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南下(2 / 2)

“本以为黄兄天不怕地不怕,原来你也有怕的时候啊。”于轲哈哈大笑,忽又灵思一动,问道:“世伯这月末便要回来,而黄兄你偏选这个时候去淮南,莫非也是为了推避这门亲事吗?”

黄巢一怔,笑道:“于兄果然是心思机敏,不错,确也跟此事有几分关系。”黄巢也不想在这麻烦事上说太多,便也转移话题,指着一辆辆马车道:“于兄啊,某可是听了你的话,收购了邻近各县所有的草料,这些草料可足够三千匹马吃上个把月的,你说把这些草料运往宋州就可以发大财,可那宋州不比北方边镇,根本没那么多的马,某可真的担心这回你算错了,某非大亏上一笔不可。”

按照历史的原有轨迹,当庞勋的叛军占据徐州之后,帝国在兵不足的情况下,不得不发诸道兵及沙陀、吐谷浑、达靼、契等部前往落兵镇压,这些兵力将由右金吾大将军康承训率领,诸兵集于宋州,而后兵进徐州。

诸兵之中,番属之兵均以骑兵为主,其中沙陀人朱邪赤心所率骑兵竟达三千之多,此时正当寒冬之际,草料匮乏,这些异族骑军的作战受到了极大限制,这时若是将这些草料运往宋州卖出,必然能大赚一笔,更可促使骑军发挥更大的作用,早一日平定庞勋之叛乱。

于轲当然不会白痴到把所知历史合盘托出,便是故弄玄虚道:“黄兄不必多问,能不能赚大钱到了宋州便可一见分晓,黄兄只管信某便是了。”

黄巢自从认识于轲之后,便发现此人尚总有一种说不清的魅力,仿佛胸中藏有天机,话语之吕总会透露几分耐人琢磨的预示,但却往往又含糊不清,需要费心去猜测。总而言之,于轲给他的感觉就是:此人可信也。

既然于轲这么说了,他便不再疑惑,遂豪然道:“那好,某就信你的,如果真能靠这些草料赚大钱,某便将所得之钱分了一半给于兄,权当酬谢。”

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于轲并非那种视金钱如粪土的清高之士,不然他也不会因生活所迫去沉雪阁弹琴了,黄巢说将赚来一半的钱给他,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怎能不为之心动。然而君子之交淡如水,最为钱财伤心机,黄巢确实是一个值得相交的朋友,他实不愿与他其钱财上的瓜葛,所以一直以来,对于黄巢的慷慨周济,他都是一笑拒之。

这一次,他同样想要拒绝,但就在开口之际,郑小婉的身影忽然浮现脑海,仿佛看到在那寒风浸透的织房中,她抄着冻得通红的双手含辛劳作,被风肆意的侵袭着单薄的身体……

“于轲呀于轲,难道你就为了一点点的薄面,忍心让小婉终日操劳,受那份苦吗?”于轲自问于心,犹豫了片刻,忽又想到:“我为黄巢出谋划策,让他大赚一笔,他就算分给我一半也不算是施舍,那本就是我应得的报酬嘛。”想通了这一分,他便是笑答道:“好啊,一言为定,那咱们就等着到了宋州数钱吧。”

………………

宋州位于汴水中游,东临徐州,更是连接都梁城与重镇汴州的必经之地,那都梁城位于淮口处,乃是江淮物产北上输送的重要枢,宋州扼守汴河咽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初庞勋攻破徐州之时,声势极盛,康承训受命于危难,本欲发兵攻复徐州,但见诸道兵未至,人马不满万余,唯恐宋州丢失,遂率全军退守宋州以待大宋集齐。

黄巢选择南下的路线尽量避开了州县乡村,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庞勋势力最盛之时,北及山东,南至淮南的十余州的方大地域都是他的叛军侵掠的范围。这些叛军在历史上被冠以了“起义者”的名号,但实事上,他们所谓的“起义”与黄巢王仙芝的“起义”同属一个性质,那就是裸的抢夺与杀戮,而庞勋直到这时的最高目标,只是希望迫使朝廷能够任命他为武宁节度使而已。至于帝国政府,在叛乱者的势力未达到足以摧毁帝国的情况下,为了帝国政府的尊严,自然不会与这伙强盗进行谈判。

他们的车队在十二月下旬进入了宋州,此时叛军的主攻方向已经由徐州方向转向了泗州至淮口都梁城一线,叛军企图夺取淮河的控制权,阻断南北交通,以此来迫使朝廷不得不坐下来谈判。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战略方针,庞勋放着近在咫尺的宋州不攻,这给了康承训有足够的时间集结诸道兵马,在正月下旬向庞勋的老巢徐州发动致命的打击。

历史的走向虽然是这样的,但宋州的景象并不似于轲想象的那样从容。事实上,庞勋的叛乱对这座未曾遭受战火的城市造成了极大的慌乱,城中到处都在流传着叛军将来攻打宋州的谣言,大多数的商家与平民都在做着举家西逃的准备,再加上从徐州一带逃来的难民,宋城的景象只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最新小说: 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开局贪污十万两,女帝跪求我再贪点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与你相守在七零 悄悄不再悄悄 四合院:摸鱼生活之我有聚宝盆 她逃,他追,和离后王爷他哭惨了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九叔:开局大威天龙,破戒马丹娜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