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军饷(2 / 2)

于是,就在康承训的战报到达长安的第二天,皇帝在翰林学士韦保衡的建议下,下旨赐朱邪氏父子李字国姓,朱邪赤心改为李国昌,子朱邪克用为李克用,其余诸子也皆改为李姓。

在唐帝国时代,自从太宗李世民为万邦尊为天可汗之后,大唐帝国在那些番臣属国眼中便成了神圣之地,而李姓皇族则是最尊贵,最荣耀的一族,能被皇帝赐名为李,对于这些番人而言,自然是莫大的荣耀。虽然到如今,帝国屡遭劫难,往日的强盛已不再,但这种根深在番人心中的神圣认同却至今未曾改变。

仿佛是受到了这赐姓的激励,沙陀李氏父子越战越勇,铁骑奔腾,北进徐州,连战连捷,十日之内收复了七座被叛军夺战的城镇,他们的三千铁骑,在这淮北的广阔平原上如入无人之境,胆战惊心的叛军们一旦见到沙陀军的身影便几乎是不战自溃。

当李国昌的沙陀军在节节得胜时,康承训所率的唐军主力却再次陷入了不利的境地,朝廷答应的粮草再一次出现了拖延。在没有足够粮食的情况下,这些骄横的神策军,以及一向有不愿意服从中央指挥爱好的方镇军是根本不会听话的,他们公然拒不执行康承训东进的命令,声称只有在军饷如数发放后再会执行命令。

士兵们的抗命给了康承训这位主帅威信极大的打击,他十分的懊恼,但却苦于没有解决的办法,他不能再像在宋城那样,默许士兵们对平民进行的抢掠,就是因为这件事,数位有份量的朝廷重臣曾上奏折批斗过他,称他是在“纵容部属,祸害百姓,置朝廷之法令于不顾,理当问斩。”虽然皇帝对这些夸张到要求处死康承训的进谏置之不理,但还是派出名义上慰问的专使,以委婉的言辞对他进行了训斥与警告。

这件事的教训让康承训一直都提心吊胆,所以这一次,他无论如何也不敢再放纵他的士兵去抢劫百姓。然而这就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朝既不许去抢百姓,又不肯按时按量的发放粮饷,却又一次次的勒令他作速进兵,平定叛乱,在康承训看来,朝廷如此做法,不但是强人所难,更是荒唐可笑的。

“都招讨使,某所部的粮饷为何只发了四成不足?将士们十分不满,吵闹的很厉害啊。”大将王式铁青着脸急匆匆的冲进了帅帐,连军礼都不行就冲着康承训大发牢骚。

“吵就让他们吵吧,朝廷的粮饷就是迟迟不到,某又有什么办法,咱们就都在这柳子镇坐等吧,什么时候粮饷到了什么时候再去剿贼。”康承训被朝廷的荒唐做法搞得颇为无奈,也有点发牢骚的样子。

王式本为神策军大将,多立过功勋,脾气架子也大的很,被康承训顶了这么一句,自然是觉着不爽的很,闷声道:“那好,某就照着都招讨使的话去向将士们解释。”然后哼了一声,扭头招呼也不打就跺着地离去。

一直静静在旁注视的于轲忽然意识到事态的发展似乎有些不妙,在历史上,康承训由于“逗留不进”的罪名,在合围徐州前不久被朝廷贬职,由李国昌代任。后康承训又被一贬再贬不复重用,最后郁郁而终,这也致使黄巢起事之后,朝廷中竟无一大将能将其扑灭。

史书上说,康承训是因为得罪了翰林学士韦保衡才被贬职,这个人可不一般,按照历史的发展,他极有可能在今年的九月左右与当今圣人最疼爱的同昌公主完婚,也就是说,他此时的身份是准驸马,康承训得罪了皇帝的女婿,被贬也就难怪了。

康承训乃大唐帝国栋梁之才,况且对于轲怎么说也算是有点知遇之恩,所以他觉得无论如何也必须使康承训的悲剧避免发生。<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最新小说: 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开局贪污十万两,女帝跪求我再贪点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与你相守在七零 悄悄不再悄悄 四合院:摸鱼生活之我有聚宝盆 她逃,他追,和离后王爷他哭惨了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九叔:开局大威天龙,破戒马丹娜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