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荒唐(2 / 2)

扶着崔公子的那位小妾赶忙捂住了他的嘴,冲那县尉嫣然一笑,娇滴滴道:“奴家郎君也来参加县试,现在还不晚吧。”

“不晚,不晚,一点都不晚”县尉一阵的酥麻,猥亵的笑道:“某已为崔公子备下一处清静的考座,烦劳公子移步里边吧。”

“奴替郎君谢过鲁县尉了。”那小妾盈盈做了个万福,而后便在众侍婢和家丁前呼后拥下,扶着那痴痴呆呆的崔公子走入了县衙考场。

在场之人无不愕然,纵是那些花了钱行了贿的纨绔子弟们也是心有不满,众人皆想,一个脑袋有病的痴儿怎么能参加科考呢,这也太荒天下之大谬了,某等竟与一个白痴同场竞试,传言出去,实在是颜面无光。

“荒唐,荒唐啊,如此不可理喻之事,竟然发生在我大唐,古往今来,还有比这更耻辱之事吗!”白启明又被惹动了肝火,忍不住开口痛斥。

“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无所不能的时代啊。”于轲在心中慨叹,嘴上却道:“算了,何必为这种事动肝火,由他去吧。”

白启明嘀嘀咕咕,斥责个不停,于轲不作任何评论,只将他拖进了考场。

县试的内容与科举大同小异,第一场是经贴,第二场策论,第三场是诗赋。这第一场的经贴无非就是对背诵熟练程度的考查,于轲对四书五经的系统性记忆不足一年,所以这一场并非他所擅长,一定程度上还令他相当的头疼。

倒是那白启明,一派气定神闲,开试之后下笔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竭,从头至尾未曾停过一笔,规定了两个时辰的考试时间,他只用了半个时辰便大功告成,大名一签,竟是最先交卷扬长而去。

于轲就不同了,琢磨了好半天才从记忆深处想起那么几句艰深难懂的古文,当大部分人都已完成之后,他还在苦思冥想,而就在这时,考场上竟然是响起了呼噜声。

众人的目光立刻被吸引到了靠窗户的屏风那里,那是县尉为了讨好那白痴崔公子,专门为其设下的雅座,里面还有两个人,一个是那崔公子的小妾,一个是为其代笔疾书的枪手。那崔公子闷得无趣,不知不觉中竟是躺在小妾的怀中睡了过去,不过片刻便是鼾声如雷。

曾几何时,读书是被视为最为神圣之事,考场更是证明读书人才华的殿堂之所,现如今却是轰雷阵阵,香艳无边,于轲除了觉得滑稽之外,更觉得可悲可叹。

不过这无奈的状况令其他考生心神不宁,于轲反倒是心静了下来,记忆力忽然变得出奇的好,奋笔疾书,文思泉涌,过不多时便完成了题目。他赖得在这里听那猪滚似的呼噜,便也学着白启明,大名一书,拂袖离场。

接下来的两天里连着进行了策论和诗赋的考试,这两场才是于轲所擅长,考试的过程非常的顺利,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呀,苏轼呀,他们的微言大义、妙笔奇文任凭他抄袭,稍加改动,加以组织贯通,便自成一家之言,论词藻精妙,立义高远,普天之下自是无人能及。

而至于诗赋之试,此时唐诗最辉煌的时代早已过去,李白、杜甫、李商隐这等诗界仙圣也已是往日黄花,当世之中,虽仍有韦庄这等俊才充当栋梁,但毕竟已是江河日下,盛景不再。

而后世千百年的时间,虽没有出现过唐朝这般整体性诗歌鼎盛的时期,但零星也会冒出几个诗赋鬼才,他们的诗作水平,并不比大唐的诗人们逊色,所以,在诗赋的“创作”方面,于轲也拥有着取之不竭的源泉。<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最新小说: 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开局贪污十万两,女帝跪求我再贪点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与你相守在七零 悄悄不再悄悄 四合院:摸鱼生活之我有聚宝盆 她逃,他追,和离后王爷他哭惨了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九叔:开局大威天龙,破戒马丹娜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