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综合其他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一百三十二章 首集众筹

第一百三十二章 首集众筹(2 / 2)

就在一个小时将至,何白准备出发之际,罗培突然喃喃说道:“不对不对,听闻董军之前是驻在长安的上林苑,只有数千兵马先期抵达河东。董军最先抵达京师的兵马,应是河东的兵马才是。而后抵达的兵马一路有潼关、函谷关相阻,不得何大将军之令,是绝对不可能放过的。他们又是从何而来?”

何白一怔,罗培总算是说到点子上来了。董卓的大部兵马想来雒阳,一路有险关相阻,守关将校不得何进之令,必不会轻放董军过关。纵有袁绍诈称是何进之令,一路没有人供应粮草,没有民夫帮忙运粮,董卓的数万人马也无这么快的进军速度。

所以三千人马不带辎重,不带民夫一波波前来雒阳的,只是董卓在玩手段障眼法而已。实际上董卓的军营中,还是只有那三千羌骑而已。

众宾客先是一愣,之后有急智之人反应过来后,立即大喜,拜道:“君侯,那董卓别无大军在京,实际上只是三千兵马而已。此是虚张声势之计也。”

何白点点头道:“确切的说,此是春秋战国时,孙膑的‘树上开花’之计也。”说着,何白把历史上,孙膑使用“树上开花”之计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说与众人听。

“树上开花”,是指树上本来没有花,但可以借用假花点缀在上面,让人真假难辨。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当自己的力量薄弱时,可以借别人的势力或某种因素,使自己看起来强大,以此虚张声势,慑服敌人。当己方处于劣势的时候,隐瞒自己的实力,明明乏力却故作很有实力的样子,让敌方摸不清真相,以便能出奇制胜,颇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味道。

众人听了无不叹服此计之妙也,对于将要对敌的董卓,不由生出警惕之心。能使出此等妙计之人,绝对非易予之人。刚开始还有点看破董卓兵少的得意,顿时消失无影无踪了。

众人对于何白的博学顿起佩服之心,需知此时还无雕版印刷术与活字印刷术,世人读书多是借书抄书。而书籍又多藏于世族之家,寒族士人为能读得好书,只得依附于各地的世族之下。因此才有罗培、乐彭及朱勉等人在王氏族学门下求学之事发生。

在场众人能读书百卷便是大才了,似蔡邕那般读书万卷,那是最顶尖的,千古闻名之博学鸿儒了。何白自来京师雒阳之后,所展现的博学程度比之当世大儒也不差什么。虽说对于才学的领悟还太过浅薄,但已经生出了自已独特的思想体系来,有了自成一家之像。

因此何白才被饱读经史子集的儒生官员们所接受,认为何白虽然家世一般,但才学的确渊博,而且品性不差,加上已经封侯,食禄二千石,勉强可算士族之列。但比之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这等世阀大族,还是要低贱一些。此时能有这么多的寒门士人来投,其中的一个目地,未尝不是想向何白求教非儒学的学问。

既然罗培与众宾客已经看破了董卓之计,立时对接下来的战争充满了希望。同时众人也对何白早就目光如炬,看破一切而深感敬服。至于具体作战之事就是何白等军中大将的事了,众宾客只能恭祝何白旗开得胜了。

何白令众宾客们守住董卓兵少的秘密,因为破军一万二千余与破军三千骑,对世人的震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众宾客既拜何白为主君,自然要为何白的利益作考量,无不点头认同。只有何白好,他们才能跟着也好。此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事。此时的人要相对更有职业操守一些,得到吩咐,自然遵守。

时间已到,计议也定,今日首次聚众开会商讨大事总算是团满结束了。何白对将来入主北海一国充满了信心,有这些不算差的宾客相助,自已绝对可在短时间内取得北海国大权。

出得府门后,何白飞身上马,领着韩荣、黄忠、荀耶及二十骑扈从、六十名尚武宾客匆匆向西园奔去。纵然要让董卓取得朝庭的大权,自已也要让董卓知晓得罪自已的下场。要让董卓向惧怕孙坚那般,也同样的惧怕自已,不敢轻易招惹。<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最新小说: 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开局贪污十万两,女帝跪求我再贪点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与你相守在七零 悄悄不再悄悄 四合院:摸鱼生活之我有聚宝盆 她逃,他追,和离后王爷他哭惨了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九叔:开局大威天龙,破戒马丹娜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