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8月18日,皇帝的诞辰。
约瑟夫一世进入到了人生的第八十六个年头。
对于皇帝以及他的过去,鲁道夫不想评判。无论如何,他都代表着一个时代。正如暮年的皇帝一般,奥匈帝国也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
一旦老皇帝逝去,他的接班人就会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个拼凑的帝国将会和他的缔造者一起走向了历史的终点。
像是一支燃烧殆尽的蜡烛,老皇帝还在用黯淡的光芒照亮着前路。不知道他与他的帝国谁先走到尽头。
他们是一起死去的。一场攻势终结了三个帝国,听闻噩耗的老皇帝很快就撒手人寰。虽然他并不是一个亡国之君,但鲁道夫相信他一定预感到了结局。
昏暗的烛光难以照亮黑暗。所有人都知道,古老的帝国走向了一场生与死的危局。
有人默默祈祷,有人面色悲戚,有人彻底绝望。最后一刻还没有来临,胜负还未见分晓,帝国依然存在。
无论是否情愿,五千万人都在为祖国而战。彼此已经不可分割,等到参加了最后的葬礼,瓜分完帝国的遗产,这段历史才算画上句号。
“天佑帝国。”鲁道夫默默祈祷着,最高指挥部批准了他制定的代号“八月风暴”的作战计划。
计划不仅适用于鲁道夫的军队,还包括南线另外四十万军队。鲁道夫为皇储和军方描绘了一副美好的蓝图,他将一劳永逸地解决巴尔干问题。
这次的机会十分难得,德军主力已经调往东线,俄国人被打得十分狼狈,攻占华沙只是时间问题。东线的奥军独立支撑着波兰南部到罗马尼亚边界的漫长战线,默契地和俄国人保持着对峙。
协约国这边的配合不是很好。罗马尼亚横空出世,让岌岌可危的奥地利雪上加霜。俄国紧随其后,计划在乌克兰击垮奥军。
西线难得地休战了,英法两国先后的攻势都无疾而终。德军总参谋部关于反向施里芬计划的呼声日益高涨。
北部俄军的表现不断拉低着下限,除了军队实力差距这种客观因素外,还与极度混乱,糟糕的指挥密不可分。
从马祖里湖的奇迹到罗兹战役,俄军每次都占尽优势,每次都惨遭失利,最后成就了德国东线将领的荣誉。
意大利倒是很积极,他们一直在矢志不渝地爬着悬崖,啃着石头,徒劳地发动着新一轮的伊松佐河战役。这样的态度值得肯定,至于结果,除了牵制了三十万奥军外,就是让博罗耶维奇将军开始怀疑前辈在意大利的战绩。
即使如此,奥匈也只能采取守势,四线作战几乎令人窒息。现在看来,只能尽快结束巴尔干的战局,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康拉德元帅叫嚷着要灭亡塞尔维亚,但皇储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虽然巴尔干方面军成功攻占了贝尔格莱德,并通过防守拖垮了塞尔维亚。但维也纳方面并不满意,他们只看到了塞尔维亚依然存在,康拉德毫无战果,还丢掉了一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