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评论(2 / 2)

自然是因为《伤心者》的影响力真的很大,即使孤陋寡闻如他也听闻过其大名。

不过最初始的时候他也没有觉得《伤心者》多么的优秀,而且他也不太喜欢看电影。

直到他现在许多有关的科幻论坛都在讨论《伤心者》,而且基本是好评,有的人甚至言“惊为天人”“无可越”。

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一个人说好他不在意,这么多人都说好就不得不让他在意了。

由此他看起了伤心者,他没想道这是一本软科幻,而且是描写母爱的。

看着看着他得出结论,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科幻小说,其中贯穿的两条主线是母爱和越时代的科学思想。

由于主角对数学的热爱,对微连续理论的执着,使他与社会各方面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包括爱情、友情、世俗等。

叙事采用第三人称,以一个看不见的“我”,讲述主角的故事,导师的不认同,相爱女友的逐渐远去,社会各种恶俗弊端的冲击,让人预感到主角的悲剧结局,但伟大的母爱成为挽救一切的关键,当结尾讲述无数伤心者的故事时,让人为历史上无数前于时代却不被时代认同,但做出了伟大贡献的人肃然起敬。而文章最后的一句“妈妈”,无不让人潸然泪下,也让人看到了世界上最美最无私的爱,力量的源泉以及永恒的希望。

看完之后他久久不能平静,他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颇有李白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意味。

最后他提笔写下了自己的评论。

文/聂昱冰

每一次写科幻书评,我总爱使用一个固定的开头:作为一名资深科幻写手,同时也是一名资深科幻读者……

的确,一个把科幻当做了启蒙读物的人,应该可以算作资深了,但就在我这漫长的阅读科幻的历程中,王子的《伤心者》,是我第一次在科幻的世界里遇到“诗意”。

按照惯有的认知,科幻小说的文字应该是简洁而直截了当的,作者会把几乎全部力量投入到故事情节和科幻元素的阐释之中,依靠故事的乎想象和科幻元素本身的张力来紧紧抓住读者。

在这样的创作习惯中,作者往往也就忽略了文本中的“诗意”,也会担心过多的诗意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或者消磨了读者耐心。读科幻的读者――包括我在内,都是急性子,恨不得一下子就读到结尾,要的就是这种完整性,只有完整,才能带给人更强烈的冲击力。

所以,渐渐的,科幻的读者和作者就都变得不在意“诗意”这种东西了。

可王子在他的《伤心者》中找回了久违的诗意。

或许他这种诗意有些出人意料之外。

但作为一个深爱着科幻、一心盼着科幻小说的未来能愈加蓬勃的铁杆读者,我又特别喜欢王子的这种勇敢和尝试。

因为,科幻小说的展就像我们所神往的科幻小说的内部世界一样,越多彩、越奇异、越出固有认知,就越让人兴奋。

所以,王子的小说,就成了科幻领域中一股新鲜的气息,单纯读他的文字,就能够感受到浮荡于冥冥中的、出人类视野可又随时操控着人类的法则和秩序。

对这种法则和秩序的描述,是大多数科幻小说的基础,而王子对它们的描述,则采用了一种诗意的方式。

《伤心者》:“他曾经以为这根本是做不到的事情。可他又决定必须完成它,因为这是他的宿命。”

《伤心者》的这些文字和故事,就像一只有力的大手,紧紧扼住了读者的咽喉,让人透不过气来,只有把书抢到自己手里,一口气读完它,才能缓过气来。

除了故事情节的设计与阐述,何夕的诗意还体现在对情感的描写《伤心者》中的故事里,都凝聚着各式各样的情感:爱情、母子情、师生情、兄弟情,以及“人”对人类本身的爱、对地球家园的爱、对生命的热爱。

这些爱让科幻小说固有的急促节奏中多了一份柔和,经常会令读者不由自主就停下来,回味片刻,再畅想良久。

所以,王子进行的这种科幻与诗意的碰撞是成功的,借用他书中的一个想象:就好像在科幻小说的花园中,种下了一株来自于神话里的“木禾”。

最后我想说《伤心者》是可以角逐本届银河奖的。

吴岩的这番评论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未完待续。)<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最新小说: 隐龙令 盖世医神 高手下山:我不当赘婿 诱吻春夜 赶海:整个大海成了我的后花园 重生后,霍太太一心求离婚 吻红眸!揽细腰!冷欲魔尊太会撩 重生:拒绝当舔狗,女神校花急了 战神之帝狼归来 女友抑郁症跳楼后,我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