在真有点搞不懂这个历史了,很多人物似乎全都改变了,那是不是事情也会改变哪?不管怎么说蒲守庚此人不能留在泉州。
他把蒲守涛叫来询问他关于远洋贸易的一些问题,以及对南洋等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登时。蒲守涛全都对答如流,他声称自己的祖父早年间就来往于大食的巴格达港与广州港,自己基本上从小就是在海上长大的。
萧明对他很满意,决定还是启用此人,但不能让他垄断整个香料的贸易,但要打击他的船队还是很容易的,阿拉伯商人是最懂得变通的商人了,这个蒲守涛家族已经发了财,从最早的雇佣海船做生意,到了现在也开始购买和建造了几艘自己的船只。
能够与快速的蒸汽和风帆动力船相提并论的船还没有出现,日昌隆通过船舶优势就能够将蒲氏家族彻底打垮,所以就要看蒲守涛自己的变通能力了!萧明只是点了点他,说明日昌隆是自己的产业,就行了,剩下就要看蒲守涛作为商人的敏锐度了。
蒲守涛本身是外国人,宗教、种族都与中原汉人有很大的区别,虽然经过几十年的打拼,渐渐地融入到了当地人中,也知道要在中国出人头地就必须要做官才行,为了摆脱被别人歧视的尴尬境况,蒲守涛也做了很多努力,但这些努力完全不能一个官身来的实在。
听说萧明要启用他作为泉州市舶司的提举,忍不住受宠若惊!自然对萧明猛表忠心,萧明也知道他的难处,但对于官府在编的正式官员,就相当于给了蒲守涛一个主流社会承认的身份,对于他的家族无疑影响是深远的!
萧明道:“我听说你最小的儿子还是个人才,市舶司公务方面的事情你多带带他,最好尽快将他培养起来,我在杭州的市舶司也需要一个能够像你一样的人才!”
蒲守涛恭敬的道:“如您的愿大人!我一定会将他培养成这方面的好手,愿真主保佑您大人,您对我们家族真是太好了!”
萧明摆摆手,示意蒲守涛明天就可以开始工作了,蒲守涛千恩王谢的离去了,萧明也正好道泉州看看,他想了解一下除了大宋国内的官市和走私的私市之内,到底什么货物最赚钱,也好组织日昌隆正式的船队开展对南洋和印度洋的贸易。
位于杭州的日昌隆目前拥有大型的蒸汽商船三艘,飞剪快船三艘,目前正在改装中,按照萧明给孟康和洪山人的指示,外洋航行什么情况都有可能碰到,除了安全外,拥有两种动力的航行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所有现在所有的船只全部进行蒸汽动力和风帆动力两种混合动力的改装。
泉州港的货物装卸仍然是采用人力来进行,这一点就不能跟杭州比,现在的杭州港的码头全都在使用吊车装卸货物,其实吊车这种东西,一点也不复杂,只是一种通过杠杆的原理进行操作的方式。
但这种东西一直局限于材料而无法发展起来,举个例子,先秦时期的中国民间就有通过杠杆来打井的技术,那就是很早的吊车雏形,但要想加大吊运物体的重量和高度,就必须要找到很粗大的木材才行,并且钓竿也要很讲究。
如今这项技术被杭州港埋入到地下的一排钢铁的架子全部解决了,通过墨家的工匠发明的精巧设置和齿轮的结合,只需一两个人就能操作这种“吊车”并能一次吊装货物达到上千斤,实在是非常先进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