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献计(2 / 2)

于轲跟随康承训日久,于军事之道多多少少也略通了一二,再加上对历史的先知,二者合一编了这么一个理由,虽然觉得说起来挺有理的,但心里边实在没有底,也不知能否骗得过康承训那双老辣的眼睛。

康承训本就没有怀疑于轲是叛军的奸细,不然他也不会帮助唐军取得柳子镇大捷,只是对他一直以来神一般的算计感到震撼,再因震撼而产生了不解,所以他编的这个理由说有点牵强,但康承训还是深信不疑,不住的点头称赞,但想了想又道:“于郎计策虽妙,但现如今粮饷不足,将士们根本不肯离开柳子镇,又岂会跟随某前去攻打丰县。”

这一点于轲早已想到,他吸取了唐军在宋城解决粮饷时的经验,但又略加改动,便是淡淡笑道:“此事简单,某听说那庞勋自占据徐州以来,四处劫掠,囤积起来金银钱财堆积如山。所以招讨使可上表一封,道明我们的计策和目下所处的困境,然后请求朝廷在我们收复徐州之后,将这些钱财全部赏赐给三军将士,如果朝廷同意,那么这么大的诱惑足以鼓励将士们进兵,如果朝廷不同意,那也使朝廷明白非是招讨使逗留不进,而是事出无奈,这样也可洗脱他们对招讨使的怀疑。”

康承训不得不承认,于轲的这一番话彻底的说服了他,这个计策虽然在实施起来有所难度,但却是目下解决他困境的最佳方法,除此之外,他不知还有哪条路可以走。

“于郎,若是这一次还能成功,那你可就是当之无愧的平叛第一功臣,某定当表奏朝廷,给你大加封赏。”康承训此话倒是当真,他这一人一向赏罚分明,于轲帮了他天大的忙,他没有理由不让于轲飞黄腾达。

“招讨使千万不可如此,此计其实也是某信口而言,成与不成完全在于招讨使,某一介小卒而已,实在不愿惊动太大,招讨使的美意某心领就是了。”说到封赏,于轲如果不是情非得已,又怎会假惺惺的拒绝呢。

他很清楚康承训得罪了韦保衡,此人乃是皇帝眼中的红人,尊贵的驸马,不久的将来很可能成为大唐的宰相,若然是太过张扬,令那韦保衡得知是他于轲助康承训成此大功,那么他离被算计打击陷害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唐懿宗那昏庸的皇帝,他是不会因为自己这个草民出身的臣子立了一点点功劳就忽视掉他女婿的谗言。

“这……”康承训显得很遗憾,同时又很钦佩,叹道:“如今之世,能有于郎这般不为名利,一心为国的青年俊才,实在是难得啊,只是太委屈你了。”

从古到今,真正不为名利之人又有几何呢,只是有人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有人图的是却是长远的大名大利罢了。

于轲听着这赞赏觉得特别扭,他在想难怪康承训身为一代名将,屡立奇功,几乎是将大唐帝国的寿命生生的延长了数十年,这般功绩,最后却落得个一贬再贬,忧愤而死的悲惨结局,原来此人的军事能力非同一般,政治眼光却实在是差劲的很,被韦保衡那样的奸臣陷害也是在所难免。

而似宋威、高骈这等与康承训齐名的名将,他们把这个世道看得透彻,一旦朝廷对他们产生了怀疑,立刻便毫不犹豫的由忠心朝廷的大将,变成了拥兵一方的诸侯。

贼臣造就了乱世,乱世把更多人变为贼臣。<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最新小说: 万历明君 在末日躲躲藏藏的日子 他怎么混进娱乐圈的 争龙记 不当谋士的我汉末求生 请天下赴死 长生见闻札记 凡人:从成为令狐老祖开始 都重生了谁还会心动 我的超能力不是催眠,是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