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士族(2 / 2)

譬如裴氏一族,历史上曾出过宰相五十九人,大将军六十一人,中书侍郎十四人,尚书五十五人,侍郎四十四人,常侍十一人,御史十人,专使十五人,刺史二百一十一人,太守七十七人,皇后三人,太子妃四人,驸马二十一人,进士六十八人,七品以上官员三千余人,如此显赫的政治实力,是历史上任何一族都无法超越的纪录。

而本朝又有七大士族之说,分别为: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又称五姓七望。

在山东士族普遍受到打压的本朝,博陵崔氏一支依然紧随着皇室和外戚,在《氏族志》中被列为第三等,居于其余士族之首。终本朝,博陵崔氏共出宰相十六位,仅次于河东裴氏,与京兆韦氏并列,崔氏在朝廷政治局势中所处的地位可见一斑。

于轲并不清楚那崔士奇是崔氏所属中的哪一支,不过从他此番参考时的派头,以及县尉的态度来看,并非什么家道中落的旁属末枝,或许在朝中有亲源关系较近的大人物亲戚也说不定。且不论崔士奇朝中是否有人,单就他头顶上的“崔”姓一字,便也足以震慑到县尉这样的芝麻小官。

只是,仗着士族大家的威望与权势,让一个白痴去骗取功名,未免也太仗势欺人,将这神圣的科举制度视如儿戏。

于轲费了一番唇舌,将那崔士奇的身份背景说与白启明,他那死读书的大脑似乎才有所开窍,然而,脸上的怒火却是有增无减。

“士族豪门便可以如此践踏王法吗,朝廷如此纵容,岂不伤了天下寒门之士的心,长此以往,谁还愿意考取功名,为国效忠呢!”

于轲从未遇到过如此理想化的人物,在这样一个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时代,能有这样思想的读书人存在,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奇迹。读书人博古通经,在一定程度上撑握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更应该懂得在这种历史环境下,出现崔士奇这样的事例其实只是一种必然的常态。

“白兄,某知道你在愤怒些什么,但你可知道,愤怒改变不了任何事情,你如果想阻止这样荒唐的事继续发生,你就必须要忍,你能明白吗?”到了这个时候,除了说这样的话,于轲不知还能怎样去平伏他的激动与愤怒。

白启明愣住了,于轲的话,如同一剂猛药灌入他的头脑,就在这眨眼之间,他似乎是悟出了些什么。沉默了许久,他才摇头苦笑,道:“于兄,某不如你呀,你才是真正做大事情的人。”

“嘿嘿,别给我戴高帽了,大事情老子早做过了。”于轲想着徐州之役的事,暗暗的有些得意,却摆出一脸茫然之状,不以为然道:“做什么大事情,某就想考个小功名,取了某的小婉做娘子,那些大事情呀,还是留给白兄这样的大才去做来,来,咱们喝。”

借酒销愁愁更愁,几壶酒下肚,于轲的情绪好过很多,而白启明的苦瓜脸却越拉越长。

“环儿,某要吃那个糖葫芦,某就要吃嘛。”似曾相识的叫声打乱了他二人的雅兴,探出窗户向下张望,原来是那白痴崔士奇和他那小妾坐着纱车从酒楼下经过,崔士奇瞧见路边有卖糖葫芦的,吵着闹着要吃。

“路边的糖葫芦不干净,郎君,咱们回府再吃吧。”那环儿像姐姐一样哄崔士奇。

“不嘛不嘛,某现在就要吃,你不给某吃,某回家让阿娘打你。”崔士奇撒野似的耍无赖,环儿无可奈何,只得吩咐下人去挑了一串最干净的,一颗一颗的亲自喂了崔士奇吃,这白痴这才不再吵闹。

于轲叹道:“好标致的一位娘子,不想却嫁给了个傻子做小妾,真是可惜了。”

崔士奇默不作声的盯着那叫环儿小妾,望着她,直至消失在视野之中,于轲冷不丁注意到,他的目光中闪烁着一种难以琢磨的情绪,似怒,更似悲。

白启明突然攥起拳头,狠狠的砸在了桌子上。<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最新小说: 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开局贪污十万两,女帝跪求我再贪点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与你相守在七零 悄悄不再悄悄 四合院:摸鱼生活之我有聚宝盆 她逃,他追,和离后王爷他哭惨了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九叔:开局大威天龙,破戒马丹娜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